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每個人的一生中,平均有3年的時間是在廁所度過的,而且女性花的時間更長。
據統計,每個人每天大約要光顧廁所6-8次,這樣算來,一年大概會有2500次。
全球有25億人缺乏現代廁所設施。據聯合國預測,衛生設施每增加一美元投入,醫療健康開支就會減少九美元。
廁所與我們每個人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那麽問題來了,在沒有公廁這個概念之前,人們是如何解決個人問題的呢?
幾乎每一個廁所的起源,都是從一個土坑開始。
根據考古發現,早在5000年前在子安的半坡氏族部落的遺址裏面就發現了,可能作爲廁所的土坑遺迹。
《周禮》,有“爲其井、匽”的記載:鄭玄注釋“匽”字說,路廁也。這就說明我國早在三千多年前就在路邊建有廁所了。
春秋時期就已經出現公共服務性質的便民廁所了。不過條件可能差了點,一般是在院子偏僻角落挖掘一深坑,上面鋪上兩塊木板,兩板中間留一縫隙讓排泄物下落,既是廁所也是糞坑。有農村生活經驗的朋友應該都體會過!
《左傳·成公十年》中有這樣一句記載,“將食,漲,如廁,陷而卒。”講的就是春秋時期晉國的君主晉景公,因爲上廁所,不小心掉進去了,就淹死了。可見當時上廁所也是冒著生命危險的事啊!
早在漢代,中國就有了公共廁所,那時叫作“都廁”。
到了唐代有了專司廁所的官員“右校署令和丞”等。
可見,我們的老祖宗也是非常愛幹淨,講衛生的!
(圖爲:河南芒砀山漢墓坐廁)
中國文化曆來重視“入口”,而恥于談廁,但是在國外卻不同!廁所其實是重要的社交場所。
土耳其有一座著名的以弗所古城,公元一世紀時期古羅馬人就在這裏修建了公廁。號稱“已知人類最早的廁所。”
當時的貴族與富人才能有條件享受這種豪華設施,貴族們爲避免接觸冰涼的石板,在入廁之前,先讓奴隸把石板坐熱了以後,自己再去”享用”。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這年頭的廁所還負擔著一個重要功能——社交場所。
可見在古代,“廁所文明”就已存在。而到了近代,中國農村的“廁所”大多比較簡陋、肮髒、破爛不堪,基本是“一個坑兩塊磚,三尺土牆圍四邊”。
世界上有40%的人從未用過沖水廁所!
2010年的一項獨立調查申明顯示,全世界有25億人口,世界上有40%的人從未用過沖水廁所,每天處于環境衛生十分惡劣的狀況下,成爲傳染性疾病散步的溫床。而這25億人口中大約有10億是兒童,全球每天約有5000個兒童因下痢而死亡,幾乎每20秒就有一名兒童死于相關疾病。
2013年,第67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把每年的11月19日設立爲“世界廁所日”。希望通過全世界人民的努力,共同改善環境衛生問題。
2001年,世界廁所組織在新加坡舉行了第一屆世界廁所峰會,一直難登大雅之堂的廁所問題終于第一次受到全世界的關注。廁所問題終于首次可以像貿易、軍事、經濟等問題一樣登上高級別議事廳了。
而在今天的中國,“廁所文明”也有了進一步的改善,公共廁所的數量及質量成爲現代城市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考量。公共廁所不再髒亂差,甚至有了廁所評級。而隨著科技的發展,排隊上廁所?nono,廁所外直接告訴你——裏面蹲位還有幾個!洗手液變成了感應式,廁紙的輸出也變成了刷臉式……而對于每一位參與者來說,如何爲下一位提供更加輕松幹淨和舒適的如廁環境,變成了一個新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