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複旦版
中國醫院百強榜
11月20日下午1:30,《2020年度中國醫院綜合排行榜》和《2020年度中國醫院專科聲譽排行榜》發布,全國共有100家優秀醫院進入“複旦版排行榜”,全國綜合排名中,江蘇省共有5家醫院上榜。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位居百強醫院第58位。重症醫學科位列全國第二;放射科位列全國第九;腎內科獲提名。
01
全國綜合排行榜
中大醫院位列全國綜合排行榜第58位。
02
專科綜合排行榜
重症醫學科
中大醫院重症醫學科位居全國專科綜合排行榜第二。
放射科
中大醫院放射科位居全國專科綜合排行榜第九。
03
專科聲譽排行榜
重症醫學科
中大醫院重症醫學科位列全國專科聲譽排行榜第二。
中大醫院重症醫學科位列華東區專科聲譽排行榜首位。
放射科
中大醫院放射科位列全國專科聲譽排行榜第十。
腎髒科
中大醫院腎髒科獲全國專科聲譽排行榜提名,排名第三。
風采展示
重症醫學科
科室風采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重症醫學科是首批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國家/江蘇省重症醫學質量控制中心、國家重大疫情救治基地、江蘇省重症醫學診療中心、江蘇省臨床重點專科、江蘇省重症醫學重點實驗室、東南大學“雙一流”建設學科。是集醫教研爲一體的,具有突出優勢的國內重症醫學高峰學科,一直引領我國重症醫學的發展。先後入選“國家疑難病症診治能力提升工程項目”和“5G+醫療健康應用試點項目”。
在學科帶頭人邱海波教授及楊毅教授的帶領下,經過長期的探索形成系列臨床診療規範、指南在全國得以廣泛推廣;牽頭構建的國家重症醫學質控體系不斷完善,制定並頒布國家重症醫學質控指標體系;經過10余年的學科建設和信息化建設,現已建成現已建成全國領先,華東地區最大的臨床診療中心,輻射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年輻射救治重症患者10000余例。學科建立了立足江蘇輻射全國20余個省120余市的200多家醫院的重症醫學專科聯盟;實現了專科同步查房、同步培訓、實時指導等,多從層次多角度不斷推進我國重症醫學臨床治療水平的不斷提升。
越是危急越擔當,越是艱險越向前。近年來,重症醫學科在抗擊“非典”疫情、汶川地震救援、抗擊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等重大醫療救治面前,擔負起國家醫療救治專家組負責單位的重要職責,在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醫療救援工作中發揮著引領性作用。
特別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重症醫學科在學科帶頭人邱海波教授、楊毅教授率領下,屢次白衣執甲,爲國出征,學科多位醫護專家分別擔任中央指導組專家組成員、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醫療救治專家、國家衛健委專家組專家,第一時間聞令而動,轉戰鄂、蘇、黑、吉、新、遼、冀、滇、閩、甘等地多線聯合作戰,充分發揮國家隊一流學科的綜合優勢,提出應對良策、制定診療方案、深入紅區指導、現場救治處置,圓滿完成國家賦予的神聖使命。團隊全體成員勠力同心,堅守各自陣地,在大疫大考面前有勇有謀,展示出硬核實力,爲江蘇乃至全國抗疫作出了突出貢獻,受到了江蘇省和國家隆重表彰。重症團隊用出色的表現踐行了偉大的抗疫精神,以精湛醫術、大愛情懷和無私奉獻的精神完美诠釋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真正內涵。
學科緊扣應急重症的關鍵問題,凝練主攻方向,致力于多器官功能損傷的臨床與基礎科研及轉化工作。針對重症醫學發展的發展趨勢和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對重症醫學的需求,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學科優勢。多器官功能障礙的病因與早期診斷、多器官功能障礙的發病機制、多器官功能障礙的免疫調控及精准化治療和重症醫學臨床及生物大數據平台的建設及轉化應用等研究方向都已形成平台規模。近年來承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課題、國家重點項目及面上/青年項目等省部級以上課題70余項。研究成果在包括世界頂尖醫學期刊NEJM,及重症醫學頂刊AJRCCM、CCM等發表,近5年發表SCI收錄期刊200余篇。學科研究成果先後獲得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中華醫學科技獎等省部級以上科研獎勵十余項。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重症學科始終以打造我國重症醫學高峰平台,推動我國重症醫學同質化提升爲己任。紮實建設,構建重症醫學臨床救治、重症醫學人才培訓、重症科研轉化和重症醫學信息平台爲一體,服務全國的重症醫學中心。向著建設“世界一流學科”的宏偉目標努力奮進。
學科帶頭人
