散裝江蘇上了熱搜,
效率浙江上了熱搜,
硬核河南上了熱搜,
霸氣山東上了熱搜,
牛逼東北上了熱搜,
火鍋四川上了熱搜,
……
在這場全民抗疫的鬥爭中,
我們唯獨忽略了廣東。
可是,廣東做的少嗎?
當然不是!
廣東一直都在悶聲做事,低調支援。
沒人了,我送人;
缺錢了,我籌款。
正所謂,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在這條抗疫的道路上,
廣東雖然自身坎坷,但卻足以應對,
因爲有底氣;
兄弟有難,他們奮不顧身,派人派物資,
因爲是同胞。
要我說,這樣的廣東,配得上一句:
猴賽雷啊!
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
廣東占了半壁江山。
要問最近廣東在做什麽?
答案有兩個:抗疫,複工。
有人說,這兩個顯然是相互矛盾的,
那你是真的不了解廣東。
先看看全國熱門遷入地的排行榜:
廣東毫無疑問地排在了榜首,
而東莞、深圳、廣州,
更是占據了城市排行榜的前三位。
早在2月16日,
就有東莞的企業,
包車從雲南昭通接員工返崗複工。
佛山市長也公開承諾:
“絕不允許出現一家企業因爲沒有口罩不能複工複産的事。
只要企業缺乏防控物資,
提前三天向屬地政府報告,
我們政府就要幫你解決。“
中山市政府拿出了4億元穩崗資金,
並且規定,多招一個工人補貼1000元。
政府扶持、企業負責、人人防護,
在疫情逐漸回穩的情況下,
廣東已經開始了“經濟保衛戰“。
因爲他們知道,
早一天複工,企業就多一分存活的機會,
人們就多一分活著的底氣。
我知道,很多人跟我一樣都有擔心:
複工複産不會擴大疫情的傳播嗎?
看看近期廣東確診人數的數據就明白了:
2月16日新增確診6例,
2月17日新增確診6例,
2月18日新增確診3例,
2月19日新增確診1例,
2月20日新增確診1例,
其中,廣州、深圳已經連續3天出現了零新增,
而廣東雲浮從疫情爆發至今,確診人數一直爲0。
可見,在抗疫和複工結合這兩件事情上,
廣東真的做到了極致。
爲什麽建議複工?
因爲對于許多中小型企業,
和生活在一線城市的年輕人來說,
真的太難了!
企業沒收益,純支出,
年輕人沒收入,租房、信用卡、花呗還要按時交。
這無疑是一場災難。
所以說,廣東開了一個好頭,
在保證做好防護的前提下複工、複産,
對于個人是一種福音,
對于企業是一場救贖。
複工迅速的廣東,
也是對疫情響應最迅速的地方。
1月23日,除夕前一天,
新冠肺炎還沒有迅速擴散,
還有很多聲音在說著“可防可控“的時候,
廣東就已經認識到了疫情的嚴重性,
于是當機立斷,
立刻發布了公共事件一級響應,
全省戒備,全國第一批。
再看此時的武漢,病毒發源地,
還只是只是二級響應,
而湖北全省更是在第二天才發布一級響應。
面對疫情,廣東嚴陣以待,毫不含糊。
一級響應,全省各市,一片空城。
疫情全面爆發以後,
廣東開啓了一場救贖之路。
1月24日,
廣東派出了135人的醫療團隊馳援湖北。
他們沒有在家過除夕,
沒有跟家人吃上一頓團圓飯,
便匆匆踏上了開往湖北的飛機。
他們出發的前一晚,
一封來自廣州南方醫院的“請戰書”火了,
這封請戰書是由24名醫護人員聯合發起的,
並印上了24個紅手印和簽名。
“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
這是他們的口號,也是一種信仰。
17年前,他們曾馳援北京小湯山醫院,
並且創造了醫務人員零感染的記錄。
17年後,他們再次出發,
沒有猶豫,沒有質疑,
只有一往無前,想要再創奇迹。
“不計報酬,無論生死。”
這是我聽到過的最悲傷的句子,
可是他們,卻真真實實地做到了。
在這些醫護人員中,
有17年前作爲抗擊非典的皮膚科護士長潘麗麗,
疫情發生以後,她再次挺身而出,
志願加入了醫院一線應急醫療護理隊伍。
她還寫下了一段令人淚目的文字:
“媽媽,對不起,我又要逆您的意了!”
