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電影MV劇照
今天在網絡上搜索《潮汕》這首歌曲的時候,無意中搜索到《汕頭日報》2012年11月刊發的一篇文章《潮汕華僑的曆史貢獻》讀完文章,再反複聽《潮汕》這首歌曲,才明白這首歌曲承載了潮汕華僑血淚史!
歌詞解析
回首過往,平平淡淡,一難又一難
載夢起航,搖搖晃晃,一站又一站
青春到站,心似海浪,往事腦海蕩
船已揚帆,人已歸港,心還在流浪
流浪流浪,流浪流浪,想再闖诶闖
潮汕人,人海闖,闖風浪,浪花蕩
蕩起風,風揚帆,帆如夢,夢故人
潮汕人,潮汕人,人如帆,帆船蕩
蕩起浪,浪搖帆,帆下人,人回港
鄉土如港,來來往往,一人又一人
潮人如浪,坦坦蕩蕩,一浪又一浪
歲月如網,遍布苦難,少年如魚闖
孤島向往,對岸老人,修船渡苦難
苦難苦難,苦難苦難,如浪蕩诶蕩
當《潮汕》在國家級電台響起時:標志著潮語歌曲開始走向全國
《潮汕》由易白作詞、作曲、演唱的一首潮語歌曲。2020年12月5日在QQ音樂發布。2020年12月18日,在QQ音樂發布了《潮汕》(潮語流行版)2020年12月22日,在QQ音樂發布了《潮汕》(民謠版)。2021年2月3日《潮汕》(鋼琴版)在QQ音樂上架。2020年12月4日,易白唱作新歌《潮汕》在國家廣播電台和《學習強國》同步播出。
爭議點是什麽?
網友們對地域的爭議點
網友們的正爭議點
知識科普
潮汕地區(Chaoshan area),位于廣東省東南沿海,屬潮汕文化區和潮語方言區,是潮汕民系的祖籍地與集中地,潮汕文化的發源地、興盛地,是通行潮語、流行潮汕文化的地區, 包括汕頭(經濟特區)、潮州、揭陽、汕尾 四市。
潮汕北靠蓮花山脈,南瀕南海,西至海豐縣,東至饒平縣,與台灣對望。潮汕四市在地緣、文化、民俗、語言上相近相親,四市涵蓋11區6縣2縣級市普甯、陸豐總常住人口1800多萬,總面積16189.5平方公裏。
潮汕是著名的僑鄉、港澳台同胞的重要祖籍地之一,3000多萬海外潮汕人魂牽夢繞的家鄉, 是泰國五大帝之首達信的故鄉。潮汕僑批入選世界記憶名錄。
潮汕是著名的國家級曆史文化名城、亞洲玉都、中藥名城、紡織、五金、不鏽鋼、日用陶瓷産業基地,汕頭11個淘寶鎮位居廣東第一。自宋代以來享有“嶺海名邦、南國邦郡、海濱鄒魯”之稱。當代著名作家老舍作詩稱“渴慕潮汕幾十秋” 。
潮汕是著名的旅遊勝地,名茶之鄉,美食之鄉,柑桔皇後之鄉、蕉柑之鄉、青梅之鄉、青榄之鄉、竹筍之鄉、荔枝之鄉、潮州菜之鄉,潮菜是粵菜主幹與代表,2004年潮菜榮獲第五屆全國烹饪技術比賽團體金獎,潮菜三次被官方指定作爲中國飲食文化唯一代表參與世博會。
潮汕古稱潮州,自古爲廣東地。是隋朝經略台灣的始發地,唐宋十相留聲之地。唐代以來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門戶和對台的主要通道,大量的瓷器、茶葉、絲綢、紅糖、工藝品運往世界各地,是明朝鄭成功收複台灣的重要基地,南澳一號的發掘地。——百度百科
潮語是閩南語嗎
錯誤說法:潮語,又稱潮汕話、潮汕方言、潮州方言、潮語,屬漢語方言八大語系之一的閩南語之次方言。潮語是潮汕人的母語,是唐代以前可以追朔至先秦的中國古代漢語的遺存之一,是中國最古老的官方語言之一。潮州話保存著很多古漢語的成分。“潮語”一詞自古沿用至今,受海內外潮汕地區普遍認同。
秦始皇也講一口潮汕話?潮汕話居然這麽古老
秦始皇也講潮汕話?
