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濮曹徐馬氏族譜》(前言)
開濮曹徐馬氏簡介
開濮曹徐馬氏屬扶風堂,譜載一世祖馬飛興之曾祖爲青州巡按、教授,馬飛興之父馬良甫德配夫人孫氏,原籍山西省洪洞縣西25裏馬家大屯人氏,膝下五子,鵰興、鵬興、飛興(行三)、飛旺、飛程。
一世祖馬公諱飛興,字翔鳴,元朝生人,譜載爲明太祖太醫,曾任青州知府(一說鎮台),系始祖趙奢52代孫,顯祖馬援之苗裔,飛興公有十子。張氏老奶奶生四子:神寶、至寶、貴寶、通寶,甘氏老奶奶生一子:名汲,杜氏老奶奶生四子:福寶、祿寶、祯寶、祥寶,後又收一義子榮寶。
二世祖神寶公住開州(今濮陽市梨園鄉馬李集),至寶公遷居濮州(今鄄城縣彭樓鎮馬關帝廟),貴寶公、汲公居曹州(今菏澤市牡丹區小留鎮馬常寨、大黃集鎮安陵集),通寶公先遷定陶縣馬店,又遷徐州府(今沛縣張莊鎮馬樓),後人再遷河南永城、安徽蕭縣和砀山等。故稱“一馬踏四州”。二世祖福寶公住青州(益都縣),祿寶公住萊州(掖縣),祯寶公住登州(蓬萊縣),祥寶公住兖州,榮寶公住濟甯(洪州),又稱“一馬踏九州”。
傳譜記載,三世祖親堂兄弟31個。馬神寶膝下九子:仕庶,仕讓,仕賢,仕名,仕忠,仕能,仕良,仕裕、仕卿。馬至寶膝下九子:琴、瑟、幸、大方、柱、且賞、尚忠、梅、臣。馬貴寶膝下八子:讓、世隆、俊領、俊岐、俊、彥忠、彥良、彥清。馬通寶膝下三子:本傑、本生、本仕。馬汲膝下二子:瑾、璘。
目前,馬飛興後人遍及河南濮陽、清豐、寶豐、民權、商丘、虞城、蘭考、長垣縣、內黃縣、永城、太康、柘城、雎縣、範縣、延津縣,山東牡丹區、開發區、曹縣、單縣、巨野、郓城、鄄城、東明、定陶、成武,濟甯嘉祥、魚台,棗莊市中區、台兒莊,臨沂,峄藤之交,河北石家莊、廣平,山西太原,江蘇沛縣、豐縣、銅山區,安徽蕭縣、砀山,南京、湖北、陝西、貴州、雲南、內蒙,東北三省、新疆、台灣、新加坡、日本等地。
目前,濮陽市梨園鄉馬李集、菏澤市牡丹區黃堽鎮馬莊、小留鎮馬常寨、大黃集鎮安陵祖廟等被列爲市級文保單位。巨野馬文健墓地、曹縣普連集鎮馬海馬神寶墓地、高莊鎮馬莊馬貴寶墓地等被列爲市級文保單位。
2016年11月,全國馬姓首部通譜、耗時5年、收錄23個省市、710多個村居、30多萬人,記載開濮曹徐馬氏640余年遷移分布及發展曆程的《開濮曹徐馬氏族譜》已經成譜。
2017年11月,在“第三屆中華家譜展評暨文創産品交流大會”上,經姓氏家譜專家綜合評審,《開濮曹徐馬氏族譜》榮獲“中華好家譜”最佳內容特等獎。
家譜分遠祖篇、先祖篇、家譜篇、宗親篇、宗牌篇等,收錄所見明清以來該家族聖旨、家譜、家廟、祭祀、碑記、墓志銘、宗親、宗牌、家規、家訓、名人題詞、楹聯、家族轶事、鐵馬氏傳說、名人錄、支系村莊遷移分布、各村承辦人和聯絡電話以及30多萬飛興子孫名錄等。重點收錄明初武進士、禦封江龍碑、濮陽人馬神寶,明初文林郎、應天府句容縣縣令安陵人馬汲,明初曹州知府馬常寨人馬聰,吏部天官馬明、宛平縣令馬振中、江都縣令馬冼,陝西監察禦史馬懋才、雄縣訓導馬常寨人馬骥,四川按察使副使、巨野人馬文健,濟甯學正馬一星,奉直大夫、欽加五品馬景舜,明翰林、千總官馬德功,大明禦封欽點孝子馬鳳,清濟南府典史馬珍玉、清睢甯縣令、蘇州知府徐州市人馬思讓,清“嘉祥千總”、貴州安順府守備署威宣鎮都司、武城縣人馬文明,直隸省宛平縣縣令馬振中,江西千總、南昌衛守備、安陵人馬晉等人事迹,明清進士、貢生、烈女、孝子、鄉賢等,以及近現代縣級以上幹部、烈士、省級勞動模範、縣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中級以上職稱知識分子、成功人士等總計8000多人。本次修譜創新使用國內一流電子版軟件家譜先生錄入,開通了家族網站和家族QQ群,開創了我馬氏修譜之先河。
