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世界海洋大國,作爲其海洋文化的重要載體海事博物館的建設與發展,面臨著重大機遇與挑戰。據統計,國內大大小小的涉海博物館有50余座,不足全國博物館總數的1%。其中有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等國家級博物館。作爲具有上千年航海曆史的航海古國和造船出口量占世界第一位的造船大國來說,海事博物館的建設與發展空間極大。本文將重點介紹國內部分主要海事博物館建設發展情況。
一、中國海洋博物館
中國海洋博物館是由中國海事局主辦,向社會集中展示中國水上交通安全監督管理的光輝曆程,普及海事知識的文化場所。位于天津市濱海新區。建築面積約63.500 平方米,從水族館到航海到航海教育,在一棟建築內結合了一系列獨特的遊客體驗。中國海洋博物館融合航海曆史元素,提供給旅客以全球化的海洋知識。
海洋博物館的外觀就像是兩個打開的巨型貝殼,門面是由不規則的五邊形組成的,外表由玻璃門構成,顯得星光熠熠。該項目表明了一個強大且清晰的概念,彙集了大量的中國航海曆史的元素,提供給旅客以全球化的海洋知識。中國海事博物館的設計采用時間軸集中展現中國海軍勘探曆史的豐功偉績的新舊海事術語。從水族館到航海到航海教育,在一棟建築內結合了一系列獨特的遊客體驗。
該建築充分利用相鄰的湖,將其引入建築景觀中,創建了一個突出的室外碼頭展覽,形成了類似于新舊海船的展示。該建築設計圍繞”大帆”的思路展開,構建了一個適于居住的大型屋頂。此屋頂將博物館的所有規劃融爲一體,同時形成了一扇大型的起伏天窗,朝向位于該地北部的湖開窗。這個”大帆”涵蓋了博物館的主體項目,包括一系列模仿世界各地古老的漁村建築風格外觀的木制展區。
海洋博物館的每個展區都通過一條室內通道相連,並穿插了周圍湖泊和碼頭的景觀,確保了遊客可以獲得明確且充分诠釋的博物館體驗。室內中央反射池下設有靈活的展區和新的水族館空間。中國國家海事博物館在新加坡舉辦的世界建築節上斬獲未來獎,世界建築節吸引了來自60個國家的2000多名建築師。
中國海洋博物館
二、中國航海博物館
中國航海博物館(China Maritime Museum),全稱”上海中國航海博物館” ,是我國首個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的國家級航海博物館,由交通運輸部和上海市政府在上海共建。博物館位于浦東新區南彙新城,占地面積24830平方米,建築總面積46434平方米。2006年1月20日工奠基,2010年7月5日全面建成開放。
博物館室內展覽面積21,000平方米,館內以”航海”爲主題,”博物”爲基礎,分設航海曆史、船舶、航海與港口、海事與海上安全、海員、軍事航海六大展館,漁船與捕魚、航海體育與休閑兩個專題展區,並建有天象館、4D影院、兒童活動中心,涵蓋文物收藏、學術研究、社會教育、陳列展示等功能。
常設展館包括:航海曆史館、船舶館、航海與港口館、海事與海上安全館、海員館、軍事航海館等。
航海曆史館是中國航海博物館的重點展館。該館以時間爲主線分爲古代、近代、現代三個展區。將浮力渡水、獨木舟、木船、帆、槳、橹、舵、指南針等造船和航海技術隨時間主線並行展開,讓觀衆更深入了解中國航海技術的發明與演變過程。
船舶館分爲船舶結構與設備、船舶制造兩個部分,通過對船舶結構、設備及建造的分解、介紹與展示,呈現給觀衆一幅清晰、透明的船舶圖紙。同時,將互動、環境模擬、觀衆參與和文物、實物相結合。展示船舶結構時,制作了1:6大型萬噸級貨輪高仿真剖面模型,船長約25米,高度貫穿兩層展示空間。
航海與港口館主要展示了海洋環境、從古至今各類保障船舶航行的儀器、儀表等技術資料,包括地文航海、天文航海、無線電航海等。同時,展示了大量反映港口與航道的文物和實物。
海事與海上安全館由海事和海上安全兩大獨立展區組成。海事館通過實物及輔助圖文展示海事沿革與海事監管執法。海上安全館通過實物、模型、多媒體、電子地圖等展示海上救助、海上打撈以及預防海盜專題內容。
