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問女人穿什麽服裝,最讓人感覺身姿曼妙、婉約妖娆,旗袍絕對算一個,因爲,它真的修身啊。
客觀地說,僅就襯托女性身姿來說,排第一位的,除了旗袍,還有誰?
正因爲此,在很多大型的國際舞台上,除了露肉的禮服之外,大旗袍絕對是一枝獨秀的存在。
比如範冰冰在戛納電影節穿的這身黃龍改良旗袍,就絕對亮瞎了一衆歪果仁的钛合金狗眼。
此外,劉濤、金星、迪麗熱巴、唐嫣、倪妮等人,也都是旗袍的粉。
而正是由于各位大腕兒在國際舞台上不斷穿旗袍亮相,以至于在國際場合,很多人認爲:旗袍=國服。
但是,很快就有人說了:旗袍是滿服改良而來的,哪裏有資格當國服?
中國國服到底是啥?
先說下國服這東西,相信大家心裏都有點數:日本和服、韓國高腰裙、印度紗麗、越南奧黛、東南亞的薩龍、蘇格蘭的褲裙、荷蘭的木鞋……
但中國嘛?實在有點不好意思:咱們真就沒有明文規定國服是什麽。
唯一跟國服沾邊的是1929年,國民政府頒布的《服制條例》中,規定公務人員必須穿著中山裝、旗袍等國服。
中山+旗袍算是那個時代的一種標配,但新中國成立後,這種說法其實不存在了,只是很多人的觀念裏,還是覺得中山和旗袍是國服。
尤其是中山裝,畢竟在中國,凡是帶著中山倆字的,一般都和孫中山先生有關系,中山裝自然也不例外。
接受西方思想比較早的孫中山先生,早些年也是穿過西服正裝的,可是在國服選擇上,孫先生總覺得西服不方便,滿清的馬褂則明顯落後于時代。
于是,日本校服+外置口袋,就成了改良版的中山裝。
這麽看的話,中山裝肯定不能算傳統意義的國服,那麽,旗袍能算麽?旗袍跟旗裝到底有沒關系呢?
旗袍跟清朝的旗裝有關系嗎?
旗袍,顧名思義,很多人想當然認爲,這寶貝當然就是滿洲旗人的袍子嘛,這也是旗袍沒資格當國服的一大爭議。
相對于五千年的中原文明史,滿族人的曆史真的只有那麽一丟丟,真要代表幾千年的中華文明,還真是有點牽強。
畢竟當年孫國父提出的口號就是“驅除鞑虜、恢複中華”,弄半天,咱又把滿清的女裝當國服,是不是有點心理不平衡?
如果從這個角度看,那麽有些小夥伴們的質疑,貌似也不能算是亂噴。
咱先來捋捋旗袍和滿清的關系。
《辭海》是這麽解釋的:旗袍,原爲清朝滿族婦女所穿用的一種服裝。
但對此,很多名家就提出了質疑,比如:王宇清的《曆代婦女袍服考實》 ,就認爲旗袍可以遠溯周、秦、漢、唐、宋、明時代中國婦女所穿的袍子,並不是只有在清代旗女才穿袍服。
卞向陽《論旗袍的流行起源》 則認爲:旗袍是中國馬甲和西方長裙“雜交”結合的優良品種。
民國時代的曹聚仁、李寓一等人,則認爲旗袍源自襖裙。此外,還有認爲旗袍來源于——民國先生們穿的長衫。
一句話:其實,就連時代相連的民國時代,都不清楚旗袍到底是不是滿清服飾。
而且,您仔細看,旗袍和旗人穿的旗裝,區別還是很明顯的:
至于爲啥非要加個“旗”字?坦率地說,這是一種習慣使然:畢竟滿清王朝統治中華大地將近三百年,要說沒影響——那才是鬼話。
自漢至清,漢族女子通常穿的都是“上衣下裳”的“兩截衣”,而清代的滿族女子則習慣穿連體的“通體袍”。
也正是這個習慣,民國風滿滿的連體式女裙,也就被連著稱呼爲“旗袍”了。
換句話說,“旗袍”也就是一種習慣稱呼而已。旗袍和滿清,頂多算是有點關系吧,至于直接淵源嘛——還真算不上。
旗袍——東西合璧産物
有人說旗袍的美在于驚豔桃李,有人說它的美在于複古經典,也有人說它的美在于性感誘惑。
這些說法——都對。旗袍與它的誕生地上海有分不開的關系。
20世紀初,素有古典與前衛結合部的上海,接連受到海外時尚的沖擊。
上海的裁縫們,在吸納時尚、保留經典方面煞費苦心,將西式時裝的裁剪手法、設計理念等諸多元素注入了旗袍之中,最終形成了:多一分則肥,少一分則窄的新式旗袍。
這種修身、掐腰的設計,使得旗袍與人體之間的空間壓縮到盡可能小,緊緊包裹在旗袍裏的女人,更像一支含苞待放的花蕾。
雖然這種整體緊身、開叉外露的設計,已經區別于流雲飛袖的傳統服裝,但是透過旗袍的炫彩、流光,我們仍能深切感受到含蓄典雅、溫婉妩媚的東方韻味。
歲月流年中,深谙流行之道的私家裁縫,剪裁出了一個時代的時尚魅影,旗袍成爲中國風情的經典縮影。
“解釋春風無限恨,名花傾國兩相歡”。《色戒》中的湯唯,《花樣年華》中的張曼玉,《金陵十三钗》中的秦淮名妓,盡顯東方經典之美,堪稱旗袍與影片的互相成全。
有著東方韻味,又兼具西方的性感,中國旗袍在世界的接受度上,算是最高的。
就連很多歐美明星,都在公共場合身著旗袍,比如:伊麗莎白·泰勒、帕麗斯·希爾頓、凱莉·米洛、艾瑪·沃特森、珍妮弗·洛佩茲、比約克、濱崎步……
2008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瑞典女運動員出場服裝選用的就是中國旗袍,新加坡“國父”李光耀、現總理李顯龍父子的夫人,也都以旗袍做爲禮服。
旗袍,堪稱服飾審美上較爲成功的東西合璧産物。
對于西方文化,不盲目崇拜;對于傳統文化,get到其中妙用並且體會、推廣,這才是正確對待本土和外來文化的態度。
近年來,伴隨民族複興,漢服複興的呼聲也是越來越高,隨著漢服運動的興起,自帶仙氣的漢服越來越貼近我們,其更加古老濃厚的東方韻味,也是“漸漸熏得遊人醉”。
到了今天,到底是漢服更美,還是旗袍更靓,竊以爲,漢服是漢民族服飾,旗袍是近現代服飾,“燕瘦環肥”各有千秋。
我們不否認漢服成爲國服,但是也不要過度去噴旗袍,因爲只是不同時期的審美變化的産物。
與其去黑旗袍,說旗袍的緊身、露大腿等與傳統中國的審美不相符,不如多關注一下因爲旗袍在國外給中國帶來的文化影響力。
至于某些網友口中的所謂民族感情,其實,就像“老婆餅裏沒老婆,夫妻肺片裏沒夫妻,獅子頭裏沒有獅子”一個樣,旗袍裏面也沒有旗人、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