世界馬氏聯誼總會副總會長兼秘書長、廣西馬氏宗親聯誼會會長馬雄光,世界馬氏聯誼總會副會長、邯鄲馬氏宗親會會長馬謙誠,中華海內外馬氏聯誼總會會長馬延光,中華馬氏研究院院長馬典瑞,中華馬氏研究院副院長馬錦發,河南省馬氏宗親聯誼總會會長馬培剛,江漢馬氏宗親總會常務副會長馬德芳,四川省馬氏宗親總會副會長馬載琚,北京宗親馬群,棗莊宗親馬德營,濰坊宗親馬克寶,藤沛宗親馬運偉等或題辭或發來賀電。
國務院參事馬體忠、中組部幹部二科科長馬珂、原總參作戰部邊防局局長、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指揮學院副院長、現任內蒙古軍區司令員馬慶雷、原天津理工大學黨委書記、校長、博士生導師,現任天津市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委員會主任委員,天津市人大常委會教育科學文化衛生辦公室主任、代表資格審查委員會委員馬建標等。民生銀行總行總經理馬琳、天津理工大學校長馬建標、山東大學文史哲研究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省政協委員、山東自然辯證法研究會常務副理事長馬來平、海南大學中文系主任、教授馬榮江、陝西省寶雞市人大主任馬秉寅、廣西自治區商務廳副廳長馬繼憲、漢昌集團董事長馬昌靜、菏澤德泰化工董事長馬利亭、菏澤華信制藥董事會主席總裁馬俊華、成武達馳集團董事長馬效坤、東莞市旭源石油化工總經理馬建華、河南省平光制藥集團總經理馬存祥、菏澤市人大副主任馬春田、菏澤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馬喜榮、聊城市政協副主席馬亮寬、濮陽市人大副主任馬宜品、巨野縣常委、宣傳部長馬素珍、德州市信訪局局長馬文國、菏澤市國安局原局長馬長明、菏澤市戲劇家協會副主席、國家一級編劇馬家振、巨野縣時風巨野分公司經理馬星良、郓城縣畜牧局原局長馬龍強、菏澤市洪拳協會原主席馬守義、中國首批“武英級”運動員、武術七段、《霍元甲》、《太極張三豐》等武術導演馬中軒,中國陶瓷機械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董事長馬良等題辭或作序。
《開濮曹徐馬氏族譜》使用彩色四色套印,銅版紙印刷,鎖線精裝,共10卷本,卷一爲家族文化卷,二卷後爲譜牒卷,計15000多頁、300多萬字、9000多張圖片。首印1000套,發行各個村居,送國家博物館、河北邯鄲、陝西扶風、山西洪洞大槐樹、世界馬氏懇親大會、中華馬氏研究院等地, 並和周邊安陽、滕沛 、魚台、 臨朐,及廣甯等60多家馬氏宗親交流。族譜的編撰對保存史料、研究明清曆史和當地風土人情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0字(五門)統一宗牌:
家21法22傳23百24世25 賢26明27永28慶29昌30
希31汝32培33育34後35 克36紹37見38榮39光40