著名作家、編劇王朔曾笑稱:“秦始皇講一口潮汕話。”他甚至列舉了一個例子,用潮州話朗讀“關關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鸠、洲、逑都押韻,讀起來抑揚頓挫,如同吟唱一般。
之所以判斷秦始皇說的會是潮汕話,是因爲秦始皇征服百越之後,大量秦人定居潮汕地區,而因爲潮汕地區三面環山一面臨海的特殊性,使得數千年中潮汕方言一直沒有出現大變化。
秦始皇說的究竟是不是潮汕話,畢竟史書沒有記載,真相如何如今不得而知。不可否認的是,潮汕話保留古詞古音古義之多,是至今中國最古遠的方言之一,是“古漢語的活化石”。
比如,《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作者王力就曾說潮汕話乃古漢語。而精通古文化的郭沫若也說:“潮汕話是中國古語保留得最多的一種方言”。
甚至,潮汕話是唯一一種基本完全保留古漢語入聲字的語言。
現今中國各方言中,仍以潮陽話讀古詩最押韻,諸如“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等古詩用潮陽話讀最近古音且完全押韻,古詩在唐中期以前數量頗巨,時下若非有一定古漢語基底的人很難完全把握韻律,而這對潮汕人來說並非難事。
古漢語淵源
關于潮汕話與古漢語的淵源,我們也可從潮汕日常用語中略窺一二。
食
古人說“吃”,全部用一個“食”字解決,如今只有潮汕話保留了這一點。一個“食”字,就包含了吃、喝、飲、吮、吸等所有動作,如食飯、食糜、食水…
厝
作爲古漢語的常用字,有安置的意思,如今在大部分語言中已經不存在,潮汕話中卻獨獨保留下來,走在潮汕的舊城小巷總能看到相關的路標,地名。
行、走
“魯悶寬寬行,邁走,黨啞跋著”,在潮汕話中,行表示走,而走則表示跑,這也是古漢語中的用法。比如,《論語》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必有我師焉。”中的“行”就是走的意思;《木蘭詩》中的“雙兔傍地走”中的“走”則是跑的意思。
無
在古文中“無”一般表示沒有,比如《黔之驢》中,“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入。”其中的“無”就是沒有的意思。在現代漢語很多詞語中,無仍被保留下來,比如無稽之談,無字天書,然而只有在潮語中,“無”被單獨並大量使用。
伊
在古文中,“伊”有第三人稱的用法,相當于“他/她”,比如《紅樓夢》,其中就有很多這樣的用法。北宋詩詞“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中的“伊”也是“她”的意思。而在現代漢語中,這個用法只保留在一些詞組中,但在潮語中卻仍被使用,潮汕人講第三人稱依然不分男女,只用“伊”。
箸
《韓非子·喻老》中“昔者纣爲象箸,而箕子怖。”其中,“箸”就是筷子的意思,而這個用法也在潮汕話中保留下來。其實這個字也在日語中保留下來,日語和潮汕話有著很多發音相同的地方。
潮汕 世外桃源
潮汕人祖先遠離烽火中原,在相對和平的潮汕地區,過上“世外桃源”般的安定生活,也讓語言,文化大量保留下來,比如潮汕地區過“時年八節”(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中元、中秋、重陽、冬至)就是對古代習俗的延續。
潮語語言特點
潮州話的特點概括起來就是語法特殊、詞彙豐富、音韻獨特、古語義多等。
古“平”、“上”、“去”、“入”四聲,潮州話分化成陰陽兩類爲“陰平”、“陰上”、“陰去”、“陰入”、“陽平”、“陽上”、“陽去”、“陽入”八聲。客人叫人客,母雞叫雞母,台風叫風台,步行叫行路,鐵鍋叫鼎,瓶子叫樽。
