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大規模暴發已有兩年時間,關于病毒起源的爭論一直沒有停息。
目前,唯一基于事實和科學的病毒溯源權威研究成果,就是2021年3月由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中國-世衛組織新冠病毒溯源聯合研究報告。
聯合專家組在武漢開展了爲期28天的深入研究後,得出階段性結論:
新冠病毒“比較可能至非常可能”經中間宿主傳人,“可能至比較可能”直接傳人,“可能”通過冷鏈食品傳人,“極不可能”通過實驗室傳人。
這一結論清晰、明確,爲全球下一階段在全球框架下多國多地共同開展溯源研究指明了方向。
然而,總有一些人出于政治目的或個人私利,選擇與科學背道而馳。即便是美國情報機構都編不出證據的“武漢實驗室泄漏論”,卻仍然被他們奉爲圭臬。
這些人心裏早已有了預設的結論,乃至只要不是指責中國的觀點,他們就認爲一定是受到了中國政府的影響。聯合研究報告中說“可能”,在他們眼裏就是“不可能”。聯合研究報告指出冷鏈傳播途徑,他們就嗤之以鼻。
2
聯合研究報告的結論明確指出:
新冠病毒已被發現在冷凍食品、包裝和冷鏈産品中持續存在。中國的部分病例,以及在向中國供應冷鏈産品的其他國家的包裝和産品上發現了該病毒,這表明它可以通過冷鏈産品實現遠距離傳播。華南海鮮市場的供應鏈包括來自20個國家的冷鏈産品和動物産品,其中一些國家在2019年底前的樣本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還有一些國家存在新冠病毒的近親病毒。
新冠病毒通過冷鏈傳播的可能性,在國內已經是人盡皆知。在聯合研究報告發布前,造成北京新發地市場、大連海鮮公司聚集性疫情的病毒,就已被證實是由從境外其他國家或地區通過冷鏈輸入我國的。
在2020年10月發生于青島的疫情中,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的專家更是首次從冷鏈産品的外包裝上成功分離出新冠活病毒,成爲新冠病毒冷鏈傳播的直接證據。
鍾南山院士也曾提醒,“要高度警惕冷鏈運輸導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感染的可能性”。
他指出,將新冠病毒添加至雞肉、鲑魚及豬肉之後進行常規4℃冷藏或-20℃冷凍,21天後檢測發現病毒的感染性沒有下降。
爲維護來之不易的抗疫成果,保障人民群衆生命健康安全,我國海關和各地市場監督管理局等部門長期以來嚴密防範新冠病毒通過進口冷鏈食品輸入,取得了顯著成果。
僅今年11至12月,我國海關總署就因産品外包裝或內包裝樣本中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宣布對印度、馬來西亞、巴基斯坦、泰國、阿根廷、厄瓜多爾、菲律賓、印尼、新加坡、俄羅斯、古巴、緬甸等國家的20家企業、3艘捕撈運輸船和1家冷庫采取緊急預防性措施。
就在近日,一批從越南進口的紅心火龍果部分貨品及外包裝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陽性。山西太原、河南開封等地迅速對該批次紅心火龍果開展排查、采樣、檢測、消殺和無害化處置,並對購買人員展開追蹤,盡力把造成疫情傳播的風險降到最低。
3
但一些外國媒體卻誣稱,“新冠病毒可以通過冷鏈傳播”是中國故意釋放的“虛假信息”。他們聲稱,除中國外,沒有其他國家的學者得出過病毒通過冷鏈傳播的相關結論,境外也沒有相關案例。
事實當然並非如此。
圈哥記得最近看過這樣一則報道,法國和俄羅斯的研究人員已經從西伯利亞永久凍土樣本中發現了兩種新的巨型史前病毒。
研究人員稱,其中一種病毒休眠了3萬年,但在解凍並暴露于其宿主變形蟲後便能立即“複活”。
雖然這與新冠病毒並沒有直接關聯,但一般情況下,與寄生蟲和細菌等病原微生物不同,病毒不會被凍死,溫度越低反而活得越長。
我們已知並掌握的病毒,處于4℃左右可以存活3-6個月以上,-20℃以下可以存活達20年左右。
早在2020年10月,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的研究人員在澳大利亞疾病預防中心的一項實驗中就已經證明,新冠病毒可以在物體表面長時間保持感染性,並且在低溫和非多孔表面或光滑表面上存活時間更長。
