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鄉,故鄉給我們的是一種溫暖,一種親切,一種念念不忘的美好和一段刻骨銘心的記憶。
我的故鄉是一個有山無水,在石縫裏刨糧的貧脊之地。盡管故鄉不是一個理想的住所,但生于斯長于斯的鄉情鄉戀,卻依然根植在我的骨髓之中,令我終生難忘。
然而,讓我悲傷的是,令我魂牽夢繞的故鄉正在漸漸消失。
01、封閉的故鄉,帶給我的是無限的歡樂和愉快
我的故鄉位于伏牛山腹部的一個山溝裏,村子周圍的山雖然不高,但山山相連,綿延不斷。過去,通往村外的,只有蜿蜒崎岖的羊腸小道。
村子坐落在兩山相夾的一個狹窄地帶,家家戶戶的房子坐西向東,房後緊挨山根,門前離山也就二十多米距離。
那時候,鄉親們到鄉裏(那時候叫公社)趕集、做買賣,靠的就是兩條腿和兩個肩。盡管村子離集鎮上只有十幾華裏,但他們挑著百十斤的擔子,翻山越嶺,沿著高低不平的小道,步行一個多小時,才能到達。
由于故鄉交通不便,全村的父老鄉親像囚禁在牢籠裏的小鳥一樣,終年在方圓幾公裏的溝溝坡坡上度日月。盡管故鄉是如此的封閉,但留給我童年的記憶依然是十分的美好和甜蜜。
我在故鄉生活了十八年,這十八年,正是從孩提時代到成年人的一個成長期。這期間,吃、玩和上學,成了我這個年齡段的主要事情。
至今讓我記憶猶新的是,故鄉的童年,有著永遠也享受不完的樂趣。
春天來了,漫山遍野盛開的各種野山花,讓山谷的溝溝坎坎充滿了芬芳;五顔六色的蝴蝶在空中飛舞,我們在嗅著花香、追逐著起舞的蝴蝶中度過了春天。
夏天,故鄉綠樹成蔭,沒有難耐的酷熱。童年的夥伴們常常聚在一起,在低矮的樹上捉迷藏,蕩秋千;或者抓一把小石子,來一場抓子比賽。
故鄉的秋天是最迷人的,山上的野果相繼成熟,柿子、野酸棗、野葡萄等,散發著誘人的甘甜,讓饑腸辘辘的小夥伴們,可以在放學的路上裹腹充饑;到了夜晚,密集的螢火蟲在村子周圍飛來飛去,給漆黑的山溝妝點著迷人的色彩。
到了冬季,一場大雪過後,小夥伴們便有了更多的樂點。隨便找個破盆之類的工具,就可以玩滑雪了;還可以堆雪人,打雪仗,捉麻雀;待到大雪融化的時候,家家戶戶的房沿下挂著長長的冰條,小夥伴們爭搶著拽下冰條一比長短,那種樂趣妙不可言。
02、暖心的故鄉,讓我依戀的是濃濃鄉情
故鄉是一個很小的村莊,我剛懂事的時候,記得全村只有十幾戶人家,八十多口人,共有5個姓氏。
雖然鄉親們的姓氏有別,但家家戶戶相處得十分和諧,非常融洽,親如一家。
那個時候,不管誰家有事,無論是突遇不幸,或者是忙不過來的農活,或者是紅白事,左鄰右舍便紛紛出面相助。幫忙之後,大多的時候,鄉親們連一碗水也不喝就走了。
讓我記憶最深的是,那個時候,鄉親們出面相助,純粹是一種自發的行爲,根本不用叫就到場了。尤其是在紅白事上,全村男女老少幾乎全體出動,有的忙著借桌凳,有的忙著去平場子,就像是自己家裏辦事一樣,人人都格外上心,個個都很賣力氣。這種暖心的場景,讓兒時的我深深體會到了濃重的鄉情。
由于故鄉的村子小,家家戶戶離得也不算太遠。那個時候,誰家只要做了好吃的東西,不少小孩都能一過嘴瘾。村裏每一個小孩幾乎都吃遍了全村十幾戶人家的飯。