邱海波,醫學博士,東南大學首席教授(二級)、主任醫師、博導、長江學者,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江蘇省優秀領軍人才,東南大學副校長。
邱海波
國家重症醫學專業醫療質量控制中心主任、中華醫學會重症醫學分會第三屆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重症醫師分會副會長、中華重症醫學電子雜志總編輯、美國重症醫學雜志(CCM)中文版總編輯。
推動我國重症醫學學科的建立和規範性發展。建立呼吸功能障礙與呼吸支持關鍵技術規範與推廣,與國際平台接軌;參與編撰我國重症醫學各類規範、指南20余項;建立了以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爲中心的區域性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華東地區並輻射全國的快速反應團隊;通過完善重症醫學診療流程、臨床路徑和關鍵生命支持技術規範,出版了《重症醫學:規範.流程.實踐》;完成重症醫學網絡平台整體框架的構建,建立“雲重症”平台,通過互聯網+的模式,將先進的技術下沉到基層醫院,帶動了各層次醫院重症醫學的整體發展,讓更多的重症患者能夠得到科學、規範的診療服務。
在國家重大突發事件的重症患者救治領域,發揮領導性和引領性作用。先後作爲國家級及省級專家組組長參與非典疫情救治、汶川地震救援等20余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救援工作,爲救治重症患者作出了重要貢獻。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後,他立即奉命奔赴武漢,作爲中央赴武漢指導組專家組成員、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救治專家組成員參與抗疫戰鬥,制定了一系列危重患者的診療規範流程,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戰略意義的建議並被采納,切實發揮了中央指導專家的中流砥柱作用,爲打贏防控的人民戰爭做出了重要貢獻。
長期從事ARDS/sepsis發病機制與治療的臨床和基礎研究,主持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及面上項目,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衛生部重大行業專項等省部級以上課題40余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排第六),教育部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排第一),中華醫學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排第一),江蘇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排第一)。發表論文400余篇,其中SCI檢索論文近200篇,他引3000余次。部分論文發表在NEJM,Intensive Care Med,Clin infect Dis,Crit Care Med,Crit Care,Anesthesiology等專業頂級期刊及專業Q1期刊。先後榮獲全國抗疫先進個人、全國優秀共産黨員、全國道德模範、全國抗震救災模範、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全國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優秀共産黨員、全國師德先進個人、全國衛生計生系統白求恩獎章、全國最美醫生、全國醫德標兵、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等榮譽稱號。
楊毅,博士生導師,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江蘇省重症醫學重點實驗室常務主任,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楊 毅
江蘇省“333”人才工程第二層次優秀人才、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創新團隊帶頭人,獲中國女醫師協會五洲女子科技獎、教育部自然科學二等獎、中華醫學科技二等獎、江蘇省科技進步二等獎、江蘇省醫學科技二等獎等科研獎勵10余項。現任中華醫學會重症醫學分會 常委兼秘書長、中國女醫師協會重症醫學專委會主任委員、江蘇省醫學會重症醫學分會主任委員、江蘇省醫學會創傷醫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中華重症醫學電子雜志》 副總編輯。
