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陳沁涵
俄羅斯對烏克蘭展開“特別軍事行動”已近三周,俄烏之間對戰和談判雙軌進行,以美國爲首的西方國家對俄實施多輪制裁,但無援兵計劃,戰局仍岌岌可危。
“這不是遙遠國度之危,必須當作我們自己國家的事情來考慮。”日本官房副長官木原誠二在一檔電視節目中稱。同時,韓國維護國家戰略安全的神經也有所緊繃。
戰火之下,美國等北約國家拒絕對烏克蘭實質性軍事援助,促使兩國燃起危機感,盡管與美國結有軍事同盟,但兩國國內仍出現了強化國防的聲音,甚至有政客挑動“擁核”神經。與此同時,一些向來遠離紛爭的小國也做出罕見的強烈反應。
在這場地緣政治風暴中,即使是距離戰火萬裏之外的國家也很難置身事外,考慮應對措施之余,還有憂慮、反思和啓示。
危機感後的反思
日本作爲七國集團(G7)中唯一亞洲國家,也是和俄羅斯相近、且有領土和曆史遺留問題的國家,在此次歐美對俄實施嚴厲制裁之後,日本也緊緊追隨。
“對于俄羅斯的關系已經無法像往日那樣正常看待了。”日本首相岸田文雄2月27日在首相官邸宣布,將對俄羅斯進行金融制裁。這也意味著日本已抛開與俄羅斯修補外交關系的期待。
俄烏沖突爆發前夕,日本未雨綢缪,認爲此次必須采取強硬反應,旨在對外釋放一種信號。日本外相林芳正2月15日在接受《華爾街日報》采訪時曾表示,必須堅決回應俄羅斯的軍事行動。
與此同時,共同社稱,日本政界陸續傳出擔憂烏克蘭局勢影響東亞安全保障環境的聲音。岸田文雄在3日的記者會上表示,對《國家安全保障戰略》的修改將考慮到俄羅斯軍事行動,強調徹底強化防衛力。日本自民黨幹事長茂木敏充3月6日在一檔電視節目中再次提出,日本防衛費不應拘泥于國內生産總值(GDP)1%的標准。
在1952年生效的《日美安全保障條約》規定下,美國對日本負有防衛義務,日美同盟既是日本維護自身安全的基石,也是其實現東北亞安全戰略最爲依賴的手段。
隨著地緣政治的劇變,繼美國從阿富汗撤軍,俄羅斯對烏克蘭展開軍事行動且美西方皆作壁上觀之後,部分日本人開始重新審視自身所處的安全環境。
“大國靠不住,日本很快就會陷入和烏克蘭一樣的境地。”在2月14日富士電視台的節目中,前大阪市長橋下徹說,深切感受到把本國安全托付給其他國家的危險性。而木原誠二在節目中則表示,需要進一步加強日美同盟關系,提高威懾力和反應能力。
日本上智大學政治學教授中野晃一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看到俄羅斯對烏克蘭展開軍事行動,加劇了人們的不安。日本國內有兩種觀點在碰撞,一種是日本必須進行軍事化,另一種是日本必須加強外交努力以防止沖突發生。他認爲,“致力于外交努力才不會導致這樣的危機,而不是考慮日美同盟是否可靠。”
另一邊,韓國也曾遭遇與美國在安全保障方面的龃龉。
四年多前,美國前總統特朗普表示將以“火焰和憤怒”應對朝鮮的行爲,引發了戰爭危機論。韓國總統文在寅在2017年光複節致辭中直言:“在韓國沒有批准的情況下,任何國家都不應該在朝鮮半島啓動軍事行動。”這被視作文在寅對美方考慮軍事選擇的最激烈回應。
此外,韓美兩國圍繞在韓美軍軍費爲題自2019年9月起進行了長達18個月的談判。韓國拒絕了當時特朗普政府要求成倍增長支付在韓美軍費用的要求。直至2021年4月,兩國才達成爲期六年的國防費用分攤協議。根據該協定,韓國當年支付1.1833萬億韓元(10.59億美元),較2019年增長13.9%,以維持約28500名在韓美軍。到2022年,這筆費用將上漲5.4%。自朝鮮戰爭時期開始,美國就一直在韓國保持軍事存在。直到今天,美國仍以所謂“朝鮮威脅”爲由,拒接離開朝鮮半島。而在分攤駐韓美軍費用問題上,韓國國內一直有人批評首爾付出太多。
