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項報告對百萬富翁的定義爲資産淨值(包括房地産)達到100萬美元(約138萬新元)的人士。
報告指出,自2006年以來,亞洲金融財富總額增加了兩倍多,到2021年達到近140萬億美元(約193萬億新元),這些財富的大部分仍以銀行存款的形式持有,債券持有量略高于股票。日本在這期間的金融財富增長超過50%,中國增幅最大,財富總額增加近九倍。
一項研究預測,新加坡百萬富翁在成年人口中的占比到2030年有望超過13%,在亞太區域排名第一。
從地區分布來看,到2021年,中國大陸在亞洲金融財富總額中獨占近50%的份額,日本約占25%,印度和亞細安各占不到7%,其余由韓國、台灣、香港和斯裏蘭卡共同構成。
美國聯邦儲備局的加息政策會給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帶來諸如資本外流和債務問題等困擾,而現在亞洲新興市場或許比以往能夠更從容的應對這一切,其中最突出的一個原因就是本地儲蓄規模不斷擴大。
如果降低標准,以資産淨值25萬美元爲門檻來看,到2030年,中國將有3億5000萬左右的成年人符合這個條件,與當前人數相比翻了一倍;印度則將增加兩倍,達到近6000萬人。
彙豐銀行全球研究(HSBC)星期二(8月16日)發布的一項報告顯示,到2030年,新加坡、澳大利亞、香港和台灣的百萬富翁占成年人口比率將會高于美國,中國和印度的比率僅爲4%和不到1%。
2021年,新加坡的這個占比僅爲7.5%,到2030年的增幅也是亞太區域最高。
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亞洲金融財富總額就超過了美國,當時日本占亞洲金融財富的一半以上。若將日本剔除,預計到2025年,亞洲才能實現反超。若將中國和日本同時排除在外,亞洲的金融財富約爲美國的三分之一,高于2006年的不到四分之一。
不過,若考慮到不同國家與地區的人口基數,印度到2030年百萬富翁總人數預計將超600萬,高于整個亞細安地區的百萬富翁人數,中國則將達到5000萬人。
亞洲(不包括日本和中國)百萬富翁的人數將從目前的約1000萬增加到2200萬。
經濟增長較快的經濟體自然會以較快的速度積累財富。預計到2030年,越南和印度的金融財富總額將至少增長150%。而日本、台灣和美國等較發達的經濟體的增長可能會更加緩慢。不過,考慮到發達國家和地區的財富初始存量較高,各經濟體之間的相對財富所占份額變化會比較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