楊毅教授作爲國家/省級專家參與曆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並多次擔任組長。在2020新冠肺炎疫情中擔任江蘇省衛健委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副組長、重症醫學組組長,率先探索出一套有效的患者管理方法和治療手段。後作爲國家衛健委專家組專家赴吉林、黑龍江、新疆等地參加抗疫,把經驗帶到全國,爲全國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救治工作做出了重要貢獻,並向全球新冠肺炎患者救治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長期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常見多發病防治”,開展重症患者器官功能支持和修複的基礎及臨床研究,爲重症患者救治提出了一系列創新診療策略,在國際上收到廣泛認可。研究工作獲科技部重點研究計劃、新藥創制專項以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累計發表 SCI 論文100余篇,包括《Lancet Digital Health》《Critical Care》《Crit Care Med》等臨床醫學及重症醫學領域高質量期刊論文,主編著作11 部。
放射科
科室風采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是江蘇省唯一教育部直屬“985”、“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附屬醫院,醫院創建之初便設立了放射科,我國老一輩著名放射學家榮獨山、邱煥楊、張秉彜、蔡錫類等教授爲學科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經過八十余年尤其是近十年的建設,中大醫院放射科高速發展,醫學影像學專業排名榮登第一層次A+(2021軟科),位居中國放射專科綜合排行榜第八名(2019複旦版)。已獲批:國家重點臨床專科(2013)、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019)、重大疾病智慧診療學科創新引智基地(2020)、江蘇省臨床醫學研究中心(2013)、江蘇省臨床重點專科(2015)、江蘇省臨床醫學中心(2016)、江蘇省醫學影像質量控制中心(2004)、江蘇省介入診療中心(2010)、江蘇省分子影像與功能影像學重點實驗室(2007)、江蘇省重點學科(2006至今)、江蘇省優勢學科(1-3期,2011至今)、江蘇省品牌專業(1-2期,2015至今)。
1989年科室引進江蘇省首台磁共振掃描儀,2007年安裝國內首台7.0 T Micro磁共振。近期引進了多台高端 CT、MRI、PET/CT等設備,又使得中大醫院放射科增添了飛翔的翅膀、駛上了更快的車道。學科已形成了鮮明的技術特色與優勢,以影像診斷學、介入放射學、分子影像學等爲主要研究方向。
近年來,學科獲得多項重要科研項目,包括973項目(首席科學家)、863項目、國家變革性技術項目、工信部項目、國家傑出青年基金項目、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儀器/重點/重大/國際合作項目等10余項。近年來學科發表論文400余篇,包括Lancet Oncology, JACC, PNAS, Radiology等重要期刊,授權中國和國際發明專利10余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中華醫學科技一等獎1項等。
在學科帶頭人滕臯軍院士和居勝紅教授的帶領下,學科的影響力不斷擴大。目前,學科已形成了一支高學曆、結構合理、富有活力的學術梯隊。已獲得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國自然基金委創新群體、“六大人才高峰”創新團隊。有介入放射專業首位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973首席科學家1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人,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人,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1人,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第一、二、三層次培養人才各1人,江蘇省科教強衛工程傑出人才1人,江蘇省興衛工程醫學領軍人才1人,重點人才2人。
學科成員在國內外各級專業學會中擔任重要職位,學術地位及臨床水平得到廣泛認可。包括:中國醫師協會介入醫師分會會長,亞太介入放射學會(APSCVIR)主席(2016-2018),中華放射學會副主任委員(2011-2017)、常務委員暨繼教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放射學會腹部專委會副組長,中國醫師協會放射醫師分會副會長、常務委員、委員,江蘇省醫學會放射學分會主任委員,江蘇省醫師協會放射醫師分會會長、中國醫師協會放射粒子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國家衛計委介入診療規範化專家組共同組長,國家衛計委肝癌診療規範化專家組副組長,中國抗癌協會放射粒子分會主任委員等。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放射科始終秉承“厚德、精業、敦行、至善”的精神,重視醫、教、研協同發展,銳意進取,止于至善,相信在全體科室成員的努力下定會再創輝煌!
