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Neurology:社會隔離導致大腦縮小,增加癡呆風險
來源:醫諾維
社會隔離與腦容量關系社會隔離是一個嚴重但未被充分認識的公共衛生問題,通常與老年人有關。在新冠大流行的背景下,社會隔離或與社交狀態已經加劇。近日,複旦大學馮建峰教授聯合英國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在Neurology 期刊上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該研究顯示,社會隔離會直接引起與記憶相關的大腦結構變化,降低腦容量,與癡呆症風險增加26%相關。高度社會隔離的人更有可能表現出腦容量的顯著差異,有認知問題和患癡呆症的風險,社會隔離可能是癡呆風險增加的早期指標。
閱讀鏈接:
複旦大學研究發現,社會隔離導致大腦縮小,增加癡呆風險
2,Scientific Reports:跟著音樂跳舞可以增強大腦功能、預防癡呆
來源:學術經緯
聽音樂本身是一件極其放松心情的事情,當你跟著節奏起舞的時候,不僅情緒會得到極大提升,你的大腦功能也會不知不覺得到增強。近日,日本築波大學的研究者發現,節奏感很強的音樂可以顯著提升大腦的執行功能和活躍程度,尤其是那些本身對這類音樂很熟悉的人更爲受益。該研究發現,節奏感極強的音樂可以增強行爲喚醒的水平,並且個體對節奏音樂的心理反應差異會影響執行功能的效果,越能跟上節奏,對節奏越熟悉,認知改善收益就會越好。
閱讀鏈接:
是快樂星球了!新研究:跟著音樂跳舞可以增強大腦功能、預防癡呆
3,無線“心靈交流”!崔鐵軍院士領銜研發新型腦機超表面,靈活、無創
來源:學術頭條
EBCM 的系統機構
近年來,可編程超表面(coding metasurfaces)已經實現了對電磁功能的實時和可編程控制,但這類超表面依然需要人工操作。爲了直接檢測和區分人的意願,科學家們隨後提出了腦機接口(BCI)的概念。近日,東南大學毫米波國家重點實驗室崔鐵軍院士團隊聯合華南理工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等科研機構更進一步,開發出了一種電磁腦機超表面(EBCM)。
這種超表面能夠靈活、無創地控制信息合成和無線傳輸,將操作者的大腦信息轉化爲腦電圖(EEG)信號,進而轉化爲各種電磁(EM)指令,從而實現兩個操作者之間的無線“心靈交流”。此次研究將電磁波空間與腦機接口結合,爲超表面、人腦智能與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的探索開辟了新的方向,有助于構建出新一代生物智能超表面系統。該研究成果發表在eLight 上。
閱讀鏈接:
無線“心靈交流”!崔鐵軍院士領銜研發新型腦機超表面,靈活、無創
4,帶狀疱疹會增加人患失智症的風險嗎?
來源:阿爾茨海默病
帶狀疱疹是一種由水痘病毒重新激活引起的病毒感染,會因神經炎症導致身體一側或面部出現疼痛的水疱性皮疹。有科學推測,這種炎症可能會增加一個人患失智症的風險。近日發表在Neurology 上的一篇研究發現,帶狀疱疹與失智症風險的增加無關。帶狀疱疹患者患失智症的風險反而比沒有帶狀疱疹的人低7% 。研究人員確實發現,帶狀疱疹擴散到中樞神經系統的人患失智症的風險幾乎是正常人的兩倍。然而,這種並發症很少見,只有不到0.1%的帶狀疱疹患者會出現這種並發症。
閱讀鏈接:
帶狀疱疹會增加人患失智症的風險嗎?
5,紮心!單身不配睡?研究發現,與伴侶同床,睡眠更好
來源:醫諾維
睡眠是人體的一種修複過程,可以恢複精神和解除疲勞。近日,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的研究人員在Sleep 期刊上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該研究表明,與伴侶同床的成年人失眠的嚴重程度更低,疲勞更少,睡眠時間更長。他們對自己的生活和人際關系更加滿意,並且壓力、抑郁和焦慮程度較低。然而,那些和孩子一起睡覺的人報告說失眠嚴重程度更高,睡眠呼吸暫停風險更高,並且對睡眠的控制更少。研究還發現,獨自睡覺與較高的抑郁評分、較低的社會支持以及較差的生活和人際關系滿意度有關。
閱讀連接:
紮心!單身不配睡?研究發現,與伴侶同床,睡眠更好
6,PR:爲什麽你確信自己就是對的?
來源:SelfMindnSocialBrain
格式塔皮層由頂葉下小葉(IPL)、颞後外側皮層(PTC)和颞後外側皮層(VTC)組成爲什麽人們如此確信自己看人、情境和政治的方式是准確的,而其他人看事物的方式就是愚蠢的錯誤?根據加州大學洛杉矶分校心理學教授馬修·利伯曼最近發表在Psychological Review 上的一篇綜述文章,答案就在大腦的一個區域,他稱之爲“格式塔皮層”(gestalt cortex)。該研究發現,人們常常把自己對人和事的理解誤認爲是客觀的真理,而不僅僅是自己的解釋。這種現象被稱爲“樸素實在論”或“天真的現實主義”(naive realism),它會讓人們相信自己對周圍的世界擁有最終的決定權。當他人無法以我們的方式看待世界時,人們會認爲其他人是錯誤的、懶惰的、不合理的或有偏見的。利伯曼指出,格式塔皮層能幫助人們理解模棱兩可或不完整的信息,並排除其他解釋。
閱讀連接:
PR | 爲什麽你確信自己就是對的?
7,科研成果 | 動動手,點個贊!想不到竟然傳遞了……
來源:親社會實驗室
保持社交距離成爲了抗擊疫情的重要措施。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如何避免孤獨感成爲了人們必須面對的問題。孤獨感(Loneliness)是一種由于個體實際的人際關系水平沒有達到預期狀態而發生的不愉快的情緒體驗,它會導致許多負面的後果。社交媒體的日益流行使人們能夠通過網絡與他人聯系、交流和互動。那麽,朋友圈狀態更新後收到的點贊和評論,會對發布者的孤獨感造成影響嗎?近日發表在Applied Psychology: Health and Well-Being 上的一項研究發現,微信朋友圈發布狀態之後,接收他人的反饋可以有效地緩解孤獨感。此外,社會聯結感(social connectedness)——一種來自社會評價和關系突顯的短期歸屬感和親緣性體驗,可能是他人的反饋影響個體孤獨感的心理機制。接受他人的反饋會更強烈地影響那些高公共自我意識個體的社會聯結感和孤獨感的水平。
閱讀鏈接:
科研成果 | 動動手,點個贊!想不到竟然傳遞了……
8,JAMA子刊:走路越來越慢了?如果還有這些症狀,當心大腦健康!
來源:健康榨知機
走路,是我們每天都要做的事,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走路習慣、速度。走路這種行爲,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比如健康狀況、大腦運動中樞的控制、骨骼肌的操控狀態和耐力等。近日發表在JAMA Network Open 的研究顯示,走路速度下降,是認知能力下降和癡呆症的早期標志;走路速度和認知功能的下降,與更高的癡呆症風險有關。
閱讀鏈接:
走路越來越慢了?如果還有這些症狀,當心大腦健康!
審校:Simon
題圖:攝圖網
前 文 閱 讀
1,腦科學日報:新晉諾獎得主最新研究:PIEZO1在運動中的新作用!
2,腦科學日報: 酗酒複發竟與免疫蛋白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