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by Simon Wijers on Unsplash
《金證研》滬深金融組 艾茉/研究員 蘇果 洪力/編審
自3月份以來,全球股市震蕩之下,公募基金的發行也受到影響,即便是之前炙手可熱的科技類基金也遇冷,平安基金旗下就有一只科技主題基金坐上了“冷板凳”,“無奈”延長募集,成爲今年首只延長募集的科技類基金。
市場大行情轉冷雖說是影響新基發行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基金賣不動理應從公司本身找原因。近年來,平安基金人才流動性加劇,似乎陷入人才“搶奪”怪圈。僅2019年至今,就有2位副總經理及6位基金經理離任。在投研人才頻頻出走下,平安基金並未坐以待斃,而是通過從其他基金公司或是證券公司“挖人”爲自身“補血”。2019年期間,平安基金新上任8位基金經理,但其中6人爲新手,擔任基金經理的時間尚不足1年,相關基金的未來業績或難保障。
近年來,平安基金規模開始爆發式增長,但資産比例卻嚴重失衡,規模完全依賴固收産品撐面子,權益基金占比則少得“可憐”。截至2019年末,平安基金總規模已突破3,000億元,但近3年來,該公司旗下權益産品規模占比均在一成以下。權益産品不受重視,疊加基金經理頻繁變更,平安基金旗下權益基金的業績著實堪憂。
一、平安基金旗下科技主題基金坐“冷板凳”,“無奈”延長募集
今年初,在科技股強勢上漲帶來的賺錢效應影響下,基金發行迎來一波陽春行情,而科技主題基金更是獨領風騷,“爆款基”和“日光基”屢屢刷屏,易方達高端制造、東方紅啓東三年持有混合、鵬華科技創新、交銀科銳科技創新等多只産品均單日“秒光”。
由于實際認購資金遠遠超過募集規模上限,許多新基金還啓動了按比例配售的原則。
然而,自3月份以來,股市進入調整期,市場波動給新基金的發行帶來了較大影響,投資者熱情不再。基金提前結束募集的現象也逐漸消失,即便是之前炙手可熱的科技類基金也遇冷,平安基金旗下就有一只科技主題基金坐上了“冷板凳”,成爲今年首只延長募集的科技類基金。
3月20日,平安基金在其官網發布關于平安科技創新3年封閉運作靈活配置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延長募集期的公告,平安科技創新3年封閉混合原定募集截止日爲2020年3月20日,現決定將該基金募集截止日自2020年3月20日延長至2020年4月3日。
當前股票市場較爲動蕩,科技股調整幅度擴大,部分投資者會選擇落袋爲安,導致新基金發行遇冷。不過,市場震蕩或許只是平安科技創新3年封閉混合延長募集期限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平安基金旗下的其他科技類基金的業績表現也對平安科技創新3年封閉混合的募集有一定影響。
此前,平安基金發行的另一只科技類基金平安智慧中國(001297)就有業績不佳的前例。該基金成立于2015年6月,但截至2020年3月26日,該基金成立以來已累計虧損超過30%,累計單位淨值僅余0.681元。業績欠佳也直接導致該基金遭遇投資者贖回,目前其規模已從發行時的18億元縮水到6億元。
然而,在當前科技主題基金熱度銳減的局面下,疊加平安基金此前發行的科技類産品業績不佳的前例,平安科技創新3年封閉混合未來“表現”或不樂觀。
平安科技創新3年封閉混合並非平安基金今年內第一只延長募集期限的産品。此前,平安創業板ETF聯接也曾公告稱將募集截止日自2020年3月13日延長至2020年3月20日,該基金合同已于3月25日生效,A份額與C份額的首募規模分別爲1.92億份、0.65億份。
而在剛剛結束的2019年,平安基金更是成爲基金募集延期的“重災區”。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平安基金旗下至少有11只基金延長募集期限(各份額合並計算),涉及8只債券型基金、3只混合型基金。
更早之前,2018年平安基金還曾有3只基金發行失敗,分別是平安鼎誠定開、平安智多鑫A、平安鼎興定開A。
二、離職潮VS“補血式”挖人,平安基金陷人才搶奪怪圈
對于基金公司而言,人才作爲核心資源,對公司的發展往往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常言道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若基金公司無法提供令人滿意的考核與激勵空間,留住人才就會有一定難度。
近年來,平安基金人才流動性加劇。據同花順iFinD數據,僅2019年至今,平安基金就有2位高管及6位基金經理離任。而無論是管理人才還是投研人才的不穩定,對于基金公司而言均會産生或大或小的影響。