海員館主要展示與海員工作、生活緊密相關的實物、文獻。位于展館中心的航海模擬器以大型集裝箱船駕駛室爲模擬器原型,生動展示現代化船舶駕駛工作的特點,使觀衆通過主動操縱船舶,體驗一回當船長的感覺。
軍事航海館分爲中國人民海軍建設和軍艦知識兩大展示內容,重點展示了各類軍艦模型、海軍軍旗及海軍軍裝,高仿真複原了潛艇指揮艙。室外陳展了艦載火炮等實物。
中國航海博物館
三、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位于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開元寺東側。1959年7月15日創建,新館于1991年2月落成,有開元寺館和東湖新館兩個館區。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是專門反映古代航海交通曆史的博物館。它以中世紀刺桐港即泉州港的曆史爲軸心,獨特的海交文物,再現中國古代海洋文化。重要文物有古代宗教石刻、泉州灣宋代海船等。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設有”泉州宗教石刻陳列館”、”中國舟船世界陳列館”、”阿拉伯–波斯人在泉州陳列館”、”泉州灣古船陳列館”等7個分館。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是中國海交史的展示中心和研究基地,2008年5月,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被國家文物局認定爲”國家一級博物館”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先後于1997年6月被中宣部命名爲全國”百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2002年被命名爲”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 、2008年被命名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是中國惟一反映航海交通曆史的專題性博物館,它以豐富而珍貴的海外交通文物,反映了中世紀的東方大港–刺桐港的發展曆史,體現了泉州在中外經濟、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讴歌了中國人民千百年來所創造的悠久而輝煌的海洋文明,是泉州進行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及旅遊參觀的重要景點之一。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
四、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
位于海上絲綢之路史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海神廟東側的廣州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29日正式開館。該館系統地收藏和陳列了廣州兩千年來海上絲綢之路和對外貿易發展的文物曆史資料,展示廣州在海上絲綢之路曆史中的輝煌成就、重現“千年商都”曆史風貌。
廣州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占地面積3.57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萬平方米。主體建築整體分地上四層、地下一層,地上四層爲展示功能。博物館設計巧用水域特色,主樓宛如一艘大船漂浮在水中央,入口處則有一條6米寬的“引橋”,通過這裏進入博物館猶如“登船出海”。博物館設計還提取了中國古代的三大船型之一的廣船的線條和體塊等抽象元素,組合融合進建築的整體造型中。在建築的局部和細部上,則融彙了廣府傳統地區建築的符號、元素,如祠堂、文塔上的石雕、飛檐上的灰塑等紋飾等,其中《七海揚帆——唐宋時期的廣州與海上絲綢之路》爲常設展覽,從中外航線、造船航海、港口城市、瓷器出口、香藥進口、南海神廟國家禮制、市舶制度、佛教海路傳播以及蕃商蕃坊等方面,多角度展示了唐宋時期廣州海上絲綢之路曆史風貌,再現千年前廣州城市繁榮、商業興盛和文化交融的曆史盛況。