神寶爺祖廟:馬憲領18639300369 、秋德13949706219、百成13623937546
至寶爺祖廟:馬福青15065056144 、家安13573092970、相瑞18265098482
貴寶爺祖廟:馬兆俊13153094372、炳柱13181594687、 風志13853019643
通寶爺祖廟:馬立舉051682198729、學啓13270289658、昌啓13775816808
汲爺祖廟: 馬紅軍13290341131、法景15552073726 、茂雷13285304515
菏澤聯譜: 馬利亭13905305188 、長明13695403169 、學民13305408877
世界馬氏聯誼總會副總會長、兼秘書長馬雄光
中國名家書畫研究院副院長、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馬駿祥
國務院參事、飛興20代孫至寶爺後人 馬體忠
陝西省銅川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飛興22代孫、貴寶爺後人 馬秉寅
山東省文化廳文藝中心主任、飛興18代孫、至寶爺後人 馬魁東
菏澤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飛興20代孫、通寶爺後人 馬春田
濮陽市高新區區長、飛興22代孫、貴寶爺後人 馬宜品
菏澤市國安局原局長、神寶爺後人、飛興23代孫 馬長明
開濮曹徐馬氏總譜序
夫水惟源遠而流始長,木惟本固而枝葉茂,故達其流者,則必窮其源,蕃其枝者,則必究其本也。昔蘇子作譜,嘗曰:觀吾譜者,孝悌之心油然而生,殆謂是哉。
中國家譜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清·章學誠赍譜牒與國史、方志並論,謂曰:“夫家有譜、州有志、國有史,其義一也”。國有史,述朝代、記政事;地有志,明沿革,載土風;家有譜,考世系,識宗支。史志與譜,互相印證,補缺鈎沉,相得益彰,流傳千古,實乃中華傳統文化一大特色也。
孩提之時,家門唱戲,祖廟祭祀,懵懂尊宗敬祖;束發之時,曾祖抄譜,出門祭祖,才知聯宗聚族;泉城攻書,師從大家,潛心學史,懂得馬姓源流;而立之年,初涉譜牒,知悉馬踏九州掌故;不惑之初,接人待物,南來北往,癡想厘清家族遷移分布。
我家族素重血緣、親緣、鄉緣關系,非同他姓,曆時既久,宗族意識甚強,鄉土觀念甚厚,親情族誼甚笃。所見本家,殷殷融融,暖暖親情,濃濃族誼,未知宗支親疏,無論長幼尊卑。雖謀面莫相識,世系匪能辨;雖一本之親,幾何不秦越視之;雖同宗同支,不知門派行輩;雖宗牌明晰,假以兄弟相稱,無秩彜倫,不倫不類,常昧族屬,贻笑大方。
穿時空星移鬥轉,逢盛世民富國強。庚寅孟春,乍提譜修,振臂未揮,菏澤敬奎,鄄城魯甯,曹縣長明,東明利亭,安陵俊華,東莞建華,巨野星超,郓城龍強,定陶存現,單縣世玉,黃堽家安,濮陽秋德,徐州立舉,延津玉波,濟南翠禮,濰坊廣言,峄藤世標,莘縣蘭菊,武城宗琦,睢縣億川,北京體忠,未嘗謀面,宛若相知,心心相通,志趣相投,情誼相連,意向相隨,聲氣相諧,欣然相應,奔走相告,鼎力相助,修譜樹牒,宏業肇始,于臻完美。
稽考:吾馬氏望族,乃黃帝族裔,伯益之後。曆代先祖,人才輩出,俊彥成陣,勳業卓著;封侯拜相,定國安邦,先哲鴻儒,學貫經史;名嫒淑後,懿德坤範,百業精英,各領風騷;譽滿神州,輝耀華夏,永載史冊,千古流芳;影響之廣,海內皆知,美譽之高,人神共敬!
