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韓亞棟
3月11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新冠肺炎成爲全球大流行病。3月12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與世界衛生組織以多地視頻連線形式共同舉辦分享防治新冠肺炎中國經驗國際通報會。國家衛生健康委主任馬曉偉分享了8個方面的中國經驗。馬曉偉在發言中指出:“中國的防控策略、方法、技術、標准和案例等經受了實戰檢驗,願與國際社會分享,助力維護全球衛生安全。”
疫情發生以來,縱觀一些國家特別是中國的“防疫作業”,的確有一些經受了實戰檢驗的創新方法和有用經驗。
方艙醫院 短時間低成本建設,迅速提供大容量收治
當地時間3月10日,伊朗媒體報道,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在該國西部的西阿塞拜疆省建立了擁有200個隔離床位的方艙醫院,用以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圖爲醫院內景。
3月10日,武漢市全部方艙醫院正式休艙。同一天,伊朗法爾斯通訊社報道: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在伊朗西阿塞拜疆省建立了方艙醫院,設有200個隔離床位,用來抗擊新冠疫情。
“方艙醫院的投入使用,是中國有效遏制病毒的最重要的影響因素之一。”3月9日,英國《衛報》在《中國是如何應對新冠疫情暴發的?》一文介紹:“在武漢,有關部門將體育場館和其他設施改造成大規模的檢疫中心,並建立了十幾家臨時醫院,爲症狀不那麽嚴重的患者提供治療。”同樣的觀察也來自美國《商業內參》:“在疫情爆發期間,中國僅用了幾天時間就在體育館裏搭建了臨時的病區。”
3月8日,休艙後的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武漢的新冠肺炎患者每四個人就有一個人是在方艙醫院治療的。”國家衛生健康委主任馬曉偉曾如是介紹。面對醫院床位不足、感染源難以隔離的緊張局面,專門收治輕症患者的方艙醫院,以平均每天一座的速度建成。從2月5日收治首批患者算起,曆時20余天,就徹底改變了“一床難求”的局面;運行月余,累計收治新冠肺炎輕症患者12000多人,對疫情防控起到了巨大作用。
有媒體說:“如果要評選這次武漢保衛戰的最大創新,那非方艙醫院莫屬。”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焦雅輝則認爲:“方艙醫院創造了一個中國經驗”。呼吸與危重症醫學專家、中國工程院副院長王辰提出了建立方艙醫院這一“非常時期的關鍵舉措”,他分析說:“像這種能夠迅速提供大容量收治,能短時間、低成本建設起來的方艙醫院,在將來設計國家應急體系乃至世界應急體系的時候,都有一定的借鑒意義。”目前,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國際應急醫療隊正聯合武漢各醫院和各省區市馳援武漢抗擊疫情的醫療隊,謀劃制定《方艙醫院中國標准(暫名)》,以供世界其他國家借鑒。
車內檢查 提高檢測效率,降低感染風險
“只要是道路交通能夠達到的地方,有一塊比較空曠的平地,疾控人員就可以馬上把移動P3實驗室開到防疫現場,開展一系列的實驗檢測工作。”廣東移動P3實驗室應急檢測隊隊長陳經雕,用“保障安全、機動靈活、反應迅速”三個詞,來概括移動P3實驗室的特點。
移動P3實驗室展開後完成安裝調試
在武漢保衛戰中,移動P3實驗室作爲抗疫“硬核利器”發揮了重要作用:國家衛健委調集了三個移動P3實驗室,主要爲方艙醫院提供核酸檢測。移動P3實驗室發揮快速檢測和可移動優勢,哪裏有需要就開到哪裏,一個實驗室每天大約可檢測200份樣本。
類似的方法,在其他國家的“抗疫作業”中也能看到。
韓國醫護人員在進行車內檢測
“我一開始去了社區衛生中心,需要足足等待一個多小時。這個方法顯然更方便也更快捷。”一位較早進行“車內檢查”(drive through)的韓國市民在接受韓聯社新聞台采訪時說。
