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人類和病毒的抗爭,從來都沒有結束。
來源:“健康界”微信公衆號
作者:暗子
病毒變異、傳播快,已超2萬例!
新加坡遭遇史上最嚴重登革熱疫情。
截至目前,新加坡感染登革熱的病例已經超過20600例!
當新冠病毒正攪得全世界不得安甯,更多關于其它傳染病的壞消息也從各地傳來。
每年的5~9月爲登革熱高發期,其中7~9月是高峰。感染者出現嚴重並發症時可導致死亡。
去年全年,新加坡總計出現20例登革熱死亡病例,但截至上周,新加坡今年的登革熱死亡病例已經達到19例。
受新冠肺炎疫情沖擊,新加坡國內生産總值已經連續兩個季度下滑,進入技術性衰退階段。現在,當地又迎來了史上最嚴重的登革熱疫情,截至目前,新加坡感染登革熱的病例已經超過20600例,給經濟複蘇進一步添加阻礙。
據新加坡環境局官網數據,新加坡已經連續七周報告登革熱感染病例超過1000例,且有不斷上升態勢。截至7月25日的一周內,新加坡報告登革熱感染病例1793例,這是有記錄以來的最高單周數據,相當于2014年創下的原單周最高紀錄數據的兩倍還要多。
對于新加坡來說,最棘手的還不是人數的直線上升,而是感染病毒種類的轉換。
過去三個月以來,新加坡“第三型登革熱(DenV-3)”病例顯著增加,1月確診的病例中有接近一半都是“第三型”,而這個狀況已經至少30年來都很少見了。
這意味著從前從另外類型登革熱病毒中康複並獲得抗體的民衆,將不再對此類型登革熱具有抗體,甚至會因爲此前患病而加重染病後症狀。新加坡國家環境局(NEA)表示,“這種轉變和攀升迹象,往往是大爆發前的預兆。”
而在我國,從嬰兒到老人均有登革熱發熱者,其中青壯年和老年較爲多見。
7月,江蘇省鎮江市疾控中心發布提醒:2020年由于暖冬等原因,蚊子密度比往年多40%左右,尤其正值梅雨季,蚊子繁殖更快,其中的白蚊、伊蚊能傳播登革病毒,一旦輸入性蚊媒登革熱出現在本地,疫情可能會傳播。
目前鎮江句容市已經出現一名登革熱患者:一名29歲小夥在柬埔寨務工時感染,回國後已得到有效治療。
登革熱的主要傳染源——埃及伊蚊,在我國常見于海南省、福建省、廣東省、廣西省、雲南省和台灣南部地區。白紋伊蚊的分布區域爲:北起遼甯,西北到山西,南至海南省。
01
“登革熱,那是一個瘟神,你沒有因爲它而死掉,但是還不如死掉。”美國登革熱研究專家杜阿乃·古博勒如此描述這個疾病。
今年1月,一位名叫Jodie Dicks的女孩和好朋友一起抵達了牙買加,在她落地牙買加到她出席婚禮的這段時間裏,一只攜帶登革熱病毒的蚊子叮咬了她,婚禮後不久,她就感到身體不舒服,並且全身開始爆發疹子,但是對登革熱沒有多少了解的Jodie並沒有引起重視,認爲這只是天氣濕熱造成的熱疹。
直到3天後,可憐的Jodie已經神智不清,被朋友緊急送往當地醫院——
“她不知道自己在哪裏,也不知道自己是誰。”
得知噩耗的Jodie家人緊急從加拿大飛來,然而Jodie已經完全不認識面前的家人了,甚至包括已經和她訂婚,一起買了房准備組建新家庭的男友,她也完全沒有記憶。
在醫生的建議下,Jodie被一家醫用直升機緊急送往美國加州,緊接著接受了一系列包括多次換血的治療……
然而這一系列的補救措施都已經晚了,治療期間Jodie突發了兩次心髒病,最後因爲多個器官衰竭被宣布死亡。
登革熱,這個被很多人忽視的疾病,就這樣一次次奪走了鮮活的生命。
登革熱(dengue fever),是登革熱病毒經過蚊媒傳播的急性蟲媒傳染病,扮演傳播的關鍵性角色——蚊子,主要是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花蚊子”。
圖源:攝圖網
登革熱被喻爲“傳播最快的蚊媒疾病”,伊蚊從感染了登革熱病毒的病人身上獲得病毒,病毒在伊蚊體內生長繁殖,伊蚊再在叮咬健康人的過程中成功傳播病毒,就完成了一輪病毒的傳播流程。
庫蚊:庫蚊傳播乙型腦炎(發燒、劇烈頭疼、惡心、嘔吐)等疾病。
伊蚊:伊蚊俗稱花蚊子,傳播登革熱(發燒、頭痛、骨骼肌肉疼痛、皮疹)等疾病。
按蚊:按蚊傳播瘧疾(間歇性發冷、發熱、出汗)等疾病。
而伊蚊體內病毒的來源,正是叮咬了攜帶病毒的患者。這些患者中有60%的人都是隱形攜帶者,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無症狀攜帶者。
對于伊蚊來說,它們體內的病毒不會受到影響,還會攜帶終身,甚至雌性伊蚊還可以通過卵子將登革熱病毒傳播給下一代。
伊蚊自身體內的病毒,加上不帶病毒的伊蚊叮咬到帶病毒的人體,這兩個渠道都增加了病毒在伊蚊種群裏存在的範圍,最終也導致登革熱病毒難以消滅,人群感染風險不斷上升。
在3至14天的潛伏期後,部分敏感人群便會發病,有一部分人感染登革熱病毒後不發病,稱爲隱性感染者,但他們同樣能通過伊蚊將病毒傳給其他人。