水擁源頭,樹奈根本。馬氏姓趙,始祖趙奢,靈王之子,趙國大將,爵號馬服,子孫因姓。奢孫馬興,遷徙茂陵,扶風右郡,馬氏郡望。先祖援公,伏波將軍、封新息侯。威侯馬超,五虎上將,股肱赤忠,光照史冊,
稽察:吾族馬氏,扶風堂號,始祖馬公,尊諱飛興,筮任青州,奢公後裔,五十二代,祖籍山右,洪洞縣西,二十五裏,馬家大屯。始祖之父,馬公良甫,膝下五子:鵰興、鵬興、飛興(行三)、飛旺、飛程。興公三妻,育有十子,張氏四子:神至貴通,杜氏四子:福祿祯祥,各取寶字,甘氏一子,安陵汲爺,義子榮寶,鐵門之後,散居中原,馬踏九州。
青州府矮槐樹先祖功德永不忘,濮陽祭徐州奠舉族共謀聯譜事。此番修譜,上北京,下廣西,去邯鄲,到徐州,訪益都,感悟先祖豐功偉績,捕捉先祖遺風遺訓,昭彰先祖嘉言懿行,考證家族遷移分布,稽察宗派齒序世系。明昭穆,別親疏,知世系,分宗支,敦族誼,凡23省,七百余村,三十萬人。所到之處,宗親老幼,無論尊卑,言之至真,情之至切,其心之誠,令巍巍昆侖傾首;其情之真,令滔滔長江折波;其意之切,令五嶽泰山彎腰。
經越五年,祖祠上香,叩拜遺像,谒陵祭祀,展譜三百,臨摹拓片,輯祿譜牒,圖表世系,節略傳記,追本溯源,分支別宗,躬親躬爲,九族之誼未聯,先宗之德未報,夙夜憂歎,寢不安席,食不甘味,惟恐不付,未敢專擅。碑記銘文,訓诂句讀,原汁原味,抄錄于左;曆代序言,謹尊觀點,逐字逐章,輯錄成篇;前人撰述,去粗存精,甯缺毋濫,未敢妄斷;典故傳說,信之疑之,裨補阙漏,不贻遺憾。匡之直之,輔之翼之,得之益之。故曰:推乃天下,同源異流,不欲其異,而欲其同,以心之仁、志之遠、力之建、學之博,舉萬鈞之鼎,遊千仞之淵,成一家之言。昭彰祖德,探究淵源,厘清宗派,世代綿延,光明正大,昌族耀宗,光前裕後,教化育人,啓迪來者。
幽幽其芳,微微其香,赍賴衆助,終成一稿,此乃血脈相連、魂魄相依之基因脈絡,此乃壯懷激越、勇往直前之奮鬥曆程,此乃大愛盈胸、休戚與共之親情詩篇。嗟呼!其生也晚,資質魯鈍,學殖淺薄,非經綸手,有負重望,拙筆文字,難成宏篇,有感而發,唯願吾輩及後人以忠孝禮儀之心,行仁義禮智之舉,創光宗耀祖、彪炳史冊之業,上告祖宗,下慰族人,天地此心,日月可鑒。不揣愚陋,爲作序雲,華章待後生。
援公66代、飛興25代孫學民沐手拜序
公元二〇一四年甲午季秋菊月吉日
馬氏族譜序
木有根本,枝葉葳蕤,蓁林森森;水有淵源,潋滟浩渺,支流長長。史公作紀,綱舉目張,陸氏爲譜,家道悠揚。是以,敬宗睦祖,莫重于譜,先祖雖遠,神保是飨;垂憲後則,莫過于牒,孝孫有慶,以介以煌。譜作而後人尊,牒成而族人統。祖宗功德由是傳焉,孝悌之緒由是生焉,敬愛之心由是笃焉,倫理之辨由是清焉,綱常法紀由是尊焉。昔柳氏作《論》,蘇公爲《訓》,皆本于此也。故,譜之不可不作也。