學科帶頭人
滕臯軍,中國科學院院士,現任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院長和介入中心主任,江蘇省分子影像與功能影像重點實驗室主任,醫學博士、主任醫師、東南大學首席教授、博士生導師。還擔任中國醫師協會介入醫師分會會長、亞太心血管與介入放射學會前任主席。
滕臯軍
滕臯軍教授從事醫學影像與介入放射臨床、教學、科研工作近40年,爲中國介入放射學發展作出了開創性和持續性貢獻,特別是在肝癌、外周血管及脊柱等領域的介入治療有突出成就。他紮根臨床一線,首創了10余項介入新技術,完成了數以萬計的介入手術。他發明和創制了放射性粒子支架以及支架植入相關技術和理論,大幅度提升了惡性腫瘤導致的食管、膽管、門靜脈及氣道梗阻患者的生存時間和生活質量;他建立的膽汁漏出導致經頸靜脈肝內門靜脈分流術(TIPS)支架再狹窄的新理論,爲新型支架的研發與廣泛應用于治療門靜脈高壓症奠定基礎。作爲分子影像學的開拓者,他發展了多項分子和功能影像新技術與新應用,並與介入技術融合,引領介入學科發展前沿。研究成果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發表論文200余篇,授權中國和國際發明專利10余項。
由于滕臯軍教授對國際介入放射學的貢獻,他相繼被歐洲心血管介入放射學會、美國介入放射學會、亞太心血管與介入放射學會授予最高榮譽獎。同時,他還榮獲了中國醫師獎、衛生部和鐵道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等榮譽。
居勝紅,東南大學醫學院副院長,首席教授、博導,附屬中大醫院影像科主任,主任醫師。是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負責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獲得者。
居勝紅
主持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重大研究計劃(重點支持)、面上項目等國家重點課題10余項。以第一作者/通訊作者發表論文100余篇。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江蘇醫學科技一等獎、江蘇省科技進步二等獎、江蘇省醫學新技術引進獎一等獎等獎項10余項。
現任中華放射學會常委、中國放射醫師協會常委、教育部高等學校醫學技術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江蘇省放射學會副主委,江蘇省放射醫師學會常委,亞洲腹部影像學會執委。獲中華放射學會年度金獎、全國“住院醫師心中好老師”、江蘇省第五期“333高層次人才”、江蘇省優秀教育工作者、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等榮譽。
腎髒科
科室風采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腎髒科始建于1979年, 2002年成立東南大學腎髒病研究所。1998年與英國Cardiff大學腎髒病研究所結爲國際腎病學會首批腎髒姐妹中心,2004年被評爲江蘇省省級臨床重點專科和國家臨床藥理學試驗專業科室,2007年成爲國際腎病學會首批優秀腎髒姐妹中心,2011年被評爲江蘇省醫學重點學科,2013年成爲衛生部指定全國縣級醫院血液淨化培訓基地,2014年成爲江蘇省腎髒病臨床研究中心,2016年成爲中國醫促會首批全國血液透析示範培訓基地,是東南大學博士學位授予點和博士後流動站,國內著名的腎髒病臨床診治、教學和科研中心。
學科帶頭人劉必成教授是東南大學首席教授(二級)、博士(後)導師,國內著名腎病專家。現任中華腎髒病學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腎髒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生理學會腎髒生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人工器官分會副主任委員、華東腎髒病協會主任委員,江蘇省醫院管理協會血液淨化中心分會主任委員,曾任江蘇省腎髒病專科分會主任委員等職務,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醫學科學部專家評審組成員、國家衛健委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江蘇省突出醫學成就獎獲得者,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學科帶頭人張曉良教授是英國Cardiff大學醫學博士、博士生導師,現任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腎髒內科主任。現任江蘇省中西醫結合腎髒病分會主任委員、蘇皖贛血管通路聯盟理事長、中國腎髒病大數據應用創新聯盟常務副理事長、中國醫學教育學會腎髒病分會全國常委、江蘇省醫師協會腎髒病分會副會長、南京醫學會腎病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中藥協會腎病中藥發展分會全國委員、江蘇省醫學會腎髒病分會常委。先後獲得國家教育部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江蘇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中華醫學科技三等獎項。獲得校級教改項目多項,開創PBL教學法和針對留學生的全英文教學,多次獲得東南大學醫學院及中大醫院優秀教師、臨床教學獎、住院醫師規培優秀導師、優秀住培基地主任等稱號,2019年度獲得全國優秀住培基地主任稱號。