《韓民族日報》今年2月發表專欄文章稱,看到烏克蘭事態不禁讓人聯想到一種困境——“自己人真的是自己人嗎。”有人認爲烏克蘭只是美國等國的“一枚棋子”,若美國在牽制大國崛起和應對朝核問題的過程中,也把韓國當作一枚棋子,這將是比忽視同盟義務更嚴重的問題。
小國生存策略
大國博弈,小國受制。日韓作爲美國的盟友,別無選擇與其采取協調行動,而與西方國家無同盟關系甚至敵對的小國,則在硝煙中探索自己的生存之道。
“小國很容易卷入大國的地緣政治遊戲之中,小國須避免成爲被犧牲的棋子、屬國或被另一方利用。”新加坡外交部長維文2月28日在國會發聲明,表示譴責並制裁俄羅斯對烏克蘭采取軍事行動。
3月5日,新加坡宣布對俄羅斯實施金融制裁,並禁止出口電子産品、電腦和軍用物品,成爲第一個對俄羅斯進行制裁的東南亞國家,而上次新加坡對別國實行單邊制裁還是1978年越南入侵柬埔寨時。
當面對烏克蘭危機,新加坡意識到捍衛自身利益的重要性。據《聯合早報》報道,新加坡總理李顯龍2月28日在社交媒體上表示,“作爲一個小國,我們力求和所有國家,不論大小,維持良好關系。我們不選邊站,而是根據一直秉持的原則和長期的國家利益,規劃自己的前程。”
比起新加坡的罕見制裁,瑞士之舉更令外界感到驚訝。瑞士2月28日宣布參與歐盟對俄羅斯的一攬子制裁計劃,凍結俄羅斯有關個人和機構在瑞士資産,這一舉動打破了其長期以來的政治中立傳統。
作爲歐洲內陸小國,瑞士不是歐盟和北約的成員國,但俄烏沖突使其面對極大的國內外壓力,該國內除右派之外的所有政黨都呼籲對俄制裁,甚至街頭出現了大型示威活動。就國際環境而言,如果瑞士拒絕加入制裁行列,有可能遭到美國和歐盟的制裁。
瑞士在烏克蘭事態中的反應賦予“中立國”多樣化的解釋。蘇黎世大學法律教授奧利弗·迪格爾曼對當地媒體表示,“中立從來不是一個刻在石頭上的清晰元素,而是一個工具,需要不時爲新的環境做出調整。”
當下,所謂新的環境不僅涉及地緣政治,更多的是安全層面。美國研究中立小國的政治學家傑西(Neal Jesse)對《華盛頓郵報》表示,瑞士的對俄制裁“顯然與安全有關”,如果他們認爲保衛歐洲是他們想要參與的事情,那也意味著歐洲走向一個新時代。近期,瑞典和芬蘭國內已經出現呼籲加入北約的呼聲,也印證了這一觀點。
無論是新加坡還是瑞士,都在靈活地調整姿態,避免被裹挾進大國爭奪,而拉美小國委內瑞拉則積極入局。
美國禁止俄羅斯石油進口之後,原油價格飙升,爲獲得替代石油供應,尋求與委內瑞拉政府進行談判。據路透社報道,委總統馬杜羅表示願意與美方談判,並于3月8日釋放了2名美國人質,此舉被視爲意在換取美國放松對委石油制裁。3天後,委內瑞拉副總統羅德裏格斯又與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在土耳其舉行會晤,羅德裏格斯稱對方爲“好朋友”。
馬杜羅政府一邊保持與美國的聯系,爭取石油制裁松綁的努力,另一邊支持俄羅斯總統普京,向盟友“表忠”。此外,該國還在與歐洲進行交涉。據半島電視台報道,委內瑞拉外交部長菲利克斯·普拉森西亞和歐盟外交政策負責人何塞普·博雷爾12日在土耳其舉行會議,表示願意與歐洲進行對話,並要求解除對該國實施的制裁。
自2018年馬杜羅連任以來,委內瑞拉與歐美的關系一直處于緊張狀態,而烏克蘭危機卻給這個拉美小國提供了難得的外交機遇,遊走在歐美俄之間,憑借石油籌碼尋求一線生機。馬杜羅3月7日在拉加斯的一次會議上表示,“現在是推進外交、事實與和平的時候了。”
核武之議
在傳統地緣安全探討之余,俄烏沖突中更受矚目的無疑是對“核”議題的全球關注。烏克蘭作爲曾經的擁核國家,在蘇聯解體後棄核,取而代之的是簽署了《布達佩斯安全保障備忘錄》,美國、俄羅斯、英國承諾保障其主權和國家安全。
