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是當今世界離岸金融市場的發源地,也是歐洲貨幣市場的中心。倫敦離岸金融市場的發展除外部原因外,具有自身的重要條件,早期的國際經濟、貿易和金融中心爲離岸金融市場的發展打下了基礎。離岸金融業務的發展始于20世紀60年代,當時,一些跨國銀行爲避免國內對銀行發展和資金融通的限制,開始在特定的國際金融中心經營所在國貨幣以外其它貨幣的存放款業務。70年代,以美元計價的離岸存款急劇增長。到80年代,隨著國際銀行業設施和東京離岸金融市場的建立,離岸金融業務將所在國貨幣也包括進來。區別在于這種貨幣存放僅限于非居民。通常離岸金融都通過離岸金融中心的離岸公司進行。
中國離岸銀行業務始于1989年,經中國人民銀行和國家外彙管理局批准,招商銀行成爲國內第一家試辦該業務的銀行,所憑借的是毗鄰香港的地理位置和根植于中國文化的本土優勢。離岸銀行業務本身是中國人民銀行改革創新的産物,直到現在仍是商業銀行業務的一大亮點。1993年首次在境外發行5000萬美元可轉讓大額浮息存款憑證,爲業務發展提供資金支持。2005年推出專門針對紅籌上市公司的綜合解決方案,服務當時80%以上的紅籌上市公司。2008年開展大宗商品進口貿易融資業務,幫助企業降低經營成本。2015年整合創新“離岸金融十大産品體系”,提供一站式跨境金融服務。2017年6月,在《銀行家》雜志“2017中國金融創新獎”評選中,招商銀行“離岸資本金融”榮獲“十佳金融産品創新獎”。
一般來說,各國的金融機構只能從事本國貨幣存貸款業務,但是二戰之後,各國金融機構從事本國貨幣之外的其他外幣的存貸款業務逐漸興起,有些國家的金融機構因此成爲世界各國外幣存貸款中心,這種專門從事外幣存貸款業務的金融活動稱爲離岸金融。離岸金融(Offshore Finance)是指設在某國境內但與該國金融制度無甚聯系,且不受該國金融法規管制的金融機構所進行的資金融通活動。例如,一家信托投資公司將總部設在巴哈馬群島,其業務活動卻是從歐洲居民或其它非美國居民那裏吸收美元資金,再將這些資金投放于歐洲居民或非美國居民中,該公司便在從事離岸金融活動。從嚴格意義上講,離岸金融也就是不受當局國內銀行法管制的資金融通,無論這些活動發生在境內還是在境外。如美國的國際銀行業設施(IBF)和東京離岸金融市場的業務活動等,均屬離岸金融。
縱觀全球,離岸金融中心大多是島嶼或“飛地”。一方面與大陸國家在地理上有隔離,另一方面又都與一個強大的經濟體系較近。如今最主要的離岸金融中心幾乎全在島上,如英屬維京群島、開曼群島、巴拿馬、百慕大、新加坡等。可以說,對金融機構保持嚴格高標准的監管,與創建更加具有活力、創新機制的金融體系並不矛盾,穩健的金融系統可以爲金融自由化提供更加堅實的基礎。盡管新加坡開放資本項目,政府積極鼓勵和支持離岸金融業務創新,但對新元一直實行嚴格管制。最終新加坡如願成爲國際金融中心和東南亞的離岸金融島。
可以預見,海南三亞比之上海,或許更適合成爲離岸金融中心。它完全可以效仿東京和新加坡,監管與創新並舉,走出自己的特色。三亞更重要的曆史使命,將作爲自貿港先行先試的“孵化器”和“壓力測試平台”,率先探索金融開放,推動跨境金融創新發展。
作爲我國對外開放的前沿領域,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正在海南加速推進。而縱觀目前世界範圍內成熟的自由貿易港,在營商環境不斷優化的同時,也均逐步形成了與之相配套的離岸金融市場。事實上,早在十余年前,海南便開始探索開展離岸金融業務試點。今年4月9日,人民銀行等四部門更是聯合印發了《關于金融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意見》,旨在推動建立適應海南自由貿易港的金融政策和制度框架,夯實海南金融基礎。目前,海南已上線運行自由貿易賬戶,即FT賬戶,企業可通過FT賬戶辦理跨境交易的本外幣結算和境外融資業務,FT賬戶的資金兌換可在離岸市場平盤。另外,在一些地區已經開展本外幣合一的銀行結算賬戶體系的試點。
曆史經驗表明,離岸中心對于推動主權貨幣國際化的作用不可小觑。拿美元來說,非居民在使用美元進行貿易和投資的過程中通常是在美國以外的國際金融中心,比如說倫敦的歐洲美元市場實現的。同樣,離岸中心在日元國際化的發展過程中也發揮了巨大作用。日本政府于1986年12月正式建立了東京離岸市場,通過放松管制和給予政策優惠,刺激了國際投資者進入離岸市場,從而增加了日元在國際市場上的認可度。
如我們所見,香港人民幣離岸中心在促進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和金融投資等使用方面已經發揮了重要作用。新加坡和倫敦如果能夠成爲新的人民幣離岸中心,必將會進一步促進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新加坡是東盟重要的成員國,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如期建成,中國和東盟各國的貿易規模一定會持續擴大,新加坡如果成爲人民幣的離岸中心,對促進人民幣在東南亞地區的使用將起到積極作用。同樣,倫敦是全球最重要的金融中心,國際金融機構衆多,金融産品的交易規模大、種類豐富,對提升人民幣在全球金融市場的認可度有很大的好處。而且,由于和亞洲處在不同時區,倫敦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建設無疑會延長人民幣在全球金融市場每天的交易時間,擴大交易規模。
