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房地産開發行業的集中度越來越高,大型房企正大規模、跨地域地進行房地産開發,而在南、北大緯度跨地域進行房地産開發時,必然會遇到氣候環境對房地産項目定位産生的影響,特別是産品定位過程中,要考慮南、北方氣候的差異給建築風格帶來的不同。
建築是人類的基本實踐活動之一,人們在長期的建築實踐活動中,依據自身居住的自然環境條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總結並形成了一個具有地域氣候特征的建築形式和建築風格,比如北歐民居和北京四合院、蘇州庭院和廣東騎樓等建築風格的形成,就是受地域自然氣候環境的影響,長期演變、發展而形成的。
氣候環境對建築屋頂的影響
從北到南由于緯度的不同降雪量和降雨量存在較大的差異,北方的降雪量大,積雪太厚,屋頂可能承受不住,解決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將屋頂的坡度提高,讓積雪自由滑落,減輕積雪對屋頂的壓力。比如北歐建築的屋頂坡度都較大,便于積雪滑落(如下圖)。
在南方降雨量則比較大,每年的春天的雨季比較長,夏季又有台風大雨,因此要求屋頂有一定的坡度但不宜太大,一般坡度要求i≧3%,以滿足雨水能夠及時排出即可,同時還要考慮屋面排下的雨水距離牆基較遠,以保護牆基不受雨水侵蝕,因此還要將屋檐挑得較長,有的甚至做成凹弧線型,這種建築形式在江南建築的樓、台、亭、榭上表現得更爲明顯,比如蘇州民居(如下圖)。在文學著作中形象地比喻爲“勾(鈎)心鬥角”:“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報地勢,鈎心鬥角。”
而陝西等西北地區風幹少雨,由于基本上不考慮屋面排水問題,建築的屋頂形式就比較平緩,有的甚至是平頂(如下圖)。
另外,西北地區風沙大,爲了適應氣候環境,有的屋頂略微拱起呈弧形,前後稍低、中央稍高,房屋左右兩側山牆有的會凸出于屋頂,凸出部分會被砌成弧形,這種屋頂形式稱爲囤頂(如下圖)。囤頂房屋的排水效果較平頂佳,還可以防禦風沙,避免風沙在屋頂上堆積而荷載過大對屋頂産生破壞。
氣候環境對建築朝向的影響
人們對于建築朝向的追求源于氣候,充分的日照和良好的通風,是人們居住生活的基本要求。北方冬季比較寒冷,爲了抵禦嚴寒,北方的房屋朝向基本上采取正南向,以便冬季陽光直射入房內,最大限度地獲得日照。此外,中國大部分地域處于北回歸線以北,屬亞熱帶和溫帶季風氣候,冬季和夏季的主導風向大多爲南北向,因此在北方南北朝向的房屋意味有著良好的通風,而東西向的房屋往往因日照和通風不好的原因常常會受到冷落。
而在南方,特別是北回歸線以南的南部沿海地區的房屋,比如深圳,則多采用南向或東南向,以接受夏季涼爽的南偏東的海風,因此在南方對朝向的要求就有了靈活性和多樣性。南方建築在小區規劃設計上就比在北方規劃設計中的“大板樓的兵營式”規劃顯現出更多的靈活,比如“圍合/半圍合式”規劃設計(如下圖),就是充分利用南方建築朝向的多樣性,將整個小區規劃得賦予變化,進行一定的圍合,形成一定的院落感,這樣也有利于小區中心廣場和中心園林景觀的設計,來提升整個小區的檔次和品位。
氣候環境對建築外牆的影響
由于外牆壁的厚度對于建築保溫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同時南、北方通風要求的不同,對在外牆上開窗的尺度的要求也不盡相同。
在北方由于建築有強制保溫隔熱的要求,一般使用較厚的外牆,俗稱“37牆”,同時北方幹燥不潮濕,對通風要求沒有南方高,牆體開窗較少,以減少外露面積,加強密閉性,因此建築外觀厚重而莊嚴。
