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相當于中央銀行)和貿易工業部聯合發布消息,新加坡七月份核心通貨膨脹同比升至4.8%,是自2008年11月的13年以來的新高。相比之下,六月份的核心通脹同比爲4.4%。核心通脹不含私人陸路交通和住宿費用。七月份的整體通脹同比,即包含私人陸路交通和住宿費用在內,則是7.0%,則是自2008年6月的14年以來的新高。七月份的核心通脹環比則是0.6%,整體通脹環比是0.2%;也就是說,與六月份相比,七月份核心通脹和整體通脹分別是0.6%和0.2%。七月份通脹主要推動力來自食品、電力和天然氣、住宿/租金。七月份食品通脹同比高達6.1%,比六月份的5.4%高,食品原料和食品服務兩方面的價格都上漲了。在六月份同比通脹20%的基礎上,七月份電和氣通脹高達24.0%。七月份住宿費用通脹4.6%,比六月份的4.2%高,主要是租金上漲推動。七月份服務業同比通脹爲3.5%,略比六月份高。七月份私人交通同比通脹爲22.2%,比六月份的21.9%高,主要是小汽車價格上漲。七月份零售與其他貨品同比通脹率爲2.8%,略比六月份低。本區域解除疫情管控會加劇通脹汽車和租金通脹將會持續一整年貿易工業部指出,在國際市場上,供應鏈問題出現些許緩解,一些大宗商品價格開始平穩。但是,由于主要大宗商品供應短缺問題仍未解決,加上許多主要經濟體勞動力短缺,全球通脹在短期內預料繼續高企。同時,本區域一些國家在解除疫情管控限制之後,本土需求增加,也會加劇這些經濟體的通脹。因此,新加坡面對的進口價格上漲應該會持續。在新加坡國內,勞動力市場仍然人手緊缺,推動工資上漲。個人消費持續上升,企業很可能把燃料、水電和其他進口商品和勞動力成本的上漲,轉嫁給消費者。因此,接下來幾個月,新加坡通貨膨脹應該會持續,判斷到了年底之前會回緩。然而,汽車和住宿價格應該會持續到年底。當局判斷,今年全年的整體通脹在5.0%至6.0%區間,核心通脹則在3.0%至4.0%區間。如果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出現急劇變化,加上本地勞動力成本持續高企,通脹風險仍然存在。外國的雙位數通脹不太可能在新加坡出現《海峽時報》8月24日采訪專家認爲,在一些國家出現的雙位數通脹率不太可能在新加坡出現。今年七月,俄羅斯、西班牙、荷蘭、英國、巴西、阿根廷、土耳其等,都出現了雙位數通脹,阿根廷、土耳其七月份通脹甚至達到了70%以上。中國大陸六月份、七月份通脹維持在低位,分別爲2.5%、2.7%。受訪專家說,新加坡通脹如果要出現雙位數,一定是服務業成本出現巨大變動,如工資、租金、擁車證價格等等。歐洲出現高通脹,是因爲食品、住宿、交通出現價格大漲,其中,由于俄羅斯天然氣供應中斷,推高了燃氣價格。但是,新加坡不像歐洲這麽依賴俄羅斯天然氣,因此,通脹不會像歐洲這麽高。另,新加坡政府給民衆提供消費稅回扣,在一定程度上壓制了通脹。李顯龍:各國若不幹預通脹將成爲全球的棘手問題今年5月20日,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接受《日本經濟新聞》編輯局長井口哲也專訪。在專訪中,李顯龍談到了全球通貨膨脹問題,我們整理如下:日經亞洲: 談到經濟這方面,目前的情況與上世紀30年代相比,唯一的差別就是目前全球經濟的狀況比較好。但其實,全球經濟增長一直以來都靠著擴大債務規模以及這15年的寬松貨幣政策來維持。因此情況並非表面看到的那麽好。如今通貨膨脹上升,各國中央銀行被迫收緊貨幣政策,或許會對金融市場造成動蕩,甚至過度抑制經濟增長。對此,您有什麽看法?李顯龍: 通貨膨脹是個問題。全球經濟從冠病疫情中恢複的速度比任何人預料的還快,因爲經濟刺激措施發揮了作用。但在美國和歐洲,盡管經濟已明顯複蘇,各國出于政治因素繼續大手筆資助刺激經濟的措施,這導致了通脹在俄烏戰爭未開始之前就已飙升。如今,戰爭使情況惡化,因爲全球市場抵制俄羅斯能源,造成能源供應鏈受到幹擾。戰爭也影響了糧食供應,尤其是小麥的供應。這也對供給面通脹造成了沖擊。去年,各央行都認爲通脹受控,反而擔心通貨緊縮,且有意將通脹率提升到某個水平,例如平均2%的目標值。我認爲他們當時太“自滿”了。顯然地,他們現在需要改變原先的立場,而我相信他們正在做出相應調整。但難點在于,現在的通脹率相當高,需要采取相當激烈的措施才能使通脹回落,避免通脹預期在人們心裏紮根。要實現以上所述並確保經濟軟著陸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在處理當務之急的同時,也有可能造成經濟衰退的風險。這種情況在上世紀60、70、80和90年代都反複出現,這樣的風險是我們需要預判和注意的。你不得不承受此風險,因爲如果你不應對通脹,這將成爲世界面臨的棘手難題。日經亞洲: 您認爲我們能否克服現在面臨的經濟危機?李顯龍: 人們的生活會繼續。日本自1991年左右(泡沫經濟破滅時)經曆過經濟危機,然而生活仍繼續。日本依然存在。日經亞洲: 要克服經濟危機,就必須全球攜手合作。目前的困境是,現今局勢難以促進經濟強國之間的合作。李顯龍: 這是個問題,不僅是全球經濟的問題,還有像大流行病、氣候變化、核擴散等其他全球問題。少了國際合作,就無法處理這些人類共同面對的問題。—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