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記者 郭媛丹 趙覺珵 劉彩玉 李雪 張婷鴿 辛斌】中國大陸首次出現奧密克戎毒株的社區傳播。天津9日淩晨宣布,8日新增的2例新冠肺炎病例確認爲奧密克戎毒株感染,截至8日晚21時,已有18名密接者感染病毒;9日晚,天津市津南區再報告新增20名新冠病毒檢測陽性者。專家認爲,當奧密克戎毒株以“海嘯”般的攻勢對地球進行一輪又一輪瘋狂進攻之時,中國局部地區的“中招”在所難免。好消息是,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9日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西安的日新增病例總體已呈下降趨勢,當天西安宣布將5個中風險地區調整爲低風險地區。困在西安的北京居民丁剛9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生活正在一點點恢複正常,希望就在眼前。”針對外界關注中國是否能堅持“動態清零”的政策,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醫學專家9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對于一個有著14億多人口的大國而言,堅持“動態清零”依然是現階段的最佳選擇和總方針。
天津啓動市場保供應急預案
從9日7時起,天津啓動全員核酸檢測,津南區、南開區、東麗區、西青區24小時內完成區域內人員核酸檢測工作。 10日7時起,天津其他12區在24小時內完成區域內人員核酸檢測工作。
天津市津南區9日晚報告新增20名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陽性者。至此,天津此輪疫情已檢測出新冠陽性感染者至少40人,其中一半以上是中小學生。從天津疫情防控指揮部獲悉,此輪疫情中的奧密克戎毒株來源尚不清楚,與天津市去年12月發現的境外輸入奧密克戎病例“不能確認爲同一傳播鏈”。
家住天津市西青區的劉女士9日一早前往附近的菜市場買菜,“裏面已經是人山人海了,我出來時外面排的隊伍目測有200米長。”不過,劉女士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雖然病毒突如其來,但天津市政府反應迅速,連夜有序開展全員核酸檢測,“讓人覺得安心”。
疫情發生後,天津市區兩級商務部門第一時間啓動了市場保供應急預案,確保封控社區生活必需品供應穩定。目前,批發市場、超市蔬菜庫存量由供應全市2天水平提高至3-4天,米面油存量由20天水平提高至30天。
國家衛健委9日發布消息稱,8日0—24時,中國31個省、區、市新增境外輸入病例73例,本土病例92例(其中河南56例;陝西30例;天津3例;浙江2例;廣東1例)。河南疫情形勢依然嚴峻,新增病例超過陝西,且分布在6個市縣。另據陝西省衛健委8日發布數據,顯示有“超級傳播者”,從1月4日到1月7日,有43個病例是1月4日發布的同一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
據丁剛9日在西安對《環球時報》記者描述,他家一街之隔就是封控區,遠遠看過去紅色牌子上面3個黃色大字 “封控區”分外醒目,穿著白色隔離服的人員走來走去,緊張氣氛依舊在周圍飄蕩。但與剛封城時相比,現在無論是物資供給還是市民心理都變得平穩許多。“不僅能收到政府發的安心菜,物流也變得暢通了,現在可以下單跑腿服務,雖然價格貴一些,速度不如從前,但至少是慢慢恢複了。我們小區有位居民在物資保障部門工作,已經通知他可以回去上班了。”
奧密克戎 “沒想象中無害”
據美聯社8日報道,自上周世衛組織發出奧密克戎毒株會帶來“海嘯”般感染病例的警告之後,全球一周以來新確診的新冠肺炎病例猛增71%,達到950萬例。與此同時,死亡病例有所下降。報道稱,“在接種過疫苗的人群中,奧密克戎的危害性似乎顯得沒那麽嚴重”。
中國社科院政治學所研究員樊鵬9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疫情是一種未知風險,即使高度緊張高度戒備仍不能保證完全避免傳播,況且中國並沒有完全關閉國門,仍然在參與全球的供應鏈,參與全球人員和物資流動,所以出現一些局部散發的疫情也是在所難免的。