潮州話中保留著古漢語特征,潮語一字多義,一個“食”字,幾乎包括了喝、吃、飲、吮、吸等所有的口腔飲食動作,如食(吸)煙、食(喝)酒、食(啃)蔗、食(飲)水等。
潮語古樸典雅,並且具備上述特點,早已引起海內外語言學家的關注,使得研究潮州話的人很多,有關潮州話的專著、字典、詞典也很多。
潮語已經爲越來越多的語言學家所重視。潮語的一整套文讀系統,已逐步與現代漢語互相融合,互相滲透,使潮聲既保留自己特有的音韻,又不致生澀難懂。
歌曲背後故事
2021年,易白發布了一首爲潮汕家鄉創作方言歌曲,這首歌曲他創作了一年多,潮語方言歌曲《潮汕》自從在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粵港澳大灣區之聲《天下潮人》節目、中宣部《學習強國》平台、FM99.1等各大主流媒體面向全國播出後,歌曲一炮打響,從國家廣播電台同步直播到學習強國APP,這首歌曲的走紅用了不到5秒。
關于歌手易白
2013年潮語歌曲《黑夜裏的太陽》惹得不少潮汕留守老人和他鄉遊子潸然淚下。
2017年,易白創作了4年的《鐵花開》成爲催淚炸彈。
2020年,抗擊疫情公益歌曲《唱給人民的信》發布後,國內百余家主流媒體宣傳轉播、挂播,不少聽衆黯然淚下。催淚卻充滿了誠懇,充滿了力量,鼓舞並振奮人心。其精心唱作的一首首耐人尋味且具有思想沉澱的音樂作品的社會影響力和生命感悟力,給予了聽衆養分和力量,像療傷歌曲給予聽衆希望,扭轉了個別悲觀消極要輕生的生命。軍隊的新兵聽著他唱作的《爲明天而戰鬥》備受鼓舞,鬥志滿滿。高考的學生聽他的歌曲熬過了最難熬的高考青春,他鄉漂泊之人夜深人靜的時候在猶豫與感傷中,找到了重新將生活繼續下去的勇氣。
潮語歌曲《潮汕》走紅背後承載著潮汕華僑血淚史
孫中山先生說過:海外華僑是革命之母。這是孫中山對華僑在辛亥革命中曆史地位和作用的高度認知和理論概括。當然也包括對潮汕華僑的充分肯定和最高贊譽。
《潮汕》電影MV劇照
孫中山用這句形象化的語言來說明他的革命活動是從華僑裏面開始,中國第一個資産階級革命團體的最早的成員及贊助人是華僑,華僑對于促成辛亥革命和建立民國起了重要作用,做出了巨大貢獻。回顧曆史風雲,潮汕華僑在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先鋒和骨幹作用,爲辛亥革命的成功作出了巨大的犧牲和貢獻;還積極參加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社會主義建設,支持改革開放和特區建設,弘揚中華優秀曆史文化,在人類曆史上譜寫了光輝的篇章,潮汕華僑也是革命之母。
潮汕華僑的曆史貢獻(圖)
辛亥革命時期,海外潮汕華僑熱烈擁護孫中山先生的革命主張,積極從事民主革命。1903年,新加坡僑領林義順與其舅父張永福及廈門人陳楚楠在新加坡創辦《圖南日報》,宣傳民主革命。張永福還組織成立了同盟會南洋總部,又與林義順、陳楚楠等創辦《中興日報》,作爲同盟會分會的機關報,宣傳“驅逐鞑虜,恢複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的政治綱領。南洋總部成立之後,林義順立即到槟榔嶼、仰光等地建立同盟會分支機構。
《潮汕》電影MV劇照
在孫中山革命思想影響下,新加坡的另一位潮籍華僑許雪秋加入了同盟會,後被孫中山委任爲中華國民軍東江都督,奉派返潮汕相機發動起義,因聯絡失誤,計劃告空。1907年5月他再次按孫中山指示,籌劃在饒平縣黃岡起義。但因敵衆我寡,在清軍反撲下,起義宣告失敗,史稱“丁未黃岡起義”。
新加坡、泰國等地華僑還從財力、物力方面給民主革命以大力支持。華僑富商林受之繼承父親林繼志的生意,從事樹膠買賣。後來創辦同永順洋雜貨店,另外設立錦淞商店,從事甘蜜、黃梨、樹膠種植及開炭生意。積極捐款資助革命。
《潮汕》電影MV劇照
1906年,孫中山來新加坡,設立同盟會新加坡分會,並開設中華公司作爲革命機關。林受之在晚晴園的同盟會分會任要職,並兼任中華公司總經理。
