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剛陽
《京劇貓》劇照
12月1日,一群會京劇“唱念做打”、懂“手眼身步”、行“納督錄判”的“貓”來到廣州,化身參與者文化衫上的“尋城貓”參與探尋廣州古城的夜跑活動。這僅僅是國漫《京劇貓》城市行動的一站。據《京劇貓》的制作人杜剛陽介紹,這群貓從一誕生開始就被賦予了涵蓋動漫、電視、文教等多行業的生命力,已經走過北京、上海,未來還將在清遠佛岡的“貓土小鎮”安家。今年以來,系列動漫《京劇貓》還漂洋過海,覆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60多個國家和地區。記者采訪了這部國産原創動漫的制片人杜剛陽,這個從小熱愛國産漫畫,也師從日本動漫大師的年輕小夥,從花費六年時間打磨出第一季完全原創的中國動漫《京劇貓》開始,已經在構築他心目中未來世界級的中國原創動漫宇宙。
個子1.87米的杜剛陽看起來很有範兒,最近因爲《京劇貓》線下活動的鋪開頻繁來到廣州。他對廣州繁盛的動漫産業和新潮的粉絲群體贊不絕口。爲了他心目中真正的中國原創動漫,早在他上大三時,就開始做動漫産業這種業界普遍認爲“難以掙口飯吃”的嘗試。
“國産動畫出現了斷檔”
杜剛陽出生的時候正是國産動畫的一個黃金時期。他一口氣說出了幼時的最愛,“像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出的《哪吒鬧海》《九色鹿》《魔方大廈》等,尤其是《雪孩子》,小時候都看哭了”。
3歲開始上興趣班學習繪畫,杜剛陽偏愛美術精良的動畫片。幼時雖然鬧騰,他卻頗有繪畫天賦。母親也支持他學畫、定期寫生。從兒童畫、鋼筆速寫開始,4歲時杜剛陽就有作品登上日本國立美術館展出,還曾獲盧浮宮推薦。
7歲半時在湘西鳳凰吊腳樓的一堆牛糞旁寫生,將一整排吊腳樓畫下來,一天也沒覺得累。隨著年長,臨摹《灌籃高手》等動漫裏的漫畫人物也是他的拿手好戲。
6歲時,他才開始看動畫片。整個小學階段,來自日本動畫的《北鬥神拳》《美少女戰士》《聖鬥士星矢》等,讓自稱“比較早熟”的他很早就感受到中國動畫和日美動畫的差距。
中學時期,他開始給《漫友》等漫畫雜志投稿,並就讀清華附中的美術特長班。“父母不是很支持我,覺得是不務正業”。
這段時期,他感受到國産動畫似乎出現了一個斷檔,“很難看到特別好的動畫”。2005年,杜剛陽毅然根據興趣報了北京電影學院第一屆動畫制作班,“當時動畫行業非常低落,電視上就一個喜羊羊,連《熊出沒》都沒有。
京劇和貓的結合
中國動畫行業90%的作品都是給日韓做動畫代工,幾乎沒有做原創的。父母覺得幹這行吃不上飯,甚至整個動畫學院的人都這麽想。”
早早修完大學課程學分,杜剛陽頻繁跑到日本取經,並師從“皮卡丘之父”久保雅一。令他震驚的是,中國很多優秀的文化形象都被日本搶了空檔,“他們做了很多西遊、三國、水浒的電視劇和動畫,而《火影忍者》《海賊王》等大火的動畫電視也都根植于日本的忍者文化和海盜文化。”杜剛陽的野心很大,從大三開始,他決定建立中國動畫世界。
杜剛陽決定從京劇中一探究竟。“四大名著都有相應的京劇人物,並且有豐富的京劇臉譜、動作和各自的文化引申,有很多人物和故事可以借鑒。”他說,貓在很多國家都受歡迎,貓的花紋和京劇結合起來也很潮、很漂亮。畢業之前,他決定將京劇和貓結合做動畫。
爲此,他專門去中國京劇院拜師學藝,學習京劇的入門知識、動作,又去北京、上海、安徽等地采風,了解京劇的門派以及建築、唱段、手眼身法步等特點,並將貓依據京劇概念分爲“唱念做打手眼身法納督錄判”十二個宗派,保證動畫中所有貓的唱段、服飾、身形、花紋、宗派,在京劇裏都能找到對應。
“要強調國漫,還是要把中國文化吃透。”爲了一部名字並不出彩、且目標觀衆爲小學生的《京劇貓》,杜剛陽和團隊在前期劇本上就打磨了三四年,人物設計寫了20多稿,前後花了六年時間,終于在2015年推出了《京劇貓》的第一季動畫作品。
幾十只個性鮮明的貓躍于屏幕——正義滿滿的白糖、性格耿直的大飛、武藝高強的武崧、水袖善舞的小青等。
“過程非常漫長,也很枯燥。”但對比其他日系風格濃厚的國産漫畫,杜剛陽還是頗有底氣的,“魔法、忍者、武士等動畫,我們做不過國外,但我們有自己的東西,也能做得夠精致夠漂亮。”
用情懷支撐“養貓”
“窮、慘”是做原創動畫初期的杜剛陽經常挂在嘴邊的詞。杜剛陽2009年成立公司時,一開始沒錢租辦公室,只能在北京電影學院旁的咖啡館蹭場地辦公。後來工作室從一兩個人慢慢形成小團隊。
杜剛陽感慨地說:“爲了‘養’這些貓,我們願意做更多,拍短片、設計logo、動畫代工等。拿了錢就往‘貓’身上再投一點,打磨劇本、原畫制作等。最拼的時候幾十天沒有休息。”而和他同方向的20多個同學轉行做廣告、遊戲或電影,日子都過得挺滋潤。靠什麽走下去?杜剛陽苦笑著甩出“情懷”兩個字。