學科現管理一院三區(鼓樓、江北、溧水),設有病床125張,血液透析床260張。學科寬敞明亮,布局合理,設施先進,擁有國內設施一流的超大型透析中心、獨立先進的腎髒病理診斷中心和腎髒病臨床和基礎研究室。學科技術力量雄厚,現有博士生導師7名,碩士生導師8名,正高5名,副高6名,留學歸國人員12名,博士20名。具有開展各種腎髒病臨床診治、腎髒病理學診斷及相關基礎科學研究的優良條件。主要研究方向爲慢性腎髒病、糖尿病腎病、高血壓腎損害、血液透析並發症等疾病機制及診治新技術。
近年來,學科先後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重大國際合作項目、面上項目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0余項,”973″、科技部支撐計劃以及江蘇省醫學科技專項等省、部級課題20多項,累計科研經費6000多萬元。近年來累計發表論文600余篇,其中在Science Advances、JASN、KI、Cell Death Differ、Theranostics、N Engl J Med(共同作者)、Lancet等本領域頂級期刊發表SCI收錄論文190多篇,主(參)編著作40余部,申請和獲得國家專利5項。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等省部級一等獎三項、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等省部級二等獎三項、江蘇省新技術引進一等獎等成果6項,其他省部級獎勵5項。先後培養畢業博士後、博士、碩士研究生100余名,多名畢業生受聘于美、英、加、澳等著名大學及複旦大學、南京大學、協和醫院、301醫院、軍事醫學科學院等國內衆多著名醫院和研究機構工作。是國內著名的腎髒病臨床、教學和科研中心。
學科高度重視與國內外學術機構的學術交流,先後與英國Cardiff大學、Sheffield大學、美國Duke大學、Utah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建立緊密學術聯系,連續多年舉辦腎髒纖維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和血液淨化國家級繼續教育項目。
學科帶頭人
劉必成,現任東南大學醫學院院長,江蘇省腎髒病臨床研究中心主任,東南大學腎髒病研究所所長、教授(二級)、主任醫師,東南大學首席教授,博士(後)導師,醫學博士。1995-1997年在英國Sheffield大學腎髒研究任國際腎病學會研究員(ISN fellow)。
劉必成
主要學術兼職:中華醫學會腎髒病學會副主任委員,中國腎髒生理學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腎髒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血液淨化分會副主任委員,華東地區腎病協會主任委員,江蘇省醫院管理協會血液淨化中心分會主任委員等,曾任江蘇省醫學會腎髒病學分會主任委員,擔任《Chin Med J》《JCMM》《Kidney Disease》《中華腎髒病雜志》《腎髒病透析移植雜志》等雜志編委,《ACS Nano》《Cell Death Differ》《J Am Soc Nephrol》《Kidney International》《Am J Kidney Dis》《Theranostics》《Nephrol Dial Transplant》《Am J Nephrol》《Acta Pharmacol Sina》等多種SCI收錄期刊審稿人,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首席科學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醫學科學部專家評審組成員、國家及省部級、重大項目及科技成果及人才項目評審專家等。主編《Renal Fibrosis:Mechanisms and Therapies》《腎髒纖維化基礎與臨床》等著作6部,參編(含副主編)著作40余部。累計發表SCI收錄論文172篇,總影響因子>900。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中華醫學科技一等獎等成果多項。榮獲國家衛健委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從事腎髒病臨床、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34年,對糖尿病腎病、腎功能衰竭有較深入研究。擅長腎病綜合征、糖尿病腎病、IgA腎病、狼瘡性腎炎以及慢性腎功能不全診治,對腎科疑難複雜病例診治具有十分豐富的臨床經驗。