而相反,在南方由于沒有強制性的保溫要求,而且氣候雨多、潮濕,要求有良好的自然通風,因此建築外牆壁薄,俗稱“24牆”,窗戶多而且大,有的甚至是落地玻璃窗。
很明顯南方建築的“窗牆比”要比北方建築大很多,因此,南方建築外觀輕盈疏透,與北方建築的莊嚴厚重形成鮮明的對比(如下圖)。
氣候環境對建築底層功能的影響
在南方地區由于空氣潮濕,春季回潮現象非常嚴重,爲了空氣流通、減少潮濕,人們采取了底層架空的“幹欄式”結構(如下圖),用以防潮。
這種建築形式以後逐步演變爲底層架空層,在房地産營銷推廣上曾被包裝成“新加坡式”的底層架空,其實這種“幹欄式”建築形式在廣西、雲南等地早就有了,之所以標榜成“新加坡式”的,是因爲“外來的和尚好念經”,在營銷上比較好推廣,客戶比較容易接受。這種底層架空的建築形式後來成爲很多房地産項目的一大賣點,而曾經一度風靡一時!它不僅避免了建築底層的回潮現象,而且可以利用架空層做成綠化休閑場所或室外停車庫(如下圖)。
另外,廣東的“騎樓”也可以看成是底層架空的另一種建築形式,在南方炎熱地區,夏季特別長,房間裏不希望有陽光直射,所以將屋檐挑出很多,有的還設置有回廊,使戶外的熱空氣隔一條回廊空間作爲過渡,“騎樓”這種建築形式慢慢由此發展而來。由于可以“天晴遮陽,下雨擋水”,因此“騎樓”的建築形式在商業街中得到廣泛運用(如下圖)。
而在北方由于嚴寒和風幹物燥,人們常常在地下挖個坑來儲藏食物,這逐漸演變成爲“地窖”這種建築形式。南北方底層建築形式的“一上一下”現象(“上”爲向上架空層,“下”爲向下挖地窖),也充分體現了氣候環境對建築形式的影響。
氣候環境中的冷、熱、濕、旱等對建築形式風格有著直接影響,在南、北大緯度跨地域進行房地産開發時,才會有建築風格的地域之說,因此在我們考慮項目定位中的産品定位時,就必須考慮氣候對建築的屋頂的形式、朝向的變化、外牆與開窗以及底層的功能等等的影響,都不能太隨意。
縱觀全國的房地産項目不顧地域氣候特征、盲目追求時尚風格的現象比比皆是,在北方隨意模仿南方輕盈疏透的建築形式,完全照搬飄板、凸窗、幕牆和架空層停車場等等南方的流行風格,帶來的不僅僅是建築風格上與自然環境的不協調,而且還有很多技術上的問題,以至于影響生活。比如在沈陽有個項目盲目模仿底層架空形式作爲停車場,結果經過一夜的嚴寒後,第二天沒有一輛車能夠發動;另外,在北方采用南方的凸窗和飄板等帶來的“冷橋結露”的問題,目前的建築施工技術還沒有徹底解決的好辦法,對居民生活有較大的影響。相反,在南方做傳統的歐式古典建築,比如深圳萬科俊園,現今回頭看作爲高層住宅整個建築風格太厚重,顯得很突兀,與濕熱的氣候顯然相悖。這些都是我們在房地産項目定位時要極力去避免的。
不同的氣候環境對建築風格有不同要求的,這是前人不斷實踐得出的結果,這樣才可以讓不同地域的人們都可以處在一個氣候與建築最佳的關系:氣候環境影響建築風格,建築風格反映氣候特征,建築風格與自然氣候環境要求協調一致,這是我們在房地産項目定位時的原則之一。
當然,一種建築風格的形成不僅僅取決于氣候環境的影響,它還與一個民族的文化、宗教、審美觀、價值觀等等因素有關,但氣候環境對建築風格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因此我們在做房地産項目定位中,在借鑒國內、外建築風格時,不能一味地“拿來主義”,而應充分考慮不同地域的氣候環境條件,揚長避短,盡可能地形成不同地域不同形式的建築,形成具有本地域、本民族特點的建築風格,因爲“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作者:路勁集團 甯曉峰總。向作者表示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