昔我遠祖伯益,臯陶之子,少昊之孫,大舜之臣,軒轅之甥。舜對伯益曰:“咨爾費,贊禹功,賜爾皂遊。爾後嗣將大出。”果其然也,果其然也!周之趙奢,屢立戰功,封爲馬服,聲振三秦,享譽山東,馬服之後,諱字爲興,興公以下,曰嵩曰述,曰權曰通,至漢伏波,創爲馬姓,自是勃興,伏波銅柱,绛帳扶風。巍巍乎,馬氏之狀大,于今可徵;赫赫乎,馬氏之忠義,裹屍猶生!星分冀畛,郡望扶風,文武連葉,將相叠興。馬援馬成馬武馬騰,馬超馬周,馬植馬融,曆經數代,皆爲武場之宿將,文國之股肱。
近祖飛興,仕于大明,忠義傳家,爲國盡忠,嗣後汲公,蜚聲江甯,並有八子,以“寶”爲名,福祿祯祥,神至貴通,濟南鐵氏,收爲螟蛉,貞剛武勇,亦爲我馬氏之榮。一馬九州,枝派相通,棋布中原,賢傑輩生。濮陽曹地,徐郡安陵,青兖榮甯,吾皇來矣,將受厥明,萊州登州,王厘爾成,敬爾在公。
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鍾靈毓秀,馬氏得天地之資。仰我祖上,夙夜在公,在公明明;亦或在田,在田丕榮。我祖忠義,俾立家室,我祖孝悌,感動鄉裏,我祖仁慈,家室和旭。想我後人,當以軌迹,乃疆乃理,乃宣乃宜,方能人丁興旺,家業恒昌。
然則,吾馬氏一族,其源最遠,其流甚長,敘譜本已不易。又經清廷喪亂,民國紛爭,累曆兵燹,已致成書多失,上世文革之中,毀譜廢譜之風甚盛,更致後譜無續。況吾族人漸次分支,遂使祖脈難尋。重敘斯譜,何其難哉?何其難哉!幸賴族兄學民等人搜耙孑遺,考竟源流,終成《開濮曹徐馬氏總譜》,功莫大焉,故作序以紀之。
飛興祖25世孫海南大學馬榮江拜序
(東明人 海南大學中文系主任、教授)
二O一四年十月
馬氏重修族譜序
國逢盛世,民富物豐。我馬氏一族,首倡修續五門連譜大事。想我始祖飛興公,爲明洪武太醫,處于大亂初定之世,瘟疫施虐之時,救萬民性命,積下無邊功德;子孝孫賢,一馬飛踏九州,龍馬精神誰人能及?飛興始祖所葬之處,蒼松翠柏,奇山異石,山峰如巨龍起伏,延綿不斷,祥雲蓋頂,紫氣橫升,主後世子孫興旺發達,賢才輩出;張氏祖母太君所葬之地依山傍水,得萬裏黃河生發旺盛之氣,鍾毓靈秀,主後世子孫人才濟濟,代代必有英傑出,時時必有將相才;
考我馬姓起源,出自嬴姓,爲帝颛顼裔孫伯益之後,相傳帝颛顼有個孫女叫女修,因食燕子蛋而懷孕生子大業。大業之子伯益因輔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賜他姓嬴。伯益之子大廉,傳至季勝有個曾孫叫造父,世周穆王的駕車大夫,因平定徐偃王之亂有功,被封在趙城(今山西洪洞縣北趙城),稱爲趙氏。後建立趙國。戰國時趙王有子叫趙奢,以善于用兵著稱。因功卓著被趙惠文王封在馬服,稱爲馬服君,死後便葬于封邑,其子世居邯鄲。
秦滅六國,一統天下,西徙馬服氏于鹹陽,封趙奢之孫馬服興爲右內史。因“馬爲兵之首”,馬服興則去“服”爲馬姓。馬興重孫馬通,官居漢侍中,封重合侯,舉家遷扶風茂陵,因而,扶風爲馬姓郡望。扶風馬姓貴顯兩漢,東漢伏波將軍馬援、漢顯宗皇後、蜀漢骠騎將軍馬超等,皆爲扶風馬姓。馬援平定兩廣,其留鎮廣東的士卒皆以其爲榮,因而有許多將士改爲馬姓,故而,廣東的漢族馬姓,同姓不同宗。
