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6月25日,中國第一條垃圾處理船“環生一號”順利下水。說到垃圾處理,你可知道,城市裏的垃圾都到哪裏去了?
如今,城市越變越大,人口也越來越多,每天丟棄的垃圾當然也越來越多了。那麽多的垃圾都到哪裏去了?垃圾的最後歸宿應該是垃圾處理場。
什麽是垃圾呢?垃圾就是生産、生活中制造出的廢棄物,它們大致可分爲可回收垃圾、廚房垃圾、有害垃圾和建築渣土、塑料袋一類的其他垃圾。可回收垃圾包括紙類、金屬、塑料和玻璃等,通過綜合處理,這些垃圾可以得到回收和利用。而廚房垃圾則包括剩菜剩飯、菜根菜葉等食品類廢物,經生物技術處理後它們可供作堆肥。有害垃圾包括廢電池、廢日光燈管、廢水銀溫度計、電子産品和過期藥品等,這些垃圾需要利用特殊方法加以處理。建築渣土、塑料袋等難以回收的廢棄物,須全部采取填埋的方式加以處理。
處置垃圾的過程包括收集、運輸和處理等幾個環節。城市管理者一般總會設立環衛部門專門負責這件事,首先要做的是收集垃圾。環衛工人每天要在大街小巷、居民小區、建築物外等公共場所清理和收集垃圾,而居民們則把自家的垃圾分放在各個垃圾收集點,這些垃圾會被先送到一個集中地點,而後由分類機初步進行處理分類。有機物和無機物,可利用的和不可利用的垃圾被分揀後,再分別運往不同的地方進行處理。
據統計,21世紀初,在中國,城市垃圾中經填埋處理的占70%,經堆肥處理的占20%,經焚燒處理的占5%,經包括露天堆放、回收利用等其他方法處理的占5%。絕大多數垃圾被填埋處理了,這是因爲垃圾分類工作做得不好,所以只能將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粗粗分揀出來,其余的便一埋了之。
況且,一些城市的相關部門進行所謂的垃圾填埋也不過是在近郊某處挖個坑將垃圾埋掉而已。據報道,2010年全中國有2/3的城市被垃圾圍住,周邊的大氣、土壤和水源都受到相當嚴重的汙染。
確實,要設立合格規範的垃圾填埋場並不容易。此前,必須經過嚴格的選址、規劃和設計。既要選擇合適的地點,又要使填埋場具備相當大的容量,更要爲將來的發展留下余地。此外,還要修建相應的配套設施。
填埋垃圾的地面須經過防滲透處理,以避免汙染土地和地下水,填埋時還要埋一層垃圾再覆蓋一層土,再埋一層垃圾……另外,填埋的垃圾中還須鋪設管道,爲的是導出填埋垃圾因發生化學反應而排出的有毒氣體和液體,這些氣體和液體經管道集中後便于處理。反應産生的氣體中大部分成分是甲烷,所以,一些大型填埋場邊可以建設發電站,利用甲烷發電。當然,在垃圾填埋場中還須定期殺菌消毒,進行環境監測。在中國的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天津、石家莊、南昌、廣州和深圳等,那裏的垃圾填埋場都已經采用這種科學方式處理垃圾了。
填埋垃圾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而且會産生汙染,所以,世界各國的研究人員一直在尋找更好的垃圾處理方式。焚燒垃圾發電的方法就曾受到極力推崇,像瑞士、新加坡等國家焚燒發電的垃圾重量已占到垃圾總量的70%~80%。所謂焚燒垃圾發電,就是將垃圾放在焚燒爐中進行燃燒,釋放出熱能,然後將余熱回收供熱或發電,煙氣經淨化後排出,少量的剩余殘渣排出後或填埋或供作他用。采用此法的優點是能迅速減少垃圾的數量,而且垃圾經焚燒後會變得無害。況且,處理場占地的面積也不大,更有熱能能夠得到回收。因此,這些年來許多國家都爭相建造垃圾焚燒廠。在中國,垃圾焚燒廠也建了不少。不過,有人對垃圾焚燒處理方法卻發出不同聲音,他們認爲,焚燒垃圾會産生有毒氣體,這些氣體很有可能使人患上癌症。爲此,已有多個垃圾焚燒廠的建設因遭到周圍居民的抗議而中斷。
除此以外,人們還在努力尋找更多能做到“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垃圾處理方式,但要達到以上目的必須先讓垃圾能夠得到很好的分類。在德國,僅回收玻璃的垃圾箱就分爲白色玻璃、褐色玻璃和綠色玻璃三種。在中國,人們從2002年開始推行垃圾的分類收集,在馬路上和小區裏,一般總會看到並排放著三只或兩只顔色不同的垃圾桶,用以回收不同的垃圾。
要是我們每個人都從自己做起,節約資源,注意進行垃圾的分類投放,積少成多,就能使環衛工人的垃圾分揀和處理工作變得順利得多,這將直接影響垃圾的處理效果,爲城市的環境治理和增進人類的健康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