在投資理財中,人民幣離岸業務是指在中國境外經營人民幣的存放款業務。離岸市場提供離岸金融業務:交易雙方均爲非居民的業務稱爲離岸金融業務。離岸的意思是不能在本國國境內運作。所以,人民幣離岸市場是在中國境外的人民幣市場。因爲人民幣不是世界流通貨幣,所以這樣的市場自然也不是合法的市場。一般而言,在大陸流通的人民幣稱爲在岸人民幣,在大陸以外的地方流通的人民幣稱爲離岸人民幣。換言之,你身上帶著人民幣現金,一旦你離開大陸,你身上人民幣就從在岸人民幣變成了離岸人民幣,在進行貨幣兌換的時候就是使用離岸人民幣彙率。在經過相關機構許可後,人民幣資金可以從境外彙入境內,這時離岸人民幣就變成在岸人民幣了。比如:1離岸人民幣=0.9898人民幣元;1人民幣元=1.0103離岸人民幣。
在岸人民幣(CNY)市場發展時間長、規模大,但受到管制較多,央行是外彙市場的重要參與者,意味著在岸人民幣彙率受央行的政策影響較大。離岸人民幣(CNH)市場發展時間短、規模較小,但卻受限較少,受國際因素,特別是海外經濟金融局勢的影響較多,更充分地反映了市場對人民幣的供給與需求。
人民幣離岸中心的作用就是要聚集海外的人民幣資金,並通過成熟的資本市場爲其提供增值保值的金融産品,從而實現人民幣在全球範圍內投資運用的多元化。也就是說,如果要一個海外的人民幣金融市場發展成熟,不單單要有足夠規模的資金沉澱,更要有資金運用的渠道。比如說,盡管現在香港的人民幣數量增加得非常快,但人民幣投資産品還主要限于債券産品,規模只有1000多億元,與近6000億元的存款規模相比仍然有限。一般認爲,主動構建人民幣離岸金融體系一是爲提升人民幣的國際地位和使用程度,二是在風險更可控之下,開放資本賬戶,三是推進人民幣跨境支付的資本賬戶開放模式,等等。
事實上,中國全球化戰略在金融上有兩個比較大的瓶頸:一是人民幣的國際地位和中國的經濟地位不匹配,大家知道中國的經濟地位在世界上所占比率和分量很大,但是人民幣的國際地位卻很弱;二是中國金融開放程度較低,因爲金融開放程度低造成人民幣國際地位不強。但是兩者也有區別,用一種新的開放模式,也許能夠解決人民幣國際地位問題。當前,人民幣的國際地位大大低于中國經濟的國際地位。美國GDP占全球24%,中國占17%,歐元區占15%。美國商品和服務貿易出口占世界總比例沒有中國高。相較于美元和歐元,人民幣國際支付比例只有2%不到,全球外彙儲備只比2%多一點。
目前,中國在岸金融中心主要在上海,把在岸和離岸業務統一放在國家相關部門領導下,利于統籌協調資源。比如統籌考慮市場和産品哪些應該放在離岸,哪些應該放在在岸,可以避免惡性競爭、補充現有離岸産品和市場的不足,也可以統籌基礎設施、制度法律、人才、機構資源;二是創新引領和互動。金融産品創新和金融監管創新可以在上海的離岸人民幣市場先行先試,帶動上海在岸金融市場創新和金融發展。最終目的是整合在岸和離岸兩個市場,實現中國金融在整體上高水平開放。
2021年7月15日,《關于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意見》(下稱《意見》)正式發布。這是金融領域對外開放的一大探索,也是《意見》提及的“構建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相匹配的離岸金融體系,支持浦東在風險可控前提下,發展人民幣離岸交易”的回音。近日,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新型國際貿易“百家萬億”系列活動東盟站通過在線方式成功舉辦,吸引了東盟主要成員國具有代表性的金融服務機構、龍頭貿易型企業及商協會組織等近500名嘉賓在線參與。會上,臨港新片區管委會金貿處與納閩國際商業與金融中心招商局進行了跨境金融貿易合作備忘錄簽約。
“百家萬億”計劃由臨港新片區管委會和上海臨港集團共同發起,旨在通過加快集聚培育一批貿易規模體量大、全球資源配置能力強的國內外龍頭企業,推動區域經濟規模快速放量發展,爲企業統籌發展在岸和離岸業務、更好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提供“新片區解決方案”。數據顯示,2021年,臨港新片區貿易型企業進出口總額近1800億人民幣,同比增長37%。貿易類企業注冊資本合計近1600億人民幣,離岸貿易涉及企業數量及交易規模較上年均實現雙倍增長。“十四五”期間,新片區力爭實現離岸貿易年均30%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