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豐富的國際國內營商環境評價經驗,清研集團將對BEE評估體系中提到的數據收集方式、指標設計相關方法論開展深入解讀與分析,爲政府和相關機構把握BEE指標評價方法和要點提供參考。世行BEE官網頁面提到,在BEE正式啓動前,將通過一些替代指標來對營商環境進行評價,其中多個指標領域提到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全球競爭力指數,本篇將聚焦該指標體系,圍繞指標構成、成果報告、中國基本情況等內容進行解讀。
一、全球競爭力指數
(一)GCI4.0簡介
從2004年開始,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 WEF)嘗試構建統一的全球競爭力指數(Global Competitiveness Index, GCI),試圖用這一指數全面反映一個經濟體當前的競爭力水平和潛在的經濟增長能力。其最新采用的全球競爭力指數GCI 4.0是一套綜合性指標,于2018年推出,評估範圍涵蓋全球141個經濟體,占世界GDP的99%。
(二)GCI4.0指標體系
GCI4.0指標體系構建遵循三個原則:1)生産率(競爭力)的複雜性,WEF經過總結分析,將決定競爭力水平高低的因素歸爲12類,並稱爲競爭力的12個支柱(pillars);2)發展階段的差異,借鑒波特的思想,WEF將經濟發展分爲三個階段,要素驅動階段、效率驅動階段和創新驅動階段,以幫助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的國家找到自己應該優先關注的領域;3)過渡性,隨著經濟發展階段平緩的轉入下一個階段,每個子指數所占的權重也會相應地平穩調整。
GCI4.0 12個“支柱”分別爲制度、基礎設施、信息通信技術(ICT)的采用、宏觀經濟穩定、健康、技能、産品市場、勞動力市場、金融體系、市場規模、商業活力和創新能力。
表1 全球競爭力指數4.0框架
二、2019全球競爭力報告介紹
世界經濟論壇于2019年12月發布了《2019全球競爭力報告》,通過12個“支柱”下的103項指標,對141個經濟體的競爭力狀況進行分析。每項指標采取0-100分的計分制度,展示一個經濟體距離理想狀態或者與“滿分”競爭力之間的差距。
2019年表現最突出的經濟體是新加坡,全球競爭力指數得分達到84.8分(比上年度提高1.3分),在基礎設施、健康、勞動力市場等方面排名第一,成爲本年度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相比之下,美國跌落至第二名。中國香港、荷蘭和瑞士分列第三、四和五位。
141個經濟體的平均得分爲61分,離“競爭力前沿”還有近40分的差距;其中,12項主要競爭力因素中有9項與“競爭力前沿”差距超過30分,即使是整體表現最好的新加坡仍低于理想水平。在全球經濟可能面臨衰退的背景下,這樣的全球競爭力差距尤其令人擔憂。不斷變化的地緣政治局勢和日益加劇的貿易摩擦加劇了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
表2 2019全球競爭力指數排名
三、中國競爭力優劣勢
(一)排名
中國整體排名第28位,與2018年持平。在ICT采用率顯著提升的推動下,其得分增加了1.3分。中國是迄今爲止在金磚國家中表現最好的國家:領先俄羅斯聯邦15位,領先南非32位,領先印度(第68位)和巴西(第71位)約40位。
(二)優勢
中國的優勢包括龐大的“市場規模”(100分,第1位,結合國內和出口市場)和“宏觀經濟穩定性”(98.8分,第39位)。在一些領域,中國的表現幾乎與經合組織的標准相當,例如,在“ICT的采用”支柱方面的表現優于25個經合組織國家;68.1歲的“健康”預期壽命比美國長1.5年,僅比經合組織平均水平短0.8年;“基礎設施”也很發達(77.9分,第36位);“創新能力”一直在快速提升(64.8分,第24位)。
(三)劣勢
“勞動力市場”(59.2分,第72位)運作受到以下因素的嚴重破壞:工人權利保護不足、工資決定和裁員方面的僵化、勞資關系的沖突、婦女參與的薄弱、對勞動力的高稅收以及內部流動性的缺乏。在所有的支柱中,“制度”是最弱的(56.8分,第58位),“制衡”(36.0分,第119位)或者說缺乏制衡和薄弱的“社會資本”(43.3分,第119位)降低了這一支柱的表現。
四、對BEE的借鑒意義
世行官網頁面顯示,GCI相關指標主要替代DB中的“獲得電力”、“登記財産”、“跨境貿易”,對應關系如下表。通過了解GCI指標體系、掌握我國相關領域現狀及國際排名,可以輔助對BEE評估體系考核的具體領域進行針對性的改革提升。
表3 替代指標對應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