張曉良,主任醫師、英國Cardiff大學醫學博士、博士生導師,現任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腎髒內科主任、東南大學腎髒病研究所副所長。
張曉良
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四項、江蘇省重點研發計劃(社會發展)一項、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一項、江蘇省重點人才項目一項、江蘇省臨床醫學研究中心(BL2014080)項目子課題一項、中央高校及省級高校創新項目三項,指導博士及碩士研究生40余名。發表專業研究文章60余篇,其中SCI文章40余篇,編寫教材專著多部。曾任第八屆中華醫學會腎髒病學分會全國青年委員,現任江蘇省中西醫結合腎髒病分會主任委員、蘇皖贛血管通路聯盟理事長、中國腎髒病大數據應用創新聯盟常務副理事長、中國醫學教育學會腎髒病分會全國常委、江蘇省醫師協會腎髒病分會副會長、南京醫學會腎病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中藥協會腎病中藥發展分會全國委員、江蘇省醫學會腎髒病分會常委、江蘇省醫院協會血液淨化中心分會常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評審專家,任7項學術及科技社會專家庫成員。先後獲得國家教育部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江蘇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中華醫學科技三等獎項。教學中勇于創新,獲得校級教改項目多項,先後擔任本科生、研究生理論教學,開創PBL教學法和針對留學生的全英文教學,多次獲得東南大學醫學院及中大醫院優秀教師、臨床教學獎、住院醫師規培優秀導師、優秀住培基地主任等稱號。2019年度獲得全國優秀住培基地主任稱號。
主要研究方向:1.炎症細胞在腎髒纖維化中的作用機制;2.維生素D對糖尿病腎髒病的保護作用及其機制;3.慢性腎髒病患者鈣化防禦的基礎與臨床研究;4.細胞遷移小體(Migrasome)的細胞生物學研究;5.血液透析慢性並發症防治研究。
臨床業務專長:1. 鈣化防禦早期診治;2.糖尿病腎病防治;3.難治性腎病綜合征的診治;4.血液透析中心管理、血液淨化新技術及並發症防治;5.造影劑腎病的防治;6.腹膜透析治療及並發症防治; 7.慢性腎功能不全的一體化治療;8. 腎髒病理診斷與鑒別診斷。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發展概況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始建于1935年,其前身爲中央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曆經第五軍醫大學附屬醫院、解放軍第84 醫院及南京鐵道醫學院附屬醫院等幾個重要曆史階段。
韶光流轉八十六載。中大醫院曆史上名家輩出,戚壽南、姜泗長、張滌生、牟善初、陰毓璋、王士雯、賀林、楊煥明等衆多院士和專家學者曾在此校園求學或執教,奠定了豐厚的文化底蘊和笃學重研的傳統。經過幾代人艱苦卓絕的奮鬥,中大醫院現已成爲集醫療、教學、科研爲一體的大型綜合性教學醫院,是江蘇省唯一教育部直屬“雙一流”“985”“211”工程重點建設的大學附屬醫院,也是江蘇省首批通過衛生部評審的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
中大醫院目前擁有一院兩區,現有編制床位2499張(含江北院區)。年門急診量203萬人次,年出院病人10.6萬余人次。擁有高級職稱人員413人,博士365人,碩士673人,博士生導師、碩士生導師181人次。醫院擁有中國科學院院士一名及一批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江蘇省醫學領軍人才和江蘇省醫學優秀重點人才等各級人才工程專家和享受政府特殊津貼者,共計120余人次,在全國及省級專業學會中擔任要職的專家100余人次。
