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衛拉特蒙古固始汗聯合藏傳佛教格魯派統治青藏高原,因此清朝興起時是通過固始汗與藏族地區建立關系的。蒙古語稱藏族爲土伯特,並稱安多一帶藏族爲唐古特(源于蒙古在成吉思汗時代即開始稱西夏爲唐兀)。清朝早期的文獻稱藏族爲“圖白忒”或“唐古特”,清順治帝時稱藏巴汗爲“圖白忒部落藏巴汗”,稱達賴喇嘛爲“圖白忒部落達賴喇嘛”,這裏的“圖白忒”即源于蒙古語的“土伯特”,而蒙古語的“土伯特”又源于“吐蕃”,即源于藏族的自稱bod。
到康熙帝時,清朝與藏族地區的關系進一步加深,清朝逐步了解到藏族地區各個部分在政治、社會、民族等方面存在許多差異,各部分的名稱也不相同。除繼續用“圖白忒”統稱藏族地區外,清朝將達賴喇嘛、班禅喇嘛所居之地沿用藏族的習慣稱爲“烏思藏”、“衛藏”,後來又由“衛藏”一詞演變爲“西藏”。而英文的Tibet就是由圖白忒和土伯特根據讀音直接翻譯過來。這兩詞的讀音由“吐蕃”而來。
英文Tibet 一詞,在民族稱謂上,Tibet 對應于“藏族”;但是在地域稱謂上,Tibet 有時對應于“西藏”,有時又泛指整個藏族地區,與“西藏”的含義有重大差異。
西藏是漢語的翻譯,西藏以前叫吐蕃國,吐蕃藏語叫【 拖比】(對不起藏語翻譯的不好),意思是高原的意思 所以英文叫tibet由此而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1965年西藏自治區正式建立,西藏一詞即成爲西藏自治區的簡稱,單字簡稱爲“藏”。
擴展資料:
1977年,聯合國第三屆地名標准化會議根據“名從主人”的原則,決定采用漢語拼音爲中國地名羅馬字母拼寫法的國際標准。中國的大多數的地方名稱,一律在英語裏都用漢語拼音,而西藏卻用“Tibet”。
我國有規定,如果這個少數民族有自己的語言,在一些拼寫上就盡量使用本族的語言來拼寫。這是對少數民族文化的尊重。比如:
1、布達拉宮:Potala Palace
2、大昭寺:Jokhang Temple
3、羅布林卡:Norbulinka Monastery
4、哲蚌寺:Drepung Monastery
5、甘丹寺:Ganden Monastery
6、色拉寺:Sera Monastery都是用的藏語音節拼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