專題展覽《南海西行—絲路沿線的河岸與海洋文明》向觀衆展示了九世紀前阿姆河、印度河、兩河以及波斯灣、地中海區域的石雕、佛像、青銅、玻璃、陶器、金銀飾品等近200件藝術品,梳理河流和海洋文明的特色,再現亞歐不同文明間長期交流和相互融合的曆史風貌。
廣州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立足“海事”主題,挖掘絲路精神,傳承絲路文化,舉辦了許多高品質的展覽,推動“一帶一路”壯美畫卷跨越萬裏海域,穿越千年時光,鋪展在觀衆面前,講好“海事”“海絲”故事,提升中華民族文化自信、弘揚優秀中國傳統文化。廣州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地址:廣東省陽江市海陵島十裏銀灘。
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
五、澳門海事博物館
澳門海事博物館位于媽閣廟對面, 分爲博物館大樓、漁民天地、海上貿易、航海技術與交通、水族館五個部分,介紹內容包含中國南部的捕魚方法和傳統漁船、科學技術和交通工具、葡萄牙和中國的海事曆史等。澳門海事博物館成立于1987年,博物館展覽大樓通過下列主題,介紹這地區的主要海事活動:1、中國南部的捕魚方法和傳統漁船;2、科學技術和交通工具;3、葡國和中國的海事曆史。實物展覽不僅有中國龍舟,也有古老的葡式三桅船,而錄像不僅介紹了葡萄牙人達•伽馬開辟通往印度航路的艱難曆程,也同時介紹了鄭和七下西洋對航海事業做出的貢獻。
澳門海事博物館
六、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
中國第一個以船政爲主題的博物館,分爲序廳、船政概覽廳、船政教育廳、船政工業廳、海軍根基廳、船政名人堂六個部分。通過珍貴文物、圖片、模型以及各種仿真場景,運用聲光電等現代手段展示了中國船政在中國先進科技、新式教育、工業制造、西方經典文化翻譯傳播等方面取得的成果。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馬尾區。
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
七、山東蓬萊古船博物館
蓬萊古船博物館展示四艘中國、朝鮮古船,石碇、木碇、鐵錨等古代錨具三十余件,從新石器時期至清代的海洋文物及朝鮮和日本等出水陶瓷器合計600 余件。地址:山東省蓬萊市。
山東蓬萊古船博物館
八、浙江嘉興船文化博物館
國內首家船文化博物館,展示內容分四大塊:舟船史話、水鄉船韻、名船世界、船舶科技。其中三樓展廳,由中國古船、西洋古船、近現代戰艦、現代民船四部分組成,模型精制,展示了世界航海史上衆多的科技成果。嘉興船文化博物館地址:浙江省嘉興市柵堰路。
浙江嘉興船文化博物館
九、中國海洋漁業博物館
中國海洋漁業博物館以海洋捕撈爲主題,展示舟山海洋漁業百余年來發展史。 運用海洋生物剝制標本,大型生物骨骼、魚類浸制標本以及各種類貝、藻類編織五彩缤紛的海洋世界;運用船具、船模、漁網等實物,展示舟山海洋漁業史及近代漁業捕撈知識;陳列漁行的水票、賬簿、秤等工具及漁商、漁民生活用品等,是一個集科學研究、文物保存、科普教育爲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地址:浙江省岱山縣。
中國海洋漁業博物館
十、南京鄭和紀念館