有一年,一個鄉親家養的一頭豬被大風刮倒的大樹砸死了。在那缺錢的年月裏,一個家庭全年的花銷就指望賣一頭豬了。這個鄉親本來可以拉到集鎮上賣些錢來,當他看到村裏的人長年累月沒有沾過葷腥時,索性支起了一口大鍋,把豬肉全部煮了,讓全村的老老少少整整吃了兩天,徹底的過足了一次肉瘾。每每想到這件事,鄉親們個個都難以忘懷。
03、貧窮的故鄉,終久留不住年輕一代的腳步
故鄉兒時的歡快和鄉親們的濃濃親情,終也掩蓋不了貧窮落後的面貌。回想起當時的生活情景,至今依然心生怯意。
村子雖坐落于山溝,但溝裏嚴重缺水。人畜飲水難一直成了壓在鄉親們心中的一塊石頭。雨水充沛的夏秋季節還算可以,而到了冬春的時候,鄉親們要跑到兩公裏之外的地方挑水吃。我從十一、二歲開始,便加入到了起五更搶水的隊伍中,一直到參加工作前。
故鄉不僅缺水,而且更缺的還是土地。村前的山坡上幾乎全是裸露的山石,很難從夾縫中找到成塊的土地;倒是村後的山坡和村子兩頭的低凹處,賜給鄉親們了一些貧瘠的薄地,養育著故鄉的一代又一代人。
由于地少,每年所打的糧食極其有限。在大集體的年代裏,每個人每年能分到的小麥也就幾十斤。記得有一年每人只分了7斤的小麥。能溝維持鄉親們一日三餐的主要靠紅薯及紅薯幹。在收紅薯的季節,家家戶戶的早飯是基本上都是清水煮紅薯。到了春冬季節,則主要靠紅薯幹。但紅薯幹也是不敢放開吃的。有一年,我們家的紅薯幹已經吃斷了。一個出嫁的堂姐知道後,專門給我們送了一大袋子的紅薯幹,這可是救命糧呀。這一袋紅薯幹讓我們一家渡過了春荒。後來堂姐因病離開了我們,但至今每每想到這件事時,我的便對堂姐産生無限的感激。
故鄉的貧窮落後,不僅影響到年輕一代的結婚成家,而且也深深刺痛著他們心。于是,一些年輕人開始逐漸離開故鄉,尋覓新的安居之地。手頭稍微活泛的一代年輕人,紛紛在鄉鎮和縣城買房安家,故鄉逐漸出現了蕭條的景象。
04、即將消失的故鄉,留下的是不盡的淒涼與悲憫
貧窮的故鄉,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貧窮鄉親。在那缺吃少穿的歲月,父老鄉親們由于營養跟不上,很多人的健康受到了嚴重威脅,不少人到了四、五十歲之後,便出現了疾病纏身。
自從我十八歲離開故鄉後,村裏已先後有三十多口父老鄉親離我而去。在這些離世的鄉親中,有我的叔伯娘嬸,堂哥堂姐,也有小時候常常賜給我好吃的長輩鄉親,更有一些年紀輕輕的同齡人。如今回到故鄉,再也看不到他們那熟悉的身影了,也聽不到那種親切的鄉音了,村裏生活著的更年輕的一代,與我已經是形同路人了,故鄉已經離我漸漸遠去。
昔日的故鄉,是多麽的溫暖,又是多麽的親切。在上輩人的關愛和呵護下,在童年夥伴的陪伴下,我們無憂無慮,過著愉快幸福的生活。如今,雖然故鄉的路通了,山比過去更蔥郁了,吃水也解決了,但人去村空的那種的淒涼之景,讓我不時的心生悲涼。
今年春節過後,在回故鄉上墳的時候,那種淒涼的的景象,讓我感到了不盡的失落。過去十幾戶人家的故鄉,如今僅僅剩下了三、四戶,只有十幾口人,不少人家只剩下了一座空院子。
據說下一步,故鄉要劃爲林區,僅剩的幾戶人家也要進行全部搬遷,到那個時候,故鄉將徹底的不複存在,她留給我的,是不盡的淒涼與悲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