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是一種習慣;宅,是種享受;宅,是一種文化,可萬萬沒有想到,2020年的春天,宅,竟然成了一種戰鬥方式,成了絕大多數人抗擊那個戴著美麗皇冠的小得肉眼看不到的小東西的戰鬥方式!曾經我多麽的幻想著自己能什麽也不顧的情況下睡到自然醒,足不出戶在家呆上十天半月,沒有想到,2020年的新年伊始,就經曆了爲時快一個月的”宅“家生活,本來覺得是一個幸福的事情,卻變成了一種心痛,從這段”宅“家的日子,也讓自己明白了健康和自由的重要,隨著物質生活的進步,80後的我們肩負上老下有小的艱難境界,爲生活成年奔波著,喝酒/抽煙/熬夜成爲了我們爲生活拼命的借口,”宅“家的這段時間,看著每日新聞不斷變化的疑似,確診,死亡,治愈的數字,相信每個人都心有感觸,活著對于我們是多麽的重要,健康的活著是多麽的幸福,有的人已經在家開始清淡飲食,堅持鍛煉,提高免疾力了,”宅“家的這段日子,告別了每日的應酬也還是生活的更好,疾情過後,相信改變了生活節奏的小夥伴一定會有更健康的身體去創造更美好的生活。
最近”宅“家,感覺自己一直非常的”忙“,不是真的忙,而是自己讓自己忙起來。每天早上起床後做飯吃飯,然後洗衣服做家務帶孩子,因爲備考二建,所以有點時間就看書,每天除了晚上上床後有時間看朋友圈,刷頭條抖音,白天基本上不刷手機 ,就是拿起手機也沒有超過1個小時,控制自己看手機的時間非常的重要,就這樣,每天的時間都是匆匆忙忙,我曾給自己列了一個簡單的看書計劃,後來感覺約束力不行,爲了做給女兒看,讓她給自己制定時間學習和看手機,又列了一個詳細的計劃,雖然不能完全按照約定的計劃去做,但有了約束以後,每天都是有章可循,時間過的有條不紊,自己也沒有時間胡思亂想了,規律的生活也讓自己的身體慢慢的恢複了,現在雖然沒有看到列計劃和規劃時間的成效,但良好的生活作息習慣卻可以維持自己人的身體健康,用有限的時間多看書,不爲能成爲一個多麽的優秀的人,至少爲增長情操,擴展胸襟,增長智慧吧!
我們常說,知識改變命運,但其實改變命運的不僅僅靠知識,更靠一個人的胸襟智慧,而它們的積累沉澱,不僅僅來自于那些應試的,看似”有用“的教育有書籍,更來自那些生活中學習的,實踐中積累的,看似”無用“的修心,這就是習慣。
李蘭娟院士在這次疾情期間說過,”疫情結束後希望國家給年輕人樹立正確的人生導向,把高薪留給一線的科研人員,不能讓年輕人一味的追崇演藝明星,他們是強不了國的。“李蘭娟院士還說,國家的興衰要靠科技/教育/醫療,所以要樹立全民崇尚科學家,教師,軍人,醫生,是他們的支撐民話脊梁."英語培訓師,董仲蠡先生把它翻譯成了,"疫情帶來的病,需要治,浮躁帶來的心病也要治....紮紮實實教育年輕人,有正確的價值觀,有承擔的脊梁,有不浮躁的心,這個民族才會有更廣闊的明天 ....
這次疾情,"宅"家成爲了戰鬥的一種武器,通過"夢寐以求"的"宅"家,也給我上了生活生動的一課,什麽才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很多網絡上看到,疾情期間,本來打算離婚的家庭通過這次"宅"家,不離了,那些留守兒童的父母因爲疾情"宅"家了,企業可以停工,工廠可以停産,但失去的感情,親情,親人永遠也回不來,也彌補不了,疾情讓我們"宅"家,去享受生活賦予我們的各種美好,也讓我們有時間空間去思考,以後的日子裏,什麽才是我們最重要,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