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發布
9月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提出要以更加有力的開放舉措統籌推進粵澳深度合作,大力發展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的新産業,加快建設便利澳門居民生活就業的新家園,著力構建與澳門一體化高水平開放的新體系,不斷健全粵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新體制。
就“發展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的新産業”,提出要發展科技研發和高端制造産業、中醫藥等澳門品牌工業、文旅會展商貿産業、現代金融産業,鼓勵社會資本按照市場化原則設立多幣種創業投資基金、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吸引外資加大對合作區高新技術産業和創新創業支持力度;完善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對合作區符合條件的産業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在合作區設立的旅遊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産業企業新增境外直接投資取得的所得,免征企業所得稅。
點評:作爲“世界休閑旅遊中心”的澳門,尋求多元發展,毫無懸念,科技研發和高端制造業成爲了首選。這裏,同時也是一扇面向葡語世界的窗口,構建技術創新與轉化中心,吸引資本對高科技産業、創新創業的支持,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有著難得的獨特之處,耐心耕耘好這塊試驗田吧!
【2】網絡安全威脅和漏洞信息共享平台正式上線
9月1日,工信部網絡安全管理局組織建設的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絡安全威脅和漏洞信息共享平台正式上線運行。
根據2021年7月工信部、網信辦、公安部聯合印發的《網絡産品安全漏洞管理規定》,網絡産品提供者應當及時向平台報送相關漏洞信息,鼓勵漏洞收集平台和其他發現漏洞的組織或個人向平台報送漏洞信息。平台包括通用網絡産品安全漏洞專業庫、工業控制産品安全漏洞專業庫、移動互聯網APP産品安全漏洞專業庫、車聯網産品安全漏洞專業庫等,支持開展網絡産品安全漏洞技術評估,督促網絡産品提供者及時修補和合理發布自身産品安全漏洞。
點評:如同太陽和影子,網絡安全威脅和漏洞,自互聯網誕生以來一直與之相伴相隨。曾經,來自民間的安全漏洞平台,因爲缺乏必要透明度和有效監督機制,在爭議和遺憾中折戟。現在由政府部門組織發起的安全漏洞平台正式上線,有望揚長避短、爲網絡社會發展營造更安全、公平的環境空間,爲企業更好地進行科技創新免除後顧之憂。
【3】工信部:2021年大數據産業發展試點示範項目名單公示
9月1日,工信部公布2021年大數據産業發展試點示範項目名單,其中包括55家工業大數據應用單位、86家行業大數據應用單位、40家大數據重點産品單位、23家數據管理及服務共204家。
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關于組織開展2021年大數據産業發展試點示範項目申報工作的通知》,征集並遴選一批大數據産業試點示範項目,通過試點先行、示範引領,總結推廣可複制的經驗做法,推進大數據産業高質量發展。
點評:2015年十八屆五中全會首次提出“國家大數據戰略”,至今,大數據的産業化應用更多元化,也孕育出新發展思路。此次公布的名單,爲企業在數字化轉型和大數據應用上提供參考,相信在未來可以看到更多與産業深度融合的大數據産品爲行業解決痛點問題。
【4】醫療器械、體外診斷試劑注冊與備案管理辦法發布
8月31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正式發布《醫療器械注冊與備案管理辦法》《體外診斷試劑注冊與備案管理辦法》,自2021年10月1日起施行。
上述兩項管理辦法是國家藥監局組織對原《醫療器械注冊管理辦法》《體外診斷試劑注冊管理辦法》進行修訂的成果,修訂後的《醫療器械注冊與備案管理辦法》共10章124條,《體外診斷試劑注冊與備案管理辦法》共10章125條。
修訂的重點內容包括落實“四個最嚴”要求,落實“放管服”改革要求、優化科學高效的審評審批程序,以及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審評審批制度改革要求等。
點評:近年來,中國創新型醫療器械的不斷湧現,中國體外診斷試劑行業已基本實現低端産品的進口替代,正朝著高技術、高質量、高精度的方向發展。針對醫療器械、體外診斷試劑兩類産品的注冊與備案管理辦法進行修訂,提升審批效率,能夠提高醫療器械企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同時也是推動醫藥産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
【5】工信部:開展2021年度5G應用安全創新示範中心申報工作
8月30日,工信部辦公廳發布《關于開展2021年度5G應用安全創新示範中心申報工作》的通知,根據《5G應用“揚帆”行動計劃(2021-2023年)》有關部署,支持打造5G應用安全創新示範中心,提升5G應用安全保障能力,組織開展2021年5G應用安全創新示範中心申報工作。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依法注冊、具備獨立法人資格的企事業單位或聯合體可自願申報。
