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接內地與香港債券市場互聯互通的“債券通”上線五年來,運行平穩高效,爲內地深化金融市場改革和開放、爲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能量。
7月4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彙管理局局長潘功勝在“債券通”五周年論壇暨“互換通”發布儀式上公布兩項新的金融對外開放政策:一是啓動香港與內地的“互換通”,二是建立人民幣與港幣之間的常備互換安排。
“繼續堅定不移地擴大中國金融市場高水平對外開放、支持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繁榮發展,是中央既定的大政方針,也是中國人民銀行的一項重要工作任務。”潘功勝表示。
什麽是“互換通”
“中國債券市場規模僅次于美國,債券通給全球投資者提供了成本較低的參與中國債市的渠道,同時爲國內的經濟發展吸引了更多的國際資本。隨著中國金融開放步伐加快,債券通擴容空間很大。”恒生中國首席經濟學家王丹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
2017年7月3日,內地與香港債券市場互聯互通合作(簡稱“債券通”)正式開通。5年來,“債券通”運行平穩高效。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境外投資者持有中國債券總量以年均約40%的速度增長,目前持債總規模約3.7萬億元。
具體而言,“互換通”是在“債券通”的基礎上,境內外投資者通過香港與內地金融市場基礎設施的連接,參與兩地金融衍生品市場的一項機制性安排,有利于滿足投資者的利率風險管理需求。
央行相關負責人表示,“互換通”是爲進一步便利境外投資者參與銀行間利率互換等衍生品交易推出的産品,通過“互換通”,人民銀行持續推動銀行間利率衍生品市場穩步開放。
從銀行間衍生品市場來看,自2006年在銀行間市場推出以來,人民幣利率互換作爲主要品種,經過多年穩步健康發展,交易規模逐步擴大、參與主體日益豐富、風險管理功能有效發揮,2021年成交21.1萬億元。
“利率互換産品作爲全球最重要的衍生品工具之一,有助于金融機構更好管理利率風險,同時,提升市場交易活躍度,促進金融市場價格發現,優化金融市場資源配置。”光大銀行宏觀金融研究員周茂華對記者表示。
在保證交易秩序和控制市場總體風險方面,“互換通”采用報價機構交易模式,發揮報價機構穩定市場的作用。參考滬深港通機制,初期實施總量管理,在滿足投資者風險管理需求的同時防範市場風險。
其次,“互換通”強化兩地金融市場基礎設施間的風險管理安排。綜合考慮國際上金融衍生品交易、清算結算、風險管理等多方面的實際情況,將電子化交易和中央對手方清算相結合,制定穩健合理的系統連接安排,確保“互換通”業務嚴格遵守宏觀審慎原則,全環節多層面采取風控措施,重點防範跨市場風險溢出,織好防護網。
最後,深化監管合作。人民銀行將與香港證監會、香港金管局等部門保持緊密溝通,簽署監管合作備忘錄,並在信息共享、應急處置等方面進一步密切合作。
怎麽買?誰能買?
遵循“債券通”的先例,“互換通”初期也先從開通“北向通”開始,即香港及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境外投資者經由香港與內地基礎設施機構之間在交易、清算、結算等方面互聯互通的機制安排,參與內地銀行間金融衍生品市場。境內投資者參與香港金融衍生品市場的“南向通”將在未來適時研究擴展。
專家表示,“互換通”初期開放的是北向通項下的利率互換,將在6個月之後上線。
在交易模式方面,“互換通”也有兩大創新,一是境內外投資者可通過相關電子交易平台的連接開展交易,不改變交易習慣。同時,“互換通”創新了衍生品清算機構互聯模式,由兩家中央對手方共同爲境內外投資者提供人民幣利率互換的集中清算服務。境內外投資者可在遵從兩地市場法律法規的前提下,便捷地完成人民幣利率互換的交易和集中清算。
“在不改變境外投資者交易習慣的情況下,可以基于香港與內地的金融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既可以買賣境內債券,也可以進行彙率和利率風險的套保,從而鎖定債券收益。”跨境金融研究院院長王志毅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
“互換通擴大了央行與香港的貨幣互換協議的配額,提高離岸人民幣供給有助于穩定幣值,也是繼續金融開放的信號。利率市場的互換通將爲國際債券投資者提供在岸對沖工具,可降低跨境資本流動的波動性,有助于穩定外資信心。”王丹對記者表示。
吸引境外投資者
對于投資者而言,“互換通”的出台可謂恰逢其時。在境外投資者更多湧入中國債券市場的當下,如何利用外彙期貨交易,同時確保外幣資産或外幣負債的價值不受或少受彙率變動帶來的損失,也是進一步吸引境外投資者的方面。“互換通”將與“債券通”産生良好的協同效應,方便持有內地債券的國際投資者管理利率風險。
王志毅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境外投資者投資中國債券市場,更多是投資于國債或者政策性金融債,信用風險較低。因此從交易角度,他們需要密切關注的是利率風險和彙率風險。套保渠道和工具足夠豐富,境外投資者才能更放心大膽地投資中國債券市場。
“在彙率風險方面,這幾年已經不斷放開。而本次擬推出的‘互換通’業務,正是在利率風險方面給予境外投資者提供的套保工具。”王志毅說。
同時,在此時發布“互換通”服務,不僅可以繼續深化與香港的務實合作,同時也將穩步提升香港作爲亞洲金融中心的國際競爭力。
冰鑒科技高級研究員王詩強對《國際金融報》表示:“近些年,東南亞經濟快速發展,金融業務也緊隨其後,蓬勃發展,特別是新加坡,大量金融機構在新加坡設置地區總部或者分支機構,一些超級富豪也開始選擇新加坡作爲財富管理地點,這對香港作爲亞洲金融中心形成了強有力的競爭。如果沒有內地支持,香港很可能被新加坡取代。”
“互換通的開通,有利于境外資本更加方便快捷通過香港投資內地銀行間衍生品交易市場,也有利于境內資本通過香港投資全球,這將帶動銀行、私募基金、信托公司、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在香港設置地區總部或分支機構,進行資産配置、財富管理,從而有利于保持香港金融市場的競爭優勢,鞏固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王詩強指出。
潘功勝表示,中國金融市場發展的經驗表明,擴大開放是實現中國金融市場發展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目標的強大推動力,也是進一步提升中國金融市場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的關鍵之舉。香港作爲國際金融中心,具有很多有利的條件和獨特優勢,是內地金融市場開放的重要窗口和橋梁,也是國家對外開放戰略“先行先試”的重要試驗場。
“近年來,國內持續深化金融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補齊監管制度短板,提升風險防範化解能力,穩慎推進金融業對外雙向開放,讓市場主體更好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更好發展。”周茂華表示。
本文源自國際金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