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記者 孫曉媛):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裏,“懸崖村”“90”後彜族小夥兒某色拉博從山下背過很多東西上山回家,有大米、化肥、山羊,甚至在堂哥結婚的時候,按照習俗,他還背過堂哥的新娘。
2016年,因“天梯”作爲貧困標識而被廣爲人知的“懸崖村”迎來了巨大變化。涼山彜族自治州決定修建一條鋼筋結構的梯道,解決村民出行安全問題。
隨著通往山上的2556級鋼梯的建成,村子修電通網,拉博逐漸背回了電冰箱、洗衣機等家用電器。
再後來,到2020年5月的時候,村裏8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下山進城,告別土坯房,住進了寬敞明亮的樓房。拉博一家也在其中。
攀爬落差達800米的山崖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對于在這裏出生並長大的拉博來說,“倒是不會覺得有多害怕”。
4歲的時候,拉博第一次跟隨父母下山走親戚,下去的時候他被父親用布條綁在了背後。回來上山的時候,他在前面手腳並用地攀爬,父母則在後面小心翼翼跟著。等到八歲的時候,他就已經能健步如飛自由來去了。
少年時期的拉博常常在草地上狂奔,在山坡上打滾,他跟隨父母一起種地,也自己一個人放羊放牛。如果遇到下雨天或者多霧天,家裏的牛羊常常會迷路,但他總能順著牛羊的腳印把它們找回來。
2012年,拉博跟隨堂兄弟去廣東惠州打工,在電子廠流水線車間工作兩年後又回到了村裏。因爲哥哥分家後,按照家鄉的習俗,父母要跟隨最小的兒子一起生活,于是他接過了照管老人的責任。
回到村裏後,他告訴父親,大城市的樓很高,車很多,但還是更喜歡自己家鄉的大山。他說不清這其中的緣由,但就是感覺自由親切。
如今的拉博已經是三個孩子的父親。如果沒有建那條鋼梯,或許他的一生也會和父輩一樣,在這座懸崖上度過。
改變來的很快,現代文明似乎一夜之間沖進了這個閉塞的村子。
2016年底,村裏通了4G網絡,拉博從外地遊客的手機中第一次接觸到了短視頻。
作爲年輕人,他對所有新鮮事物都保持著好奇和熱情,開始嘗試用手機拍攝峽谷、大山、溶洞、溫泉和原始森林。再後來,村民、遊客、上學的孩子也都成了他視頻裏的常客。
“路”修好了,旅遊熱潮隨之而來。拉博在旅遊公司找到了一份戶外向導的工作,這份工作讓他看見了更大的世界。
以前不知道什麽是戶外,參加培訓後,他發現其實很多東西從小就在做,非常熟悉。
此後,他便帶著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甚至還有新加坡、日本、俄羅斯的外國遊客走進原始森林,登山、放羊、看日出和雲海,向他們推薦美食、美景和民族文化。
最近,拉博又學會了一項新的技能。他熟練操控著無人機,在山頂自由飛翔,目光所及皆是無限風光。
互聯網改變著“懸崖村”,曾經800米的懸崖落差和兩三個小時的路程,如今只隔著一個屏幕的距離。
現在拉博每個月都要爬鋼梯上山工作一段時間,然後再下山回家休息幾天。路還是那條路,但他身上背的東西早已不再像從前那般沉重了。
來源: 央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