醫院擁有國家臨床重點專科:重症醫學科、醫學影像學;江蘇省優勢學科:醫學技術學;江蘇省重點學科:臨床醫學;江蘇省臨床醫學研究中心:醫學影像與介入放射、腎髒病;江蘇省專科(病)診療中心:重症醫學中心、介入放射診療中心;江蘇省臨床醫學中心: 醫學影像與介入放射診療臨床醫學中心;江蘇省醫學重點學科: 重症醫學、腎髒病學、心血管病學、血液病學;江蘇省臨床重點專科(27個):介入放射科、普通外科、心血管內科、骨科、血液內科、急診醫學科、消化內科、腎髒內科、神經內科、內分泌科、麻醉科、腫瘤科、重症醫學科、整形外科、病理科、兒科、婦産科、醫學影像科、泌尿外科、呼吸內科、老年醫學科、藥學、超聲診斷科、醫學檢驗科、心理精神科、康複醫學科、神經外科;博士後科研流動站:臨床醫學;Ⅰ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臨床醫學;13個校級研究所,形成了一個較爲合理的學科梯隊。
近年來,與東南大學高水平學科交叉、集成,科研創新能力不斷提升,取得一批國家級、標志性的科研項目和成果,課題經費、科研成果與高水平論文數量均創曆史新高。近五年累計獲得各級各類課題600余項。其中主持國家重大科技專項1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5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科研儀器研制項目1項、重點項目4項、傑出青年基金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0余項。累計發表論文2500余篇,其中SCI收錄近1200篇。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獎勵14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合作1項),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4項,江蘇省科學技術獎8項(合作2項)。授權專利46項,其中,發明專利17項,實用新型專利28項,外觀設計1項。
長期以來,醫院不斷提升醫療質量,積極應用醫療新技術,轉變護理理念,爲廣大群衆提供了優質、高效、便捷的醫療服務。尤其在重症醫學、影像診斷、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療、血液淨化、脊柱病變微創治療、造血幹細胞移植、小耳畸形再造、中風治療、新生兒重症搶救等多方面居國內先進行列,有的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同時在分子影像、卒中後憂郁、器官纖維化、急性肺損傷等機制的基礎研究方面形成特色。醫院現有萬元以上醫療設備3100余台,擁有達芬奇手術機器人、512層CT、PET-CT、3.0T MRI、1.5T MRI、平板DSA、直線加速器、數字化乳腺機、3D腹腔鏡等高精尖設備。
近年來,中大醫院充分發揮重症醫學科等高峰學科的引領作用,在抗擊“非典”疫情、汶川地震救援、抗擊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等重大醫療救治工作中,擔負起醫療救治的重要使命,在國家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醫療救援工作中發揮著引領性作用。特別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以中大醫院重症醫學科爲首的抗疫團隊,屢次白衣執甲,爲國出征,重症醫學科多位醫護專家分別擔任中央指導組專家組成員、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醫療救治專家、國家衛健委專家組專家,轉戰鄂、蘇、黑、吉、新、遼、冀、滇、閩、甘等地多線聯合作戰,充分發揮國家隊一流學科的綜合優勢,圓滿完成國家賦予的神聖使命,爲江蘇乃至全國抗疫作出了突出貢獻,受到了江蘇省和國家隆重表彰。
醫院不斷加強國際合作和交流,先後與美、德、英、日、法、比利時、新加坡等醫院及醫學院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經常性開展學術交流,定期派出學科帶頭人和學術骨幹參加國際學術會議或出國訪問進修。近年來,醫院先後榮獲國家臨床教學示範中心、江蘇省“文明單位”、南京市“文明單位”、江蘇省“文明醫院”、全國省級醫院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集體、全國首批“百姓放心示範醫院”、衛生部數字化醫院試點示範單位等榮譽稱號。
目前,投入60多億建設的50多萬平米的現代化的中大醫院江北新院區已經開工建設,一期工程預計將于2023年底投入使用。目前,中大醫院一院兩區、70 多家集團醫院的新型發展格局已經形成,3000多名肩負著中大複興使命的中大人正緊跟時代發展步伐,凝心聚力,奮發圖強,開拓創新,爲實現中大醫院新的跨越式、高質量發展而努力奮鬥。
小
編
團
隊
策劃&審核 程守勤
編排 劉敏
配合&校對 王倩
截圖來源 健康界
中大醫院新媒體工作室出品
呵護早産兒,這裏最溫暖……
重磅!滕臯軍教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你不知道的超聲檢查那些事兒……
看了這個MDT門診,8年“強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