點評:目前我國已開通建設5G基站99.3萬個,覆蓋全國所有地級市、95%以上的縣區和35%的鄉鎮,5G終端手機連接數超過3.92億戶,5G新基建已經進入下一階段,在探索5G應用新場景的同時,5G應用安全同樣值得重視。
《5G應用“揚帆”行動計劃(2021-2023年)》中提出,加強5G應用安全風險評估、開展5G應用安全示範推廣、提升5G應用安全評測認證能力、強化5G應用安全供給支撐服務。此次申報面向重點行業5G應用發展中的安全需求推動最佳實踐,帶動提升5G行業應用安全水平。
【6】中芯國際將在上海投資88.7億美元建28納米芯片工廠
9月2日,中芯國際和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管理委員會簽署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共同成立合資公司,中芯國際擬出資占比不超過51%,上海市人民政府指定的投資主體擬出資占比不超過25%。雙方將規劃建設産能爲10萬片/月的12英寸晶圓代工生産線項目,聚焦于提供28納米及以上技術節點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與技術服務,該項目計劃投資約88.7億美元(約573億元人民幣)。
點評:在上述消息之前,中芯國際計劃投資23.5億美元在中國深圳建廠,每月可生産多達4萬片12英寸晶圓。目前全球汽車業正遭遇半導體芯片短缺問題,中芯國際的兩項建廠計劃,生産的成熟節點芯片可能針對汽車制造行業,將能緩解中國汽車行業缺芯狀況,爲科技創新的競爭力提供保障。
【7】南開大學“分子盔甲”團隊開發生物藥儲運新方式
9月2日,南開大學官網發布消息,南開大學藥學院“分子盔甲”學生創業團隊開發出一種安全性高、成本低的新型生物藥保護存儲技術,可以代替低溫儲運,爲生物藥儲運提供了一種新方式。
該團隊研究創造性地將新型晶態材料與抗體類和疫苗類等生物藥結合,對多克隆抗體和廣泛市售的單克隆抗體藥物(阿達木)進行了“包裹”,通過反複測試,最終篩選出適用于生物藥的新型晶態材料保護策略,並對該新策略的安全性和保護性能進行了多方面測試。實驗證明,穿戴“分子盔甲”的疫苗可實現日常環境甚至極端環境長期貯存、運輸和使用。
另外,該策略使用的新型晶態材料保護殼——“分子盔甲”可以在生物藥使用前通過一種極其簡便的方式完全去除,不會隨藥物進入人體,使用“分子盔甲”大大提高了新型生物制劑的安全性。目前團隊正在開展針對酶、激素等其他生物藥物制品的新劑型的研究。
點評:以新冠疫苗爲代表的衆多生物藥,對運輸儲存條件要求極爲苛刻,如何安全有效地解決“非冷鏈”儲運問題是領域內一直關注的重要課題。上述研究成果若能在應用領域繼續推進,或將大大降低疫苗等生物制劑的生産運輸和使用成本,也能極大拓寬生物制劑的使用範圍。
【8】大連化物所:實現高效制備生物燃油
9月1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院聯合中科院院士與荷蘭烏特勒支大學教授,設計並構築了具有金屬-酸“限域毗鄰”結構的分子篩雙功能催化劑,實現了高效制備戊酸酯類生物燃油,對落實碳達峰、碳中和戰略任務具有重要意義。戊酸酯類生物燃油被認定是新一代高性能生物燃油,可替代傳統化石能源。目前,相關成果已發布在《德國應用化學》上,研究工作得到科技部重點研發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大連化物所研究基金等項目的資助。
點評:如何替代化石能源燃燒技術,已經成了各國之間的科技競賽。在全球“雙碳”共識的大背景下,中國迎來了國外人才與國內資本一起奠基科技發展的輝煌時刻。由衷歡迎新的能源燃燒材料成爲中國新能源發展的後備力量,期待未來能得到更廣泛的應用。
【9】複旦團隊研發纖維锂離子電池
9月1日,《自然》(Nature)雜志發表了複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系彭慧勝教授團隊的論文——《Scalable production of high-performing woven lithium-ion fibre batteries》(高性能編織锂離子纖維電池的可擴展生産),該團隊成功研制了高性能的纖維锂離子電池(FLIBs)。
該研究發現FLIBs內阻與長度成雙曲余切關系,有效解決了活性材料和纖維電極界面穩定性難題,制成的FLIBs基于整體質量的能量密度超過85 Wh/kg,在長度爲1米時容量可達25 mAh,可爲心率監測儀和血氧儀等商用可穿戴設備提供超過2天的續航。另外,這種纖維锂離子電池還具有良好的力學性能和安全性,以1厘米曲率半徑彎折10次後,其容量保持率仍大于80%,可織成可靠的柔性透氣電池織物。
點評:作爲現代電子設備的“心髒”,以锂離子電池爲代表的儲能器件是現代電子工業和人們生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上述研究團隊的成果顯示,可穿戴纖維锂離子電池的很多功能已經實現,但要真正的推廣普及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10】廣汽埃安發布A480超充樁
8月30日,廣汽埃安舉行線上發布會,發布能實現“充電5分鍾,續航200公裏”的超倍速電池技術和全球充電功率當前最高的A480超充樁。這一超倍速電池技術由其內部孵化的技術企業巨灣技研提供,采用高孔隙塗覆陶瓷隔膜、新型低粘度高功率電解液、特有的軟碳/硬碳/石墨烯包覆改性技術等新型技術及材料,讓锂離子遷移過程極大加速,從而實現超倍速充電。