馬援有個孫子馬光,授封爲許侯,其後裔許縣鄢陵人馬殷,于唐末以木匠從軍,功遷武安節度使,其以長沙爲都,割據湖南及廣西、廣東、貴州一部,建立“楚國”,是五代十國之一。馬氏立國55年,傳二世六王。後被南唐所滅。因馬姓世爲王侯,宋代編《百家姓》,馬姓被列爲第44位門閥大姓。
馬興後人馬何羅徙右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東北),從此,扶風茂陵成爲馬氏的發展繁衍中心。兩漢至南北朝時期,馬氏除在扶風茂陵成爲望族外,還分布于今河南、河北、山東、湖北、四川、甘肅、江蘇、浙江等省的一些地方。這一時期,馬姓位居要職者有漢相馬宮、伏波將軍馬援、東漢開國功臣馬武和馬成、馬援裔孫馬騰和馬超父子,學者有馬融等,形成馬姓發展史上的顯達時期。扶風馬氏爲馬氏中最大的支派,並衍生出衆多支派,如西涼馬氏、洛陽馬氏、京兆馬氏、臨安馬氏等。
我飛興始祖,爲明太祖太醫,因撲滅瘟疫、救治萬民有功,皇恩浩蕩,封青州知府。任上德配杜氏,生子福、祿、祯、祥;後德配甘氏祖母,生子汲;原配張氏祖母帶著四子神、至、貴、通從山西老家來青州官衙于始祖團聚,爾後欲返回原籍,因逢元末明初鼎故革新之時,返籍無望,遂定居于開州(今河南濮陽)東南九十裏馬李集,一世祖母安葬于此(陵墓現在黃河岸邊濮陽市梨園鄉馬李集村)後來,二世祖兄弟四人奉養老母天年以後,神寶公在開州定居,至寶公遷至濮洲,貴寶公遷至曹州,通寶公遷至徐州;二世祖福寶公住青州(益都縣),祿寶公住萊州(掖縣),祯寶公住登州(蓬萊縣),祥寶公住兖州,飛興始祖所受義子榮寶公住濟甯州,所以又叫“一馬踏九州”。
此次重續族譜,爲千秋萬代子孫之大計,發起人首倡議者馬學民 具體行動實施者馬魯甯馬春平馬利亭馬俊華馬長明馬建華等同宗族人,做這樣偉大的事業,是爲了讓後世子孫牢記祖宗功德,永傳後世。在此安樂太平之世,有此壯舉,實乃千秋偉業,可流芳百世。
二門至寶公五支後人定陶縣仿山鎮馬莊村馬家存(馬存現)
壬辰年春月作序于北京
九族五服圖解
《儀禮·喪服》所載親屬間各種服制被後世奉爲權威性的准則,曆代遵行,但也有所變通。
由自己開始,上一輩爲父親,父之父爲祖,祖之父爲曾祖,曾祖之父爲高祖,高祖之父爲天祖,天祖之父爲烈祖,烈祖之父爲太祖,太祖之父爲遠祖,遠祖之父爲鼻祖。由自己往下,爲子,子之子爲孫,孫之子爲曾孫,曾孫之子爲玄孫,玄孫之子爲來孫,來孫之子爲晜(kun)孫,晜孫之子爲雲孫,雲孫之子爲仍孫,仍孫之子爲耳孫。
