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海峽時報》網站12月16日發表題爲《美國戰略領袖與商業領袖之間的中國分歧》的文章,作者系新加坡美國商會前會長史蒂文·R·奧昆,文章稱,中國對美國企業來說從未如此重要,不過,美國的戰略利益將使企業越來越難在中國做生意。全文摘編如下:
“美國人的主要職責是做生意。”
1925年美國總統卡爾文·柯立芝說的這番話,表明當時的企業首席執行官與政府官員是一致的。2021年,生意與國家安全發生沖突。
美國商界與美國政府和更廣泛的戰略界之間緊張關系加劇的核心就是中國。
美國政府認爲中國是競爭對手,但美國法律對幫助中國(不管是有心還是無意)實現這一壯舉的企業幾乎沒有施加任何限制。美國戰略界、決策者和一群兩黨議員現在認爲,應該對可能損害國家利益的企業活動施加進一步限制。他們渴望在此問題上有所作爲。
過去幾十年,美國商界和戰略界在中國問題上的利益是一致的。雙方都認爲,經濟和外交接觸將使中國進一步融入“自由國際秩序”。這種互補的觀點不再適用。隨著中國在經濟和軍事上變得越來越強大,中國開始用越來越尖銳的棒子戳美國。
中國是“潛在威脅”的指導原則,只會隨著下一代美國領導人逐步上台而不斷強化。但美國企業似乎並沒有充分意識到這一軌迹。正如中國美國商會會長畢艾倫最近對《連線中國》雜志記者所說:“我們希望國家安全通道盡可能狹窄,以便使商業通道盡可能寬闊。”盡管他抱有希望,但趨勢恰恰相反。
中國對美國企業來說從未如此重要,不過,任何在美國和中國做生意的首席執行官都必須明白,美國的戰略利益將使企業越來越難在中國做生意。
貿易和投資數據凸顯了美國和中國的相互聯系。去年美國與中國的商品和服務貿易總額估計爲6152億美元。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瑞安·哈斯對筆者說:“貿易和投資的規模掩蓋了今後貿易關系如何發展的不確定性,可以說是既牢固又脆弱。”
在中國問題上,許多美國商界領袖遵循了美國經濟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米爾頓·弗裏德曼提出的指導原則,即企業首先必須實現收入最大化,提升股東價值。
美國投資者雷·戴利奧最近附和道,如果法律不禁止,那麽就可以自由做生意。爲此,他遭到了現任共和黨參議員米特·羅姆尼的批評。
戴利奧並不孤單。兩個月前,全球投資企業貝萊德針對批評其在華商業活動的聲音發表了類似觀點。上個月,美國前財政部長漢克·保爾森在新加坡爲美國企業在中國開展業務的重要性進行了辯護。
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印太事務協調員庫爾特·坎貝爾說:“人們普遍所稱的接觸時期已經結束了。”
在國家反諜報與安全中心最近發表的一篇文章中,情報官員特別警告美國技術企業不要與中國在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生物科學、半導體和自動系統方面合作。
鑒于美國戰略界認爲局勢事關國家安全,預計當局將采取更嚴厲的措施,要求企業遵守規定。誠然,盡管兩國有些人有這樣的想法,但全面脫鈎對雙方都沒有好處。
來源:參考消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