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正在加快建設海洋強國,呈現大國氣派。
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王華 攝
\ 特約海洋專家陸儒德 \
2021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世界海洋動蕩不息,航運市場劇烈波動,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全球,世界經濟複蘇艱難。然而,中國海洋事業各個領域都有重要突破,創造了良好業績,呈現中國海洋事業韌性穩定發展,有力支持了國家“一帶一路”和海洋強國戰略。
本報特約海洋專家陸儒德,對2021年中國海洋大事記進行了梳理。
01 大國氣派
創建海南島全球最大自由貿易港
2021年6月1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南自由貿易港法》,國家在海南島全島3.5萬平方公裏設立海南自由貿易港。《海南自由貿易港法》及其配套法律和制度體系建立,構建起“中央統籌、部門支持、省抓落實”的工作機制,舉大國之力,創世界海南,打造遠超新加坡和迪拜規模,建設成爲全球最大自由貿易港,以推動國家更高層次改革開放新格局,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加快建設海洋強國。
02 中國智慧
中國制定首個海洋調查國際標准
由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和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共同提出、聯合8個國家共同制定的《海洋環境影響評估-海底區海洋沉積物調查規範-間隙生物調查》國際標准經國際標准化組織(ISO)批准于2021年12月10日正式發布,填補了海洋調查領域國際標准的空白,得到了國際上相關國家的積極響應。這是由中國提出制定的首項ISO海洋調查領域的國際標准,標志著中國海洋調查技術標准國際化工作取得重要突破,體現“中國智慧”在海洋國際規則制定中的話語權不斷提升。
03 深海喜訊
我國擁有世界上
最多國際海底“礦區”
2021年,我國深海大洋事業跨越發展了30年。創建了以“大洋一號”爲代表、裝備先進的深海大洋調查船隊,研制了以“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爲代表的深海資源探測系列裝備,我國深海資源勘查技術推進到了國際先進水平。我國同國際海底管理局簽約合作,在太平洋、印度洋取得了5塊具有優先開發權的海底資源“礦區”,成爲第一個擁有多金屬結核、富钴結殼和多金屬硫化物3種資源礦區的國家,礦區面積達23.5萬平方千米,爲開發人類深海“共同財産”作出了重要貢獻。
04 不斷攀登
“奮鬥者”號屢創萬米深潛世界新紀錄
2021年12月央視報道,在2021年度第二階段馬裏亞納海溝科考作業中,有17名科學家乘坐“奮鬥者”號下潛探索,完成了6次萬米下潛任務,在海底作業時間平均超過6個小時。至此,我國共有27位科學家、21次到達過全球海洋最深處10909米,其中有5位女科學家。“奮鬥者”號創造了載人潛水器下潛深度、次數、人數和水下作業時間最多的多項世界紀錄,彰顯我國在深海設備、深海考察領域實力提升,在大洋深海科研水平跻身于世界前列。
05 趕超世界
我國9城市參加全球海洋中心
城市建設
21世紀初出現了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新概念,以發展港口、航運業爲核心、對全球要素資源實現高效配置,建設具有世界性影響力的國際化城市,它是海洋城市發展的高級階段。
我國在《全國海洋經濟發展“十三五”規劃》等中央文件中明確支持深圳、上海等城市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目前已有深圳、上海、廣州、天津、甯波、舟山、大連、廈門、青島等9座城市出台相關政策,參與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這是落實海洋強國戰略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重要舉措。
06 世界第一
長三角港口群集裝箱
年吞吐量突破1億標箱
以上海港、甯波舟山港爲中心,連接長江下遊港口的長江三角洲港口群,實施強強聯合、優勢互補,港口吞吐量穩速增長。12月16日,甯波舟山港年集裝箱吞吐量首破3000萬標箱,繼上海港、新加坡港之後成爲全球第三個3000萬級集裝箱的超級大港,2021年貨物吞吐量超過11億噸、連續11年位居世界第一。2021年12月,長三角港口的集裝箱吞吐量已經突破1億標箱,標志長三角港口群建設取得的重要成果,爲我國乃至世界港口産業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07 依法治海
我國首艘萬噸級海事巡邏船
列編服役
10月23日,我國首艘萬噸級海事巡邏船“海巡09”輪在廣州加入海事執法序列。該輪滿載排水量1.3萬噸,最大航速25節,配置著智能機艙和智能執法水炮系統、光電跟蹤取證系統等先進設備,是我國噸位最大、裝備先進,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公務執法船,可實現空海一體綜合執法和全球巡航救援,成爲我國海上重要的巡航執法、應急協調指揮的動態執法平台,增強我國海上交通動態管控和應急保障能力,維護國家海洋權益,服務于交通強國、海洋強國建設。
08 科研佳績
哈工大“悟空”號
全海深AUV創新紀錄
4月1日,哈爾濱工程大學全海深無人潛水器AUV“悟空”號研究項目在西太平洋深海科考航次中順利完成深海試驗,一舉刷新了無人無纜潛水器5213米的潛深紀錄,創造了下潛深度達7709米的最新紀錄,也是繼俄羅斯“勇士-D”AUV後,AUV潛深的世界第二深度,標志我國無人潛水器技術與裝備進入了全海深探測應用階段,達到全海深無人潛水器國際領先水平,爲11000米級深潛試驗奠定了堅實基礎。
09 科技創新
上海交大成功研制
海空兩棲無人航行器
新華社4月9日報道,上海交通大學海洋學院海洋技術團隊利用水下滑翔機的設計理念與無人機的設計思想相融合,成功研制出一種可以上天、入海的海空兩棲無人航行器“哪吒”。它集垂直起降與懸停、水平飛行、水下滑翔等多種功能于一體,實現在空氣、水裏不同介質間自由穿越。“哪吒”有望廣泛應用于海上搜救、海洋科學、海洋工程等領域,同時進行空中、水面和水下的探測任務,大幅提升了我國海洋立體監測水平和能力。
10 重塑生命
大連制作世界最大抹香鯨塑化標本
2021年2月,大連長興島海域發現一頭擱淺死亡、長達18米的抹香鯨,大連市決定制作標本用于科學研究和科普展示。大連生命奧秘博物館創始人隋鴻錦教授以精湛的醫學解剖技術同展示藝術充分融合,創新應用生物塑化技術將巨鯨“複活”,塑化成爲幹燥、無毒、無味、可觸摸、可分層觀賞體內結構的實體標本,創造了“世界最大塑化抹香鯨”新紀錄,並打造世界級的大連鯨類科學研究和展示中心,以傳播海洋文化、普及海洋知識,服務于大連城市建設和國家海洋強國戰略。
來源:大連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