今年8月,美國《科學》雜志發表《新冠病毒的動物起源》文章,該文章由知名病毒學家、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病毒研究中心的戴維·羅伯遜教授等多國研究人員聯合撰寫,認爲新冠肺炎疫情最可能由被感染的活體動物傳播給人類造成,但大規模冷鏈供應在新冠病毒出現過程中扮演的角色不應被忽視。
文章稱,2019年非洲豬瘟疫情導致中國豬肉産品短缺,中國從國際市場進口了更多家禽肉、牛肉和魚肉等其他肉類産品,以應對短缺局面。
大規模需求促進了所有肉類品種的冷鏈供應,這其中可能運輸了SARS樣冠狀病毒的易感動物。
今年6月,據香港《英文虎報》等媒體報道,一名住在天水圍的17歲女孩確診感染新冠肺炎,成爲源頭不明的本地病例。防疫專家隨後從其家中冰箱裏存放的“泰國進口冷凍鳄魚肉”包裝表面檢測出新冠病毒。
2020年8月,據《新西蘭先驅報》等多家媒體報道,在連續102天無本地傳播案例的情況下,奧克蘭一個家庭卻集中發現4起病例。
其中最早的一名感染者在一家進口海外冷凍食品的冷庫公司工作,其同事同樣被感染。(該冷庫公司總部位于美國亞特蘭大,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阿根廷以及新西蘭開展業務。)
新冠病毒不僅能夠通過冷鏈運輸途徑實現遠距離傳播,而且一旦引入到海鮮銷售市場或者水産品加工企業等特殊的場所,能夠引起本土疫情的集中暴發。
新加坡衛生部今年7月17日發布公告稱,7名在新加坡最大海鮮水産批發市場“裕廊漁港”工作的人員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
截至當月24日,由裕廊漁港引發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就已經達到了700多例,涉及近50個菜市場和熟食中心。
病毒迅速擴散,暴發聚集性感染,漁港只得關閉進行消毒,周邊的加工冷凍公司也基本停工。
科學研究以及大量事實都證明,新冠病毒通過冷鏈途徑傳播是完全可能的。
那麽,爲什麽新冠病毒通過冷鏈傳播的事例大多是在中國被發現的呢?
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所長許文波給出了解釋:中國之所以能夠最先認識到冷鏈傳播,是因爲中國始終秉持“動態清零”策略。
如果一個地區已經形成了大流行的趨勢,將不具備找到“零號病例”的前提條件,那麽也將很難覺察到冷鏈傳播。
4
圈哥想要說的是,與“新冠病毒通過冷鏈傳播”相比,“武漢實驗室泄漏論”才是真正的虛假信息,是美國用來轉移視線的“煙幕彈”。
蘭州大學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教授李捷近日從理論上總結出了美國常用的議題政治化手段的實質:通過一個議題性質的轉變使其成爲爭議的焦點,並試圖以這種手段謀取自身的政治私利,其中包括命名、指責和主張三個階段。
圈哥認爲,“武漢實驗室泄漏論”的産生完全符合這一規律。它的命名把科學領域的溯源議題帶入政治領域。美國試圖通過這種方式,把中國作爲新冠肺炎疫情的責任人,獲得自己在道義上的所謂合法性,最後提出制裁等主張,用以打壓、抹黑中國,實現自身的政治私利。
這種政治化偏離了議題的客觀事實,始終以責難爲框架,成爲政治手段,其結果必然是不可靠的。
美國亞利桑那大學著名生物學家、有“病毒偵探”之稱的邁克爾·伍羅貝,此前曾與17名科學家共同發表公開信,呼籲不能排除“實驗室泄露論”的可能性。但如今他卻轉變了看法。
伍羅貝表示,此後他自己和其他人的研究使他對新冠病毒的自然起源更加自信,因爲它比“實驗室泄露論”得到了明顯更多的數據支持。
“幾乎可以肯定,‘實驗室泄漏論’是一個巨大的幹擾,它只會讓人們把注意力從實際發生的事情上面移開。”
伍羅貝還表示,從口罩和疫苗是否有用的爭論,再到對病毒起源的調查,新冠肺炎疫情已徹底被政治化了,這樣的現狀令他感到“沮喪”。
政治化從來就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病毒溯源工作是科學問題,按照聯合研究報告得出的結論和建議,在調查新冠病毒自然起源的同時,追蹤在2019年年底之前初步報告新冠病毒檢測陽性的冷鏈産品供應商國家,才是正確方向。
而美國,就是應該被調查的對象之一。
編輯/雨聲
圖源/新華社、網絡截圖
文章好看請點這裏
來源: 破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