點評:充電時間長,一直是電動汽車的痛點之一。廣汽埃安發布的這一超級充電樁,確實讓人眼前一亮。不過從電壓看,它不太可能成爲家用充電樁,倒是更適合作爲公共充電樁之用。充電技術不斷創新進步,當充電像加油一樣方便快捷的時候,電動汽車的市場接受程度也更進一步了吧。
【11】北京:發布“新智造100”工程方案
8月30日,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印發《北京市“新智造100”工程實施方案(2021—2025年)》。提出要加快打造面向未來的高精尖産業新體系,實施以制造業智能化轉型升級爲核心的“新智造100”工程。方案具體包括助力制造業向數字化、智能化邁進,支持有國際影響力的龍頭企業打造具有樣板效應和産業鏈帶動作用的標杆性“智慧工廠”,還提出提升智能制造供給能力,提升關鍵技術裝備與核心軟件供給能力。到2025年,北京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基本實現全覆蓋,全市智能制造産業集群規模突破1萬億元。
點評:隨著科技發展,制造業尋求數字化、智能化的賦能是大勢所趨。在2021年8月《北京市“十四五”時期高精尖産業發展規劃》中,“北京智造”新名片同樣被寫入其中。此次發布的方案將會使北京工業制造數字化進程進一步加速,並且爲全國的制造業升級帶來示範效應,專攻數字智能化設備與軟件的中小型供應商會從中受益。
【12】上海:臨港新片區對民用航空産業做出專項規劃
9月1日,上海市臨港新片區印發《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民用航空産業專項規劃(2021-2025)》。該文件規劃“十四五”期間以保障大飛機總裝批産增速發展和商用航空發動機國産化爲目標,打造集民用航空産業研發、制造、運維、檢測、服務等爲一體的世界級民用航空産業集群,逐步實現“雙核驅動、五大集群、千億帶動”。
具體地,産業規模要達到500億元,集聚100家民用航空企業。産品研制上實現國産幹支線飛機批量生産,初步實現商用航空發動機技術成功,産品技術性能達標,主要産品進入飛行台試驗驗證階段,建立起比較健全的商用航空發動機自主研發體系,基本實現自主創新戰略轉型。同時在航空材料、發動機制造、關鍵零部件、核心系統、先進工藝、高端制造裝備等關鍵技術領域取得突破。
點評:民用航空産業是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引擎。研制過程中的溢出效應,能輻射新材料、先進動力、電子信息、自動控制、現代制造、計算機等一連串高新技術領域。當前,全球民機“雙寡頭”壟斷市場特征凸顯。而我國在商用飛機重點領域環節,以及關鍵核心設備方面尚不能完全自主可控。若要實現技術産業突圍,需要攻克衆多難關,希望此專項規劃將是一個好的開始。
【13】新加坡交易所正式出台SPAC上市框架
9月3日,新加坡交易所(SGX)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的主板上市規則生效。新交所的SPAC框架主要涵蓋,SPAC上市時市值不可低于1.5億新元(約7.2億元人民幣)、必須在上市後的24個月內完成並購交易、並購交易後六個月內爲鎖股期、發起人必須在SPAC上市時認購不低于2.5%至3.5%的股份(股票、單位或認股權證)、只有獲得過半數獨立董事的批准和過半數股東的投票支持才能進行並購交易、股東所持有的認股權證可以與普通股分離、所有獨立股東均享有贖回權等要求。
點評:SPAC(特殊目的收購公司),是借殼上市的創新融資方式,美聯英語、優客工場等中國公司均通過SPAC在美股上市。2021年3月,新交所SPAC上市框架征詢意見時,曾邀請多家中國媒體記者參與了發布會,到近期推出,6個月時間,新交所也是行動迅速。相比而言,港交所在2021年初稱正在研究引進SPAC上市的相關機制,目前還未有具體進度消息。
對中國企業而言,新交所推出SPAC爲國內企業上市、融資提供了多一項的選擇。需要冷靜看待的是,SPAC也有短板,對于小公司、初創公司易于操作,但規模較大的公司就需要殼公司前期募得更多資金,這不僅加大了難度,亦有可能壓低估值。
【14】中國成立北京證券交易所
9月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21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視頻致辭時表示,將繼續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深化新三板改革,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證監會同日發布消息表示,以現有的新三板精選層爲基礎組建北京證券交易所。隨後的9月3日,北京證券交易所有限責任公司注冊成立,注冊資本爲10億元。9月5日,北京證券交易所的首批業務規則公開征求意見,包括上市規則、交易規則、會員管理規則等。
點評:中國創新創業型企業不斷湧現,企業數量不斷增長,産業多元、類型豐富、業態多樣,資本市場需要提供差異化服務。北交所的設立就是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又一次有力補充。目前中國交易所板塊先後設立主板、中小板、創業板、科創板,今年4月深交所主板與中小板合並。北京證券交易所的定位在于助力中小企業發展,尤其是專精特新企業的發展,此舉對于廣大科技型中小企業是一劑強有力的定心針,未來資本注入將會給企業帶來更多的機遇。
南方周末科創力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