南京鄭和紀念館爲仿明建築群,以鄭和下西洋的航海活動爲主線,展現了偉大航海家鄭和的生平和業績。除實物外,還有模型、圖表、照片、文獻等170余件,囊括目前國內已發現的有關文物和遺迹,介紹了我國秦漢至宋元以來的航海科技成就、航海活動以及明代封建統一國家的建立和社會經濟的發展,揭示了鄭和大規模航海活動的時代背景,並展出大舵杆和巨型絞關木、鐵錨、石臼等及按1∶85比例精制的鄭和所乘大寶船模型。地址:江蘇省南京市。
南京鄭和紀念館
十一、香港海事博物館
香港海事博物館包含中國海事文化、廣州貿易、海島海岸、維港掠影、中國航線發展、與西方列強的關系、航海通信、繪制地圖、導航與領港、大海音韻、航運現狀、港口蛻變、海上安全和中國海洋藝術等主題,除涉及中國、亞洲和西方的船艇、海洋探險、貿易和海戰等古代發展史外,還介紹環球趨勢和船務對香港經濟的重要性等現代概況。地址:香港八號碼頭。
香港海事博物館
十二、台灣長榮海事博物館
台灣長榮海事博物館,館藏種類豐富的模型船,從中國古代的獨木舟到西方的各式帆船、機械動力船、工作船,還有展現台灣海島風情的竹筏以及具有宗教信仰意義的王船。同時展出以海洋爲背景的畫作,年代跨越18 世紀到20 世紀。地址:中國台灣台北市。
台灣長榮海事博物館
十三、中國港口博物館
中國港口博物館占地78畝,爲正在建設中的國內規模最大的綜合性港口專題博物館,展陳框架由中國港口曆史館、現代港口知識館、科技體驗中心、“數字海洋” 科普教育館四部分組成,建成後將爲觀衆介紹中國港口 的曆史,爲探求港口未來的學者提供學術交流的平台。中國港口博物館地址:浙江省甯波市。
中國港口博物館
十四、中國海軍博物館
中國海軍博物館內設中國人民海軍史展室、海軍服裝展室、 禮品展室,用以介紹中國海軍的起源、發展及其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重要作用,展出人民海軍自1949年誕生以來各個時期裝備的海軍服以及60多個國家的軍隊贈送的珍貴禮品300多件, 爲一座全面反映中國海軍發展的軍事博物館。中國海軍博物館地址:山東省青島市。
中國海軍博物館
十五、中國海洋漁文化館
中國海洋漁文化館是國內首個可沉浸式漁文化體驗館,位于甯波市象山縣。中國海洋漁文化館原爲象山70年代建造的“石浦第一冷凍廠”,是石浦漁業生産加工的重要遺存和地標性建築。爲了延續石浦曆史記憶、傳承和發揚漁文化,象山縣曆時兩年,總投資約1.35億元對舊廠區進行了改造。這座全新打造的中國海洋漁文化館,總占地面積約9415平方米,將科技感和工業風進行了完美的融合,大量運用了AR技術、裸眼3D技術開發沉浸式項目,以曆史演繹爲載體,充分展現出了海洋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讓原生態的漁文化“活”起來,讓現代人深刻感受古老的漁韻漁魂。同時,中國海洋漁文化館按照打造地標性文創商業廣場的功能定位,充分利用原廠區空間,建設城市會客廳、文創非遺孵化、美食互動分享等項目。
海洋漁文化館總共分爲四層,一樓爲“漁海傳頌”,遊客可通過不同板塊的展示了解到豐富多彩的海洋生物;二樓爲“漁海印記”,可進行沉浸式體驗,通過裸眼3D技術,遊客如同親曆捕魚現場、感受魚市的繁華以及海底世界的精彩;三樓的 “漁海華章”,展示的是漁家節慶、漁家風俗等;四樓爲“漁海暢想”,以多功能互動展廳立體化展示特色非物質文化遺産,同時通過非遺課堂、非遺競賽、互動體驗等多種方式,傳播、延續非遺文化。
中國海洋漁文化館將逐步引進漁文化延伸文創、線上直播新媒體推廣等團隊,形成由海洋漁文化衍生的一體化産業鏈。將按照“漁鄉味、煙火氣、年青態”文旅業態的要求,秉持“見人見物見生活”的理念,傾力打造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農民畫采風展示基地等海洋漁文化研學旅遊基地,以及長三角地區“文創+”“商旅+”網紅打卡地,努力成爲全國海洋漁文化創新、創意、創業的“T台”。
中國海洋漁文化館
作者(金潮):中國濱水休閑産業聯盟理事長、中國市場學會副秘書長、中國市場學會濱水休閑産業研究中心主任、世界遊艇盛典執行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