九族中,縱向有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高祖父母、己身、子、孫、曾孫、玄孫。橫向,有己身、兄弟、堂兄弟、再堂兄弟、三堂兄弟、姊妹、堂姊妹、再堂姊妹、三堂姊妹。圍繞著縱橫向的九族,形成了九族與五服的家族結構圖。往上數,上輩中有叔伯父母、堂伯父母、再堂伯父母、祖伯父母、堂伯祖父母、曾祖伯父母、姑、堂姑、再堂始、祖始、堂祖姑、曾祖姑等。往下數,下輩中有侄婦、堂侄婦、再堂侄婦、侄女、堂侄女、再堂侄女、侄孫婦、堂侄孫姑、侄孫女、堂侄孫女、曾任孫婦、曾侄孫女等。
在喪禮中,晚輩給長輩穿孝主要是爲了表示孝意和哀悼。這本來是出自周禮,是儒家的禮制,後來,又被人們引申成爲亡人”免罪”。每個家族成員根據自己與死者的血緣關系,和當時社會所公認的形式來穿孝、戴孝,稱爲”遵禮成服”。
兩千年來,漢族的孝服雖然有穿承和變異,但仍然保持了原有的定制。“五服”制度是中國禮治中爲死去的親屬服喪的制度。它規定,血緣關系親疏不同的親屬間服喪的服制不同,據此把親屬分爲五等,由親至疏依次是:即:斬衰(cui)、齊衰、大功、小功、缌(si)麻。
斬衰
斬衰(音cui),喪服名。衰通“缞”,就是指不縫緝的意思。五服中最重的喪服。用最粗的生麻布制布制做,斷處外露不緝邊,喪服上衣叫“衰”,因稱“斬衰”。表示毫不修飾以盡哀痛,服期三年。凡諸侯爲天子、臣爲君、男子及未嫁女爲父母、媳對公婆、承重孫對祖父母、妻對夫,都要穿斬衰,是最重的孝服。
齊衰
齊衰(音資崔),喪服名,是次于“斬衰”的喪服。是用本色粗生麻布制成的。自此制以下的孝衣,凡剪斷處均可以收邊;下擺貼邊都在砸邊際。孫子、孫女爲其祖父、祖母穿孝服;重子、重女爲其曾祖父、曾祖母穿孝服;爲高祖父、高祖母穿孝服均遵“齊衰”的禮制。服期分三年、一年、五月、三月。服齊衰一年,用喪杖,稱“杖期”,不用喪杖,稱“不杖期”。
大功
大功,亦稱“大紅”。喪服名。是次于“齊衰”的喪服。用熟麻布制做,質料比“齊衰”用料稍細。服期爲九個月。爲伯叔父母、爲堂兄弟、未嫁的堂姐妹、已嫁的姑、姐妹,以及已嫁女爲母親、伯叔父、兄弟服喪都要穿這種’大功’喪服。
小功
小功,亦稱“上紅”。喪服名。是輕于’大功’的喪服,是用較細的熟麻布制作的。服期五月。這種喪服是爲從祖父母、堂伯叔父母、未嫁祖姑、堂姑、已嫁堂姐妹、兄弟之妻、從堂兄弟、未嫁從堂姐妹,和爲外祖父母、母舅、母姨等服喪而穿的。
缌麻
缌麻(音思麻),喪服名,是次于“小功”的喪服。現在大多用漂白的布做成。稱爲“漂孝”。服期三月,“五服”中最輕的一種。用較細熟麻布制成,做功也較“小功”爲細。凡爲曾祖父母、族伯父母、族兄弟姐妹、未嫁族姐妹,和外姓中爲表兄弟、嶽父母穿孝都用這個檔次。
到了近現代的時候,中國的喪葬習俗受到西方的影響,喪服有了很大改變。通常是在告別死者、悼念亡魂時,左胸別一朵小黃花,左臂圍一塊黑紗。有些婦女死了親人在發際插一朵白絨花。這些象征的志哀方式,比起古代喪服,要大大簡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