發熱是登革熱患者出現的最典型症狀,一般爲39度以上的高熱,持續5~6天,伴有頭疼、肌肉關節疼痛、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狀和嘔吐、腹瀉等消化道症狀,還可能出現皮疹、出血等體征,臉部、頸部和上胸部潮紅,呈現出“醉酒”的樣子。
如果不及時就醫,多達21%的登革熱患者會遭受長期性的神經系統影響,比如格林-巴利綜合征,有時會導致患者癱瘓。
少數患者也有可能出現致命的並發症,中樞性呼吸衰竭、出血性休克,多器官衰竭等。有時從病發到死亡最快只需24小時。
02
根據中國古代秦朝(公元前420年至前265年)出版的一部醫學百科全書的記載,最早的登革熱症狀出現于公元前992年。當時被稱爲“水毒”,並被認爲同飛蠅有關。
“登革”的名稱是從英語Dengue音譯而來,至于Dengue之由來也衆說紛纭;比較普遍的說法是源自斯瓦希裏語(Swahili)中的“Ki-dinga pepo”,意思是“突然抽筋,猶如被惡魔纏身”。中國稱爲登革熱,在新加坡和馬來西亞被稱爲骨痛熱症或蚊症,而越南則通稱爲熱出血症。
而早期的登革熱爆發流行則先後出現于1635年的西印度群島和1699年的中美洲。
圖源:攝圖網
之後,登革熱于1779年在開羅和巴達維亞(今雅加達)發生過流行。1780年,在菲律賓美國費城、印度的馬德拉斯也發生流行。當時的美國人把它描述爲“斷骨熱”(break-bone fever)。
1873年,在台灣的澎湖縣發生流行。1897年,在澳洲出現流行。1910年,在貝魯特出現流行。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登革熱症在東南亞地區造成日本軍隊和盟軍的傷亡人數增加後,日本和美國科學家便積極投入研究,其病因學直至1944年才被了解。
最終于1952年,登革熱病毒首次被分離了出來,也依血清學方法定出一型登革熱病毒及二型登革熱病毒;1956年在馬尼拉從患有出血性疾病的病人身上分別分離出三型登革熱病毒及四型登革熱病毒。
除了人類以及斑蚊外,登革熱病毒的自然宿主尚有低等靈長類(黑猩猩、長臂猿、猕猴),1931年Simmons等學者首先證實登革熱病毒可經由猴子傳播猴子或經由猴子傳播給人,1978年Rudnick學者于馬來西亞森林區捕獲之Aedes (Finlaya) niveus complex分離到四型登革熱病毒,1984年Yuwono等學者于馬來西亞、越南、高棉、印尼及菲律賓森林區猕猴身上發現四型登革熱病毒抗體。
因爲登革熱病毒的大範圍存在,和不及時就醫引起的嚴重後果,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就成了嚴重的全球公衆衛生議題。非洲、中東,拉丁美洲和東南亞這些熱帶亞熱帶地區的國家,都是登革熱的流行地,如今登革熱病毒遍及全球110個國家。
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指出,全球目前有四成人口生活在登革熱流行地區。
世衛組織則通過統計得出,每年全球約有3億9千萬人口感染登革熱,約50萬人因此住院,最終有約2萬人死亡。
世衛組織同時表示,因爲大部分感染病例是無症狀的,所有實際感染人數會更高。
2019年以來,世衛組織已經將登革熱列爲全球十大公衆健康威脅疾病之一。
印尼在去年1月就有100人死亡,全年至少11萬人染病。
在我國,2014年還經曆了一場登革熱大流行。
2014年6月至9月,廣州市本地感染登革熱的病例數爆發式增長,全市每個區(縣市)都已出現登革熱病例。且城鎮地區一旦出現疫情,隨後病例數增長勢頭很猛。截至9月21日,廣州已報告超過6000病例。
截至10月12日,2014年廣東全省共有20個地級市累計報告登革熱病例30325例。排在確診病例數前三位的城市分別爲:廣州25732例、佛山2602例、中山417例。廣州省登革熱疫情仍沒有明顯緩解的迹象,依然保持著每天逾千例的速度在增長。
經曆了幾個月的高強度消殺、防控後,廣州2014年登革熱疫情已經進入到末尾階段,雖暫未完全消除新發病例。進入11月後,廣州市登革熱新增病例數已呈零散發生的狀態。
03
目前還沒有一種有效疫苗來預防登革熱,預防的關鍵就在于防蚊滅蚊,以避免蚊子叮咬。可采用以下方法來保護自己和家人:
1、到登革熱流行區或伊蚊活躍區旅遊或生活,應穿著長袖衣服及長褲,並于外露的皮膚及衣服上塗上蚊蟲驅避藥物。
2、如果房間沒有空調設備,應裝置蚊帳或防蚊網。
3、出遊時要避免在蚊蟲出沒頻繁的時段在樹蔭、草叢、涼亭等戶外陰暗處逗留。
4、防止積水,清除伊蚊孳生地,盡量避免養殖水培植物。愛花的朋友們要常清洗花瓶等水容器,每星期至少清洗、換水一次,勿讓花盆底盤留有積水。貯水容器、水井及貯水池要加蓋。
人類和病毒的抗爭,從來都沒有結束。
責編 | 亦一
還有件重要的事跟你說
最近微信文章不再按時間順序排列。
這可能讓你無法及時看到我們的文章。
爲了以後我們能每晚6:30見面,我想邀請你
不見不散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