天津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張穎8日稱,從天津此輪疫情看,“病毒至少已經傳播了三代。也就是說,這起疫情雖然是今天淩晨我們發現它,但是有可能在這個社區裏面的傳播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
武漢大學醫學部病毒研究所教授楊占秋9日對《環球時報》說,目前不知病毒潛伏了多久,天津此輪疫情蔓延到其他省份的可能性完全存在。他同時表示,距離春節還有三周時間,只要能快速鎖定病毒傳播源頭,針對性采取措施,“天津疫情能及時得到控制”。
新加坡《聯合早報》9日稱,多項國際研究顯示,奧密克戎引發的症狀比其他變異毒株輕微,是因爲奧密克戎的感染大多集中在鼻腔、喉嚨,對肺部影響較小。不過,新加坡國家傳染病中心主任梁玉心稱,奧密克戎毒株“沒想象中無害”,奧密克戎毒株有3大特征:傳播性比德爾塔更高;突破免疫系統可二次感染;潛伏期與發病間隔更短。這對新加坡醫療系統造成威脅,因此須減緩其傳播速度。專家建議應繼續作好個人防護,時刻保持高度防疫意識,勤洗手、出門戴口罩、與人保持安全距離,並且更頻繁地進行自我檢測。
“與病毒共存”VS“零容忍”
隨著天津首次出現奧密克戎病毒的社區傳播,外界更加關注中國是否能堅持“動態清零”的政策。美國彭博新聞社9日稱,天津首次出現的奧密克戎本土病例,在這個北方大城市掀起了一場大規模檢測。報道感歎中國“直到1月8日才出現了奧密克戎的本地傳播”,“最近的中國新增病例與他國新增病例相比明顯較少”, 但傳染性更強的變異毒株考驗著“中國對新冠病毒的零容忍態度”。
台灣政治學者賴嶽謙近日接受澳大利亞媒體采訪時爲西安的封城政策辯護說,可能有人能接受美國那樣一天死80萬人,但中國大陸有14億多人,按這個比例,如果中國大陸死300萬人,那是無法接受的。
《南華早報》9日稱,有關“與病毒共存”和“零容忍”的辯論仍在繼續,中國不需要虛僞的西方說教。許多歐美國家每日新增感染病例仍然很高,與此同時,中國內地和香港通過封鎖和大規模檢測成功地將感染病例控制在低水平。看看疫情背景下,美國破敗的公共服務和社會秩序的崩潰。例如,臭名昭著的去年1月6日國會山的暴動,無家可歸者住在主要城市豪華街區的帳篷裏,“黑色星期五”暴徒砸搶商店。文章呼籲,讓世界共同制定一個標准,嚴厲對待控制病毒的傳播,“這樣生活才能繼續,而不是說每天有數千例病例反而體現了自由和人權”。
“動態清零依然是現階段的最佳選擇”,一位匿名的醫學專家9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奧密克戎雖然症狀輕,但傳播能力強,傳播速度極快。跟美國以及西方國家不一樣,中國的醫療體系主要是依靠大醫院,中國人口基數大,再加上老年人口多,放開後很容易造成醫療體系嚴重超載,進而對醫療秩序和服務能力造成沖擊,“可以說,我們現在的確不能放開,放開的代價和成本都是不可承受的”。
世界將目光轉向中國
西方媒體的一些報道也流露出對中國“零容忍”政策的肯定。《紐約時報》7日稱,中美在新冠肺炎感染和死亡人數方面存在巨大差異,這是不同的抗疫原則和手段的直觀後果。如果說中國抗疫的鐵腕手段始終如一,美國卻似乎日益走向“放手”。在奧密克戎毒株引發新一輪恐慌的情況下,這種“放手”姿態甚至變本加厲。文章稱,美國的聯邦制令白宮在制定和實施統一的抗疫政策時難免束手束腳,“紅州”和“藍州”對待疫情又態度迥異,“在中國則可以舉全國之力抗疫”。
澳大利亞廣播公司8日稱,就在澳大利亞的疫情數字繼續攀升之際,世界將目光轉向中國,因爲今年2月北京將要舉辦冬奧會。“在准備應對這一挑戰之際,一些專家認爲,中國可以遏制奧密克戎毒株,控制住新冠病毒”。報道介紹了北京在冬奧會期間即將采取的“閉環”系統,“參加冬奧會的運動員必須一直新冠檢測呈陰性,才能獲准乘坐專門安排的航班前往北京”。
菲律賓《商業鏡報》9日評論稱,總體來說,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已經實現了流行病學家所稱的“流行病學曲線變平”。在北京,民衆外出時仍要求佩戴口罩。最終,中國人和在中國的外國人,甚至12歲以下的孩子,都接種了中國國産疫苗。手機應用中的健康碼,對健康狀況進行監控,成爲出入商場、工作場所、學校等公共場所的通行證。在北京工作的菲律賓雇員法哈多表示,她見證了中國有關部門能夠以多麽快的速度制定出衛生方案,她稱這些方案是“有研究和科學支持的”。在北京經營越南餐廳的查維斯說:“只要我們遵守規則,我們現在在中國的生活就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