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6月10日電 新加坡《聯合早報》10日刊發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助理所長陳剛的署名文章稱,中國“雙循環”的提出,是爲了突出內需和自主研發,以及適應已經變化的國際局勢。到目前爲止,中國各方面的經濟對外交往步伐並沒有明顯減緩,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之間的聯系與融合,反而有所加深。
資料圖:4月1日晚,武漢兩江遊覽公司“牡丹號”遊船一樓餐廳裏遊客們自助取餐,品嘗遊船特色美食,觀看兩江四岸燈光秀。這是自2020年1月暫停遊船餐飲航班以來,兩江遊船首次恢複對外開放遊船堂食。 中新社記者 張暢 攝
文章指出,自新冠疫情暴發以來,中國領導人開始提出“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戰略,簡稱“雙循環”戰略。提到“雙循環”,人們往往會聯想到內需上升、外貿下降的場景,而現實情況是:中國的進出口總額不僅沒有因爲美中貿易摩擦、新冠疫情等大幅下跌,反而逆勢上漲。
文章注意到,在“雙循環”戰略的指引下,2021年1月至5月,中國外貿總額繼續高速增長。這種增長不僅在全球疫情期間非常罕見,“即便放在平常年份也不多見”。這充分顯示,外需和外部供給在推動中國經濟發展中,仍然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文章認爲,在中國主要貿易夥伴中,“亞細安”依然是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這反映出中國經濟深度融入東亞區域經濟的大趨勢。盡管政治摩擦不斷,中國與歐美的雙邊貿易額也出現了大幅增長。2021年以來,中國與世界主要經濟體之間的經貿聯系,都獲得大幅提升。
2020年,受疫情影響,全球外國直接投資(FDI)出現大幅下滑,但流入中國的FDI卻逆勢增至2120億美元,中國也一躍成爲全球最大外資流入國。文章稱,在這樣的數據背後,是中國政府不斷放寬外國在華投資的限制,以及開放更多的投資領域給外商。
資料圖:5月7日,首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在海南海口開展。圖爲嘉賓在首屆消博會日本館了解商品。 中新社記者 駱雲飛 攝
文章觀察到,中國采取的外商投資負面清單管理模式,簡化了外國投資的審批程序。去年正式實施的《外商投資法》,從法律層面保護了外商投資的合法權益。同時,中國的服務業也在有序開放之中。
在美中貿易摩擦後,一度有觀點認爲,全球産業鏈和供應鏈正在逐步移出中國。事實上,這樣的情況並沒有大範圍發生,局部的一些制造加工工廠的轉移,符合中國産業升級的客觀需要。隨著中國加速開放各類投資領域以及經濟的持續發展,將會有更多的外商到中國投資附加值更高的産業。
文章認爲,中國在“引進來”的同時,也在“走出去”。中國在海外的投資雖然受到疫情的影響很大,但仍在增長之中,尤其是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投資增長較快。中國也是全球産業鏈多元化的推動者之一,目前,正加快向一些發展中國家的制造業進行投資設廠。因此,中國在全球産業鏈的轉移過程中並非是被動的,也有主動參與的因素。
從長遠來看,文章稱,中國經濟的最主要推動力將來自國內需求。這也是爲什麽“雙循環”強調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的重要原因之一。這並不意味著,中國將放棄對外開放政策。
不僅如此,“雙循環”仍然強調“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這意味著,對外經濟交往將繼續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對外開放將繼續促進國內經濟沿著良性的軌道發展,而國內改革的深化,也會促進進一步對外開放。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