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天,小羽的媽媽想帶她去公園玩,可是小羽卻拒絕了。
“你不是早就想讓我帶你去公園玩的嗎?”媽媽感到很奇怪,“好不容易今天我有時間,你怎麽又不去了?"
盡管媽媽的語氣裏已經帶有惱怒了,小羽還是堅定地搖了搖頭。
原來,小羽昨天答應幼兒園同班的小朋友來家裏一起玩遊戲。雖然她的確想和媽媽去公園玩,小朋友也可能不會來,但是她不能對小朋友失信。
‘我約了朋友,”小羽說,“我不能說話不算數。”
“我當是什麽原因呢,算了吧,說不定你的小朋友早就和媽媽去公園玩了,誰還會記得你的約定啊,小孩子說的話有幾句可以當真的。”
聽了媽媽的話,剛才還很堅決的小羽有了一絲的動搖,畢竟,她早就想去公園玩了,今天可是一個難得的機會。
在媽媽的勸說下,小羽放棄了在家等小朋友的打算,和媽媽在公園開心地玩了一整天。
“小孩子說的話有幾句可以當真的。”上面故事中媽媽的這句話,可以說給小羽帶來了非常不好的影響。孩子是單純的,也是易受其他因素影響的,特別是朝夕相處的父母。所以,孩子是否言而有信,與父母的教育有直接的關系。如果你希望孩子日後能夠誠實守信,那麽,你就要以身作則,教會孩子恪守信用。
孔子說過:“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意即信用是爲人根本,不講信用,難以在社會上立足。守信可以說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應讓孩子懂得:人活在世上,必然要同周圍的人們打交道,然而,同學與同學之間、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與友情,是需要信用來維系的。古往今來,人們痛恨爾虞我詐、輕諾寡信的行爲,崇尚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驷馬難追,說話算話的君子作風。只有恪守信用的人,才有可能交到知心的朋友。
所以,作爲孩子的家長應該把培養孩子守信的習慣納入素質教育範疇,從小給孩子以嚴格的守信教育。
父母教給孩子言而守信,實際上也就是在教孩子如何做人。
家長如果向孩子許了諾,到最後就一定要兌現。對于一時不能兌現的,要向孩子解釋清楚不能兌現的原因,取得孩子的理解與信任,並約定兌現的時間。家長如果遵守諾言,那麽自己的孩子才能學會守信。
應該提醒孩子對諾言的責任,許諾前要三思,並且及時提醒孩子兌現諾言。同時也不可因爲被許諾的人似乎也不在意,就對自己的諾言放任自流。如果多次這樣的話,孩子就會認爲不守信也不會有什麽不良後果,就會輕視諾言。
另外,家長還要注意避免逼孩子許下不可能兌現的諾言。因爲這種行爲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是非常不利的。一方面他學會了使用大而空的諾言取悅別人,另一方面許下這種不能兌現或者很難兌現的諾言,將會使諾言的威嚴和重要性在孩子心中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