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風暴是指一個國家或幾個國家與地區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標的(比如利率,貨幣,證券,房地産等)短期出現急劇惡化的現象。因爲像極了被龍卷風襲擊過一樣,故名金融風暴。
金融風暴伴隨著大面積的資産價格崩盤,往往股市,債市,彙市,樓市會出現全面潰敗的局面,居民財富損失慘重,如果不出面幹預,極易引發各國的經濟危機,出現社會動蕩。
曆史上比較典型的就是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當時的亞洲大多數國家爲了吸引外資,一方面采用對標美元的固定彙率,另一方面積極的放開金融自由化,這樣的制度漏洞就給了國際炒家可乘之機。
美元是別人的主場,當時全球範圍內大約有7萬億美元的流動國際資本,而部分亞洲國家外彙儲備囊內空空,比如1997年5月的泰國,泰國央行與新加坡央行聯手入市,最多也只能動用120億美元吸納泰铢,外彙儲備耗盡之後,外債無以爲繼,便只能坐等崩盤。
國際炒家先後攻擊了相對孱弱的泰铢,菲律賓比索,印度尼西亞的西亞幣,馬來西亞吉特,攪得亞洲居民人心惶惶,在“多骨諾效應”的影響下,整個市場信心崩潰;隨後國際炒家開始狙擊亞洲“四小龍”,新加坡、韓國、中國台灣,香港先後遭遇重創,金融市場短期內極速下挫。當時的轟動世界的香港金融保衛戰,恒生指數一天就大跌1211.47點,一年下跌超萬點;韓國出現了曆史上比較轟動的韓元保衛戰,韓指從7百多點下跌到277點;而日本的一系列銀行及證券公司相繼破産;直到1999年金融風暴才正式結束。
顯然,在這樣的沖擊下,處在金融風暴漩渦國家的股票短期是碰都不能碰的,97年亞洲的這次危機,這些國家最少也是“腰斬”,好在金融風暴有個特點,資産短期的急速下挫,隨後在政府的救助和糾正下,很快能實現“V型”反撲。
(香港遭遇1997年金融危機走勢)
(韓國遭遇97年金融風暴走勢)
(台灣遭遇97年金融風暴走勢)
(新加坡遭遇97年金融風暴走勢)
(日本遭遇97年金融風暴走勢)
其次,樓市比股市更不能碰,樓市在這個時候更是“慌得一批”。股市過兩年也能就反撲了,樓市真是積重難返,往往需要好些年才能愈合。
(香港97年金融風暴後房價走勢)
(台灣97年金融風暴後房價走勢)
(新加坡97年金融風暴後房價走勢)
它們的對比圖是這樣的:
再有,很多人流行這樣的口頭禅,盛世古董,亂世黃金。黃金在有些投資者的腦海中確實還殘留著這樣的避險價值,但我們看看1997年6月至1999年的黃金走勢,一路下跌,更是在1999年創出了252.1的曆史最低;即使是在金融危機最慘烈的2008年,黃金走勢依然“難符其名”。
(1997年6月-1999年黃金走勢)
(2008年黃金走勢)
在這樣的背景下,如果條件允許,可以選擇融資融券做空股市中的強周期股票;可以期指上沽空;由于債券利率的上行,也可以沽空債券;如果風險偏好較低,可以將處于金融風暴早期國家的幣種兌換成美元避險(早期外彙貶值厲害,但在金融風暴後期,外彙會反撲),如果對美元也沒有信心,可以選擇未受沖擊的“一攬子貨幣”;如果比較懶,你也可以什麽都不做,持有現金。(切記:全文適用于金融風暴早期)
本文源自小白愛問財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