林受之爲幫助革命,總共捐出家財數十萬,結果家産蕩然無存,兒女淪爲傭工。
辛亥革命成功,財政告急,各地對南京革命政府支持238萬余元,泰國華僑鄭智勇獨力提供100萬元,占支持總額40%。
據史料記載,清末民國初期潮汕著名的華僑實業家和社會活動家高繩芝堅決站在孫中山先生爲首的革命黨人一邊,秘密參加同盟會,推翻清朝。在惠州起義一役,高繩芝秘密捐款2萬銀元作爲軍費。黃岡起義時,他又負責後勤工作。辛亥革命全面爆發後,潮汕地區積極響應革命,高繩芝爲革命大局奔走,慷慨解囊10余萬元銀元以充軍費。11月潮汕先後光複。1911年11月13日,即是汕頭光複後的第3天,高繩芝被推舉爲汕頭民政長,爲了地方安甯,一向無心仕途的高繩芝不得不臨危受命,出任“全潮民政財政長”。擱下繁忙商務周旋于各軍之中,在他的規勸下,部分軍隊退出汕頭,才使汕頭免成火並之地。
《潮汕》電影MV劇照
曾任孫中山大元帥府參議、任汕頭華僑聯合會會長、粵東造林的先驅歸僑陳美堂先生在華僑中做組織聯絡工作,動員華僑爲振興中華貢獻力量。
辛亥革命喚醒了海外華僑的中華民族意識,推動他們更加緊密地與祖國家鄉交往交流,更加主動深入地參與民族獨立和複興的偉業,爲中華民族的複興作出了巨大貢獻。辛亥革命精神得到了繼承和發展,
《潮汕》電影MV劇照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香港潮州商會同仁莫不義憤填膺。他們立即投日救亡工作,動員、組織香港潮商積極參加抗日工作。抗戰全面爆發,積極募集錢物支援淞滬抗戰的十九路軍和堅守吳淞口抗日的翁照垣將軍。與此同時,新加坡、馬來西亞的潮籍華僑于當年8月15日成立南洋籌赈總會和抗日救國會,各工會、社團、各宗鄉會館響應籌赈總會的號召,積極參加抵制日貨、籌赈和抗日宣傳活動。
1937年,陳慈黉孫子陳守明從香港黉利棧劃撥1000噸大米支援祖國抗日,1939年他又捐國幣85萬元,1940年他又出資在重慶組織華西墾殖公司,以便籌集抗日戰區物資供應。除了個人捐獻救國巨款,他還出資派遣泰文和中文報記者赴中國戰地,真實報道抗戰情況,廣爲宣傳。另一位在南洋從事新聞、教育工作的華僑莊世平,以極大的熱情投身于抗日救亡運動。他把僑胞們的饋贈和捐獻源源不斷地輸送給國內各地的抗日軍民,特別是抗日堅決而又物資非常缺乏的八路軍、新四軍、東江縱隊等人民武裝。 在泰國,時任泰國中華總商會主席的蟻光炎與僑領陳景川、副主席廖公圃、鄭子彬一道,積極推銷抗日救國公債和進行募捐活動,先後共籌集600多萬元。還多次彙款到香港華北銀行,由宋慶齡、廖承志轉交八路軍、新四軍及各抗日武裝,支援祖國抗戰。華僑陳子谷以葉挺軍長秘書的名義到國外華僑中募捐,輾轉泰國,捐得棉衣及6萬元國幣,連同自己分得的家中部分遺産20萬元國幣,一起彙到桂林八路軍辦事處,解決新四軍2個月的經費。回國後又赴皖南新四軍部隊參加抗日。
《潮汕》電影MV劇照
還有許多愛國華僑歸國奔赴前線,參加抗日隊伍。旅居馬來亞的僑領黃子松成立了“黃子松機工回國服務團”,到中國擔負戰時運輸工作。後來日軍侵占馬來亞,黃子松被捕就義。揭陽籍鄭植之兄弟在香港設立捷和制造廠,專門生産軍用器材及鑄鋼等。香港淪陷後,捷和幾家工廠均被日軍“接管充公”。鄭氏兄弟立即從廣州搶運出部分設備,遠赴廣西柳州設廠。不久柳州淪陷,他們又將工廠遷往貴州,後再遷往重慶,爲抗日部隊生産軍需品。馬士純、黃聲等愛國華僑還回潮汕參加抗日。
蟻光炎是海外僑領中,第一個爲國捐軀的抗日英烈。因積極從事抗日活動,觸怒了日僞政權,1939年11月21日晚,蟻光炎在曼谷耀華力路被刺殺,時年60歲。1939年底,在重慶出版的《華僑先鋒》一卷十六期中曾披露:蟻光炎先生對祖國抗日異常盡力。抗戰開始後,他領導暹羅僑胞獻納捐款總計六百萬元以上,加上推銷救國公債和捐獻大批抗日物資,數量更爲龐大。