“我想去,因爲那裏更需要我!”
“請相信我,
我一定能再次平安回到您的身邊!”
還有97年的小護士朱海秀,
在去武漢之前,她沒有告訴家人,
因爲怕他們擔心。
可是終究還是沒能瞞住,
父親得知她去了武漢,哭成了淚人。
父親哭了,她也忍不住了。
可是她卻說:
“我不能哭,護目鏡會花,哭花了就沒法做事了。”
17年前,你們守護90後,
17年後,90後守護你們。
一個是經曆過非典的過來人,
一個是毫無經驗的小姑娘,
可是不管是誰,
都讓我們看到了廣東人面對疫情所做出的貢獻。
從1月24日至今,
廣東已經向湖北派出了22批醫療隊員,
共計2424人。
可要知道,一直以來,
廣東的疫情也並不樂觀,
除了湖北,
確診人數最多的就是廣東了。
盡管廣東已經成爲第二大疫區,
可是他們對于湖北的援助,
卻從未停止。
騰訊一家,先後捐出2億、3億和10億,共計15億。
恒大捐了2億,
碧桂園捐了1億,
美的捐了1億,
萬科捐了1億,
……
南方醫院更是把當時所有的防護服和N95口罩全部拿了出來。
馳援湖北,支援武漢。
國家有難,廣東義不容辭,
湖北病了,廣東送物送人。
在國家危難之時,廣東人時刻記得:
因爲有大家,才有小家,
因爲有你,才會有我。
在這場疫情裏面,我們不能忘記一個人,
那就是——鍾南山,
這位生在福建,卻長在廣東的院士。
疫情爆發以後,
他說的每一句話,都舉足輕重。
1月21日,他說,
要防止出現超級傳播者。
1月24日,他說,
在這次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我們一定贏。
1月25日,他說,
已有幾種藥物准備用于新冠肺炎臨床治療。
1月28日,他說,
10到14天的潛伏期過去了,
發病得及時治療,沒發病也就沒病,
不會因春運返程出現大傳染,
但排查的措施不能停。
他說:
“大家不要出行,
特別是武漢一帶的,
這不僅僅是個人的事情,
也是全社會的事情。”
鍾南山的每一次說話,
都意味著疫情走向了一個新的方向。
《人民日報》曾這樣評價鍾南山院士:
“84歲的鍾南山,有院士的專業,
有戰士的勇猛,更有國士的擔當。
一路奔波不知疲倦,滿腔責任爲國爲民,
的的確確令人肅然起敬。”
除了鍾南山,還有一個人值得銘記。
在廣東梅州,
有一個建築學家叫做——黃錫璆。
很多人不認識他,
但說起火神山的總設計師,
就沒人不知道了。
03年非典的時候,62歲的黃老眼疾未愈。
卻帶病連夜繪制出小湯山草圖。
7天率隊建成小湯山。
如今,他再次出山,重新審視,
兩天兩夜,繪制出了火神山圖紙,
可謂救國、救民、救武漢。
鍾南山、黃錫璆都只是萬千廣東人中的一個,
他們就好像黑暗中的火苗,
逐漸照見空洞,點亮星空,
點燃每一顆屬于我們的赤子之心。
在這場全民的戰爭中,
廣東真的是,
豁出了家底,送出了精英,給足了物資。
前些天,廣東甚至連煲仔飯都捐了出去,
爲了迎合武漢人的口味,
特意調制了專屬辣醬,
讓武漢人也能吃到廣東風味的煲仔飯。
有人說,廣東已經捐到捐不動了,
但是廣東人卻說:
“武漢別怕,我賣煲仔飯養你啊!”
心系家國,行事低調,爲國爲民,
廣東,絕對是這場疫情中,
頭腦最清楚、行事最果斷、貢獻最突出的那一個。
可能,至今爲止你沒有聽到關于廣東的一個宣傳,
但請記得,這座城市,這裏的人,
爲了湖北,爲了武漢,
已經嘔心瀝血,拼盡全力。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這樣的廣東,
這群廣東人值得全國人民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