盡管耗費六年打造的《京劇貓》第一季收獲了大量粉絲,但依靠“打雜工”掙的錢無法支持他把更宏大的“京劇貓世界”建立起來。杜剛陽創立了“中國式制作委員會模式”,從第二季開始依托漫畫、出版、電視、文教等多行業開發這些性格和能力各異的“京劇貓”。
“最困難的環節是分鏡和劇本。現在爲了趕上電視台播出,一個月要做十集。劇本和制作時間被壓縮,故事的情節和質量難以完全顧及到。”他坦言,《京劇貓》第三季電視動畫,僅僅是及格分數。“遺憾太多了,只能希望下一部更好”。
和很多打長期戰的動畫人一樣,目前他的動畫公司和《京劇貓》仍然處于持續奮鬥的狀態。但他所期待的中國原創動漫大世界已經全面布局開。
送京劇動畫走出國門
由于在國內受到了很好的評價和收視,他開始往國外推行。“最開始國外完全不接受,成人和小孩都看不懂。”他說,“我們把《京劇貓》翻譯成Beijing Opera Cats ’,但很多人不知道京劇,還以爲是北京會唱歌的貓。”最終,他和團隊確定使用拼音“Jing-Ju Cats”——“要讓人去接受我們的京劇文化”。他們還將全片配上英文版本。
盡管真善美、智慧和勇敢等價值觀,各國沒有區別,但一部兒童動畫作品傳播到不同國家,卻遇到了杜剛陽難以想象的屏障。“中國和歐美非的文化很不一樣,每個國家的劇本配音和台詞都要修改。”在國內“零意見”過審的《京劇貓》,卻被國際審查標准“虐”了一遍。
杜剛陽用動畫劇情解釋說,“在北美地區,甚至白糖說大飛胖都不行,會被認爲對未成年人存在歧視。而所有依據京劇設計的危險性動作一概不能有,以免造成當地小孩模仿。”
最終達到G級合家歡標准的動畫《京劇貓》,得以在歐美多國播出,並以法語和斯瓦希裏語在非洲全境電視台的黃金時段播出。或許因其艱難,它也是唯一入選“中國夢”的文化類動畫。
雖然把京劇以一部以貓爲主的動畫傳播到國外,杜剛陽覺得這只是開始,“國外很多粉絲有了解和學習京劇的機會了,感興趣再去深刻理解。”
現在,他和團隊還在繼續打造更多作品。他也在廣東佛岡打造了第一座基于動畫的“貓土小鎮”主題樂園。“我兒時暢想的中國動漫夢想正逐步實現。”
對話:
中國也能有世界級動漫宇宙
記者:你曾師從日本“皮卡丘之父”久保雅一,從他那裏學到了些什麽?
杜剛陽:他教了我很多。提到原創的動漫形象,他說即使塗成黑白和剪影,也一定要爲觀衆熟悉,要很深入人心。比如說米老鼠,畫三個圓圈大家就知道了。很多成功的動漫形象都遵循黃金比例,寬高比很多都是1:1.14或者1:1.16。
記者:爲什麽從日本搬回制作委員會制度?
杜剛陽:在中國,過去動漫行業的習慣是,漫畫火了做動畫、動畫火了做電視劇。但其實,日本項目在初期就考慮後期的發展。漫畫開始時就已經啓動動畫、影視劇制作了,是相輔相成的。
如果等到一個環節火了再去做另一個,等待時間和准備工作的時間很漫長,會産生斷檔。如果初期就有很大的布局,就會延續非常長的生命。
記者:中國動漫有什麽可以借鑒日本動漫的地方?
杜剛陽:日本的市場不能拿來複制成國內市場。我們做國內市場要符合中國特色。不能全是傳統文化的東西,要由淺入深地推行。
記者:我們有沒有真正的中國風動漫?
杜剛陽:很多號稱中國風的動漫,或許畫風和劇情都不錯,但是對中國文化研究得不夠深刻,沒有花時間去鑽研。有些東西商業性太多,沒有與傳統文化形成有機結合。
動畫片越低齡越難做
記者:現在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的中國動漫還是偏低齡化的,這是作品空白還是觀衆認識不夠?
杜剛陽:觀衆對國漫市場的認識很有誤區。現在基本的動畫片分成兩個年齡段,一是低幼,也就是電視上播放的學齡前的動漫;另一部分是成人化,就是網絡媒體播放的二次元的動漫,偏日系。
實際上,青少年化的動漫在國際上是剛需,可以在電視台和網絡上播放,但這部分在國際上通常都是零點以後播的。其實動畫片越低齡越難做,國內由于沒有分級制度,只能進行自我審查。
記者:你還堅持一開始的想法嗎?
杜剛陽:初衷還在,沒有的話也做不到現在。沒有一個動畫會一夜火爆。《小豬佩奇》也是第五季才火的,我們這個行業就是持久戰。
和世界一流動漫比肩
記者:你有沒有印象比較深刻的廣州動漫企業?
杜剛陽:其實全國大型動漫制作公司都在廣州,包括制作豬豬俠、光頭強的動漫公司等;廣東省的觀衆對好的作品認知快很多,片子粉絲量非常大,粉絲發酵得非常快。一部片子好,廣東省的反應很強烈,而因爲趕新潮,對衍生品消費也比較大。
記者:你對中國原創動漫的個人願景是什麽?
杜剛陽:我是真的希望中國原創動漫能和世界一流動漫比肩。中國也能有世界級的動漫宇宙,而不是總停留在孫悟空、西遊記這些層面。中國不缺動漫人才,而是缺好的作品和管理者。我希望能做其中一個引路人,去做一顆星星,點亮中國原創動漫的整個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