英國路透社在《需求激增,韓國以車內檢查進行病毒檢測》一文描述了“車內檢查”的操作細節:一個駕駛員坐在車內,身穿防護服和護目鏡的醫護人員斜著身子靠向車窗,檢測他是否存在發熱或呼吸困難等症狀,在確認沒有症狀後他開車離開;經確認有症狀的人,則被要求短暫停留,在醫護人員指導下提交分泌物樣品以備進一步檢查,整個過程在10分鍾內完成。
據路透社報道,韓國高陽在一個公共停車場臨時搭建了這樣的檢測點,每天約有100多位當地居民開車過來接受檢測。韓國疫情最爲嚴重的大邱,以及仁川、世宗等城市也都設置了車內檢查的檢測點。美國CNN報道稱,爲抗擊新冠肺炎,韓國建設了500多個進行車內檢查的檢測點,檢查人次達10萬多人。
“運用車內檢查的方法,能讓檢測時間縮短三分之一。”“能夠在較短時間、以一種不太擁擠的方式,對許多市民完成檢測。感染的風險也大大降低,因爲整個檢測過程都在車內完成。”高陽市衛生中心負責人在接受韓國文化廣播公司采訪時說。
“相較于去醫院或健康中心,車內檢查顯然更快更安全。”美國CNN在《韓國率先建設車內檢查檢測點》一文引用韓國官員的觀點肯定稱:“車內檢查的方法減少了面對面的接觸,相反如果在室內進行檢測,疑似病人在等候過程中有交叉感染的潛在風險。”
車內檢查作爲檢測新冠病毒的全新方法,其靈感源自于麥當勞和星巴克所推行的“不用下車即可得到服務”(the drive-through counters)。《德國醫院采用車內檢查進行病毒測試》《美國西雅圖公共衛生中心提供車內檢查進行病毒測試》……透過外媒報道可以發現:車內檢查的方法,正在被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采用。
抗體檢測應用于感染源追蹤 識別那些經曆過感染、但康複並清除了體內病毒的人
2月24日,北京某單位發現一起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初次調查未發現明確感染來源。經進一步溯源調查發現,該單位餐廳職工石某某曾來京後出現過呼吸道症狀,2月9日返回河北省邯鄲市。河北省疾控中心對石某某進行咽拭子、肛拭子采樣,核酸檢測均爲陰性。對他進行抗體檢測,結果呈陽性,從而判定此起聚集性疫情的感染來源爲石某某。
抗體測試,又稱血清學測試,在中國的抗疫阻擊戰中,這一方法被廣泛用于確認一個人是否被新冠病毒感染,即使他的免疫系統已經清除了病毒。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的新冠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新增了抗體檢測的確診方法及相關標准。
將抗體測試運用于新冠病例感染源的追蹤,堪稱此次抗疫的一大創新。據《科學》雜志報道:“目前,新冠病毒檢測使用聚合酶鏈反應(PCR)尋找病毒的遺傳物質,例如唾液、鼻腔、口腔或肛門拭子。它們有一個巨大缺點:只有當病毒仍然存在時,才會給出陽性結果。這些測試無法識別那些經曆過感染,但康複並清除了體內病毒的人。”
新加坡也使用抗體測試,成功追蹤了一起社區感染,在此前一直無法形成閉環的兩組感染病例之間建立起聯系。這兩組病例都發生在一個教堂裏:一名28歲男子于1月29日發病,但無法確定他是如何感染的。另一組病例發生于1月19日一次小型教會活動,一對夫婦被認爲是這起傳播中的“零號病人”。如何建立起這兩組病例之間的關聯?新加坡衛生部發現了唯一可能的聯系:1月25日這對夫婦與28歲的男子同時在教堂參加過新加坡的農曆新年慶祝活動。在發現潛在聯系後,新加坡相關部門對這對夫婦進行了PCR(聚合酶鏈式反應)檢測和抗體測試。令人意外的結果出現了:丈夫的PCR檢測結果呈陽性,妻子的PCR檢測呈陰性,但幾天後公布的抗體檢測結果顯示,這對夫婦的抗體都爲陽性。
隨著病人發病時間的推移並逐漸治愈,核酸檢測的陽性率會降低;但抗體在發病後仍會在體內持續一段時間,即便體內病毒已清除,患者已被治愈。這給了科學家啓發:使用抗體檢測能夠讓一些通過核酸檢測被排除在新冠肺炎感染之外的“高度疑似病例”現“原形”。“通過抗體檢測這個新技術,我們把一個個‘無頭案’的傳播鏈梳理清楚了。”重慶醫科大學校長、新冠病毒抗體檢測試劑盒研發項目負責人黃愛龍說。
目前,中國獲批上市的部分新冠病毒抗體檢測試劑盒,已獲歐盟市場准入資格,即將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