“烏克蘭的教訓是,違背對小國的承諾意味著它們(今後)永遠不會放棄核武器。”美國調查新聞網站“攔截”(The Intercept)刊文稱,“迄今爲止,沒有一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面臨過外國勢力的全面入侵。”這樣的敘事出現在多國媒體報道中,烏克蘭危機引發的“自衛”輿論中,核武成爲一個熱議話題。
日本是首先挑起話題者之一。“俄羅斯進攻烏克蘭,世界的安全如何得到維護?”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2月27日在富士台的一檔節目中表示,日本應該討論所謂“核共享”政策,即在日本部署並且共同運用美國的核武器。
日本是世界上唯一遭受過核武器攻擊的國家,加上2011年福島核事故的影響延續至今,因此對核武諱莫如深。
岸田文雄2月28日在參議院預算委員會上公開表明,從堅持“無核三原則”出發,日本不能和美國共有核武器。但是,安倍作爲日本擁核支持者的代表人物,一言激起千層浪,尤其是該國保守派人士紛紛聲援,日本維新會向外務省提交了啓動該討論的建議。
中野晃一也指出,“核共享”是不切實際的。戰後日本社會的和平主義根深蒂固,對核武器的反對尤其強烈。在目前形勢下,美國擔心俄羅斯和中國會走得更近,沒有意向與日本達成任何進行核共享的協議。“日本政府應該知道,進行這樣的討論在外交上沒有好處,只是因爲前首相安倍和維新會等右翼勢力試圖借機炒作。”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此前在記者會上表示,日本政客近期頻頻發表涉台謬論,甚至公然發表違背本國“無核三原則”和不擴散核武器條約成員國義務的妄言,抛出同美國核共享話題,充分暴露出日本國內軍國主義勢力陰魂不散的危險動向。
同樣,烏克蘭危機爆發後,韓國國內要求發展核武的呼聲也再度高漲。美國智庫“芝加哥全球事務委員會”2月21日在官網發布的民調顯示,71%的韓國人支持本國發展核計劃。引人注目的是,67%的受訪者希望韓國擁有獨立的核武庫。
實際上,發展核武的觀點在韓國長期存在,尤其是隨著朝鮮在核導開發上日趨完善、更加高精尖,不斷刺激韓國國內的擁核呼聲,但是在韓國外交、國防政策層面尚未對此做出任何討論。
文在寅2017年上任之初就公開表示,盡管韓國面臨朝鮮核威脅,仍然反對韓國引進核武器。過去5年,他也一直以“對話”爲核心推進朝鮮半島和平進程。但新當選韓國總統尹錫悅曾表示,若國防安全遭遇朝鮮威脅,他將要求美國重新在韓部署戰術核武器,或簽訂核共享協議。
韓國前國家情報院海外情報局長金聖培在韓媒上發文稱,韓國沒有戰術核武器發射權,如果在韓國部署核武器,首爾反而會在緊急情況下成爲其他國家的首要打擊對象。
以烏克蘭的現狀挑起擁核話題都是牽強的,不過美媒報道認爲,一個在核盾牌背後運行的世界裏,美國對烏克蘭危機的反應可能會讓沙特、土耳其以及中東地區其他國家開始考慮加強自身威懾力的合理性。
然而退一步思考,如果烏克蘭持有核武,就能避免如今的悲劇嗎?
美國非營利組織軍備控制和不擴散中心3月8日發文表示,如果烏克蘭保留了核武器,就西方國家這些年來提供的經濟和安全援助以及外交支持而言,該國將付出高昂的代價。烏克蘭出于自身利益和集體安全的考慮放棄核武,是一個負責任且理性的決定。
對于核戰可能性,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3月10日對俄媒表示,他不認爲烏克蘭沖突會升級爲核戰爭,但他警告美國和歐洲,俄羅斯永遠不想再依賴西方。
責任編輯:張無爲 圖片編輯:蔣立冬
校對:丁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