平安基金離任的2位高管均系副總經理,其中汪濤于2020年2月28日因個人原因離任。汪濤有較爲豐富的銀行從業經驗,曾任職于彙豐銀行上海分行、新加坡華僑銀行、渣打銀行、甯波銀行總行等,也曾任永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督察長,其于2015年6月至2020年2月28日任平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平安基金另一位副總經理付強于2019年8月19日因工作調動離任。付強有較爲豐富的證券、基金行業從業經曆,曾任職于中國華潤總公司、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申萬巴黎基金管理公司、安信證券、嘉實基金管理公司等,其于2017年1月20日至2019年8月19日任平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除了副總變更以外,2019年至今,平安基金還有6位基金經理離職,分別是傅浩、曹力、申俊華、鄧翔、施旭、李憲。
上述6人之中,當屬申俊華在平安基金的資曆最老,此人曾在中國中投證券有限責任公司擔任固定收益研究員,2012年即加入平安大華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曆任固定收益分析師、基金經理、固定收益投資中心副總監。在平安基金任職期間,申俊華的最佳基金回報爲18.83%。
另一位基金經理曹力,于2014年9月加入平安基金,2019年4月10日離職。在加入平安基金前,曹力曾在華泰聯合證券研究所任高級研究員,並連續兩年獲得新財富金融工程最佳分析師團隊冠軍,連續四年進入前三名。但在平安基金期間,曹力所管理的3只混合型基金業績並無亮點可尋,其中2只基金任職回報低于3%。
此外,鄧翔、傅浩于2016年先後加入平安基金,且均擔任投資研究部投資經理。但是兩人在平安基金擔任基金經理期間,所管理的基金業績均表現較差。鄧翔僅管理過平安新鑫先鋒這1只基金,自2016年7月19日起,一直到其2019年4月19日從平安基金離職,近3年時間鄧翔任職回報約爲-20%。傅浩管理的2只混合基金任職回報也均在-16%左右。
近一年時間內2位高管與6位基金經理離職,這對于平安基金而言,損失不可謂不重,而平安基金又是如何應對人員流失的?
據《金證研》滬深金融組觀察,人員迅速流失的同時,平安基金選擇了“挖人”方式以補血。
2019年期間,平安基金新上任8位基金經理,分別是張曉泉、韓克、呂振山、代宏坤、蘇甯、張文君、高莺、劉潔倩。其中,部分基金經理系從其他基金公司或證券公司“挖來”的人才。
不過,需要關注的是,平安基金2019年新上任的8位基金經理中,呂振山、張文君、高莺、劉潔倩、代宏坤、蘇甯這6位基金經理均是新手,至今擔任基金經理的時間均不足1年。代宏坤、蘇甯的任職時間甚至不足百天,大範圍任用新手基金經理,相關基金的未來業績或難保障。
對于平安基金來說,一邊是高管與基金經理頻頻流失難以掌控,另一邊則是補血式的“挖人”現象,新舊基金經理的更替間,平安基金能否站穩腳跟?又是否會陷入人才爭奪的怪圈?
三、權益産品“涼涼”連續三年規模不足一成,今年內超四成虧損
從渠道角度來看,平安基金早在成立之初便有較大的先天優勢。彼時,平安集團已擁有龐大的客戶群體和銷售團隊,且平安證券、平安銀行均有基金銷售的資格與經驗。
近年來,平安基金規模開始爆發式增長,並在2017年上半年末規模首次突破千億元,2017-2019年,該公司管理規模分別爲1,794億元、2,878億元、3,496億元。
雖然近3年平安基金總規模增長有目共睹,但事實上該公司資産嚴重失衡,規模完全依賴固收産品“撐面子”,權益基金規模占比少得可憐。
2017-2019年,平安基金貨基規模分別爲1,607億元、2,136億元、2,028億元,債基規模分別爲55億元、619億元、1,256億元,固收類産品占總規模比例分別爲92.64%、95.73%、93.94%。
也就是說,近3年來,平安基金旗下權益産品規模占比均在一成以下。
權益産品不受重視,加上基金經理頻繁變更,平安基金旗下權益基金的業績或將堪憂。
據同花順iFinD數據,截至3月26日,平安基金旗下超過四成主動權益基金今年內業績虧損,平安股息精選滬港深年內跌幅更是超過10%,該基金近2年、近1年及近半年的階段漲幅也欠佳,分別爲-5.99%、-2.23%、-7.13%,在同類排名中較爲落後。
本文源自金證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