抗戰勝利以後,蔣介石發動了內戰,把中國拖入了戰爭。在此期間,許多潮汕海外僑胞熱烈擁護中國共産黨的正確主張,在居住地通過辦報等形式,宣傳黨的方針政策。不少愛國僑領和熱心人士,募集款物支援中國人民解放軍。還有大批海外潮籍愛國人士和熱血青年,毅然回國參加解放戰爭。
《潮汕》電影MV劇照
蟻美厚,抗戰勝利後當選爲暹羅華僑各界建國救鄉聯合總會會長,爲救濟祖國災民、支援中國人民的解放戰爭作出了貢獻。1946年冬,中國民主同盟泰國支部成立,他任支部委員,並任其機關報《曼谷商報》董事長。1949年10月1日,以愛國僑領身份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後任全國僑聯副主席。
莊世平是金融家,愛國典範,傑出僑領,他爲中國的抗戰,爲新中國的建設,爲汕頭特區的建立,竭盡全力。被譽爲“紅色資本家”。
明清之後潮人大量移居東南亞,近幾十年來又分散到世界各地,潮汕僑胞不論旅居何方,都遵循中華民族傳統倫理道德,形成強烈的根源意識,略有所蓄,就及時把“血汗錢”寄回家鄉,恪盡贍養父母妻兒的義務。當時金融、郵政、電信機構尚未建立,海外僑胞只能通過“水客”、批局等民間渠道及後來的金融郵政將彙款連帶家書或簡單附言寄回國內、這種特殊的憑證,就叫潮汕僑批,其基本特征爲“銀信合一”。簡單地說,潮汕人稱華僑寄來的錢款書信叫“僑批”、如今包括潮汕僑批在內的“僑批檔案”已成功地列入《中國檔案文獻遺産名錄》和《世界記憶亞太地區遺産名錄》,並正在申報爲世界記憶遺産。
《潮汕》電影MV劇照
與此同時,潮汕華僑還把來之不易的“血汗錢”捐資于各項公益事業,並投資于多種商貿、實業,擁護祖國的改革開放。
《潮汕》電影MV劇照
據不完全統計,改革開放30年來,潮汕三市接受潮籍華僑華人及港澳台同胞捐贈合計人民幣88.18億元,其中相當部分是捐資建設潮汕文化載體。由潮籍僑胞捐資新建、擴建和助建的大中小學和職業技術學校近4000所。李嘉誠把辦好汕頭大學當作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業,至今爲汕大捐助31億港元。香港實業家林百欣捐資3億多元興建了林百欣國際會展中心等一大批社會公益事業。謝慧如、陳偉南、謝易初家族、陳弼臣家族以及陳世賢、林世铿、吳清亮等名人都爲家鄉建設捐了巨資。
迄今爲止,李嘉誠通過他的基金會教育、醫療、文化及公益項目的捐款107億港元。林百欣在祖國各地包括香港和潮汕地區捐款救災、興辦各種公益福利事業總計超過7億元,榮獲“中國最具影響百名慈善人物”稱號。
《潮汕》電影MV劇照
據了解,海外潮人與當地人民和睦相處,促進了所在國經濟的迅猛發展,又把潮汕優秀曆史文化傳播到五湖四海,特別是潮汕方言與普通話、潮劇藝術欣賞、潮菜、潮汕僑批、潮汕民俗、潮汕工藝美術等的傳播更爲突出。由馬來西亞第二代華裔陳再藩,著名歌樂教育家、作曲家陳徽祟于1988年共同創作的二十四節令鼓是在潮州大鑼鼓基礎上發展起來。以中國傳統二十四節令爲創意,結合南方廣東獅鼓和傳統書法藝術的特點,诠釋傳統文化,是對中華文明的繼承和創造,鼓聲一響,就像一種來自中國古老文化的呼喚,令海外華人共鳴。現已成爲亞洲華人世界許多大型節慶、宴會的重要表演。2005年9月12日,“二十四節令鼓”首次在中國炎帝祭祖大典上擂響。二十四節令鼓成爲馬來西亞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也是兩個由華族創作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之一。
《潮汕》電影MV劇照
潮汕華僑對革命和建設的貢獻很大,爲了進一步調動華僑愛國愛鄉的積極性,必須繼續完善華僑政策,特別是做好華僑的第三、四代人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