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昱
編輯|傅林林
從萬科退休五年來,王石一直忙著重新創業,如今71歲之際將迎來階段性成果。
4月8日,王石和亞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亞投資本”)發起成立的Destone Acquisition Corp.(深石收購企業有限公司,下稱“深石收購”)在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
值得一提的是,深石收購爲一家在開曼群島新注冊成立的特殊目的收購公司,旨在與一家或多家企業進行合並、股份交換、資産收購、股份購買、重組或類似的業務合並。
特殊目的收購公司英文簡稱SPAC,此前在美國資本市場較爲常見,就是一種借殼上市的創新融資方式。簡單來說,發起人先成立一家殼公司,通過上市募集資金,然後收購有發展前景但未上市的目標公司,最後以標的公司的名義存續。
2022年1月1日,港交所正式宣布SPAC上市機制正式實行,成爲繼美國、新加坡等資本市場後,又一個引入SPAC上市機制的成熟資本市場。
截至目前已有十多家SPAC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這些公司都會在招股書中明確列出未來收購的方向。
據深石收購的招股書,其並購目標公司的重點放在已准備好把握脫碳經濟增長趨勢的綠色科技及環保消費品與服務領域。
不過,對于SPAC這樣的“空頭支票公司”而言,投資人也看重發起人和管理團隊的聲譽和能力。
發起人是SPAC上市模式的靈魂,並購則是關鍵環節。對于投資人來說,SPAC並購的要上市企業的質地是影響投資者收益的基本因素。
深石是誰
深石收購于2021年5月31日注冊成立,股權結構爲Destone Holdings LLC(王石全資擁有的萬嶺國際有限公司的全資附屬公司)持有65%的B類股份,亞投資本持有35%的B類股份。
作爲一家SPAC,深石收購至今尚未産生任何收入,且預期最早也要到並購交易完成後才會産生經營收入。
中倫律師事務所指出,SPAC上市機制的特色便是讓“殼”先行上市,之後才並入運營實體,且SPAC本身除首次公開發售所得款項及由SPAC發起人籌集以支付SPAC開支的資金外,並無其他資産。
招股書顯示,深石收購自2021年5月31日至2021年12月31日産生支出338.88萬港元,截至2021年末負債淨額320.17萬港元。
深石收購表示:“我們目前並未選擇任何並購目標,亦無任何人士代表我們就並購交易于並購目標直接或間接開展任何實質性討論。”
換言之,深石收購目前還未開展任何業務,唯一做的就是爲成立公司和籌備上市做必需的活動。
深石收購的業務策略是物色並收購已准備好把握脫碳經濟增長趨勢的目標,在脫碳經濟中,以可持續發展導向的經濟政策、技術及消費文化會形成升級、變革或取代現有創新型企業。
綠色科技和環保消費品與服務將是深石投資的兩大投資主線。
其中,綠色科技包含城市科技、智能城市、房地産科技、電動汽車(EV)、清潔能源、物聯網(IoT)、自動化、智能制造、智能建設及碳捕獲、應用與封存(CCUS)。
環保消費品與服務是指,可適應與日俱增的可持續性消費意識並提升社會及個人福祉,包括但不限于數字服務、健身與娛樂、運動娛樂、服裝、食品與飲品,以及家居産品。
根據港交所的規定,在簽訂具有約束力的SPAC並購交易協議時,SPAC並購目標的公平市值須達到SPAC自首次發售籌集的資金(進行任何股份贖回前)的至少80%,以確保並購目標有足夠實質的業務支持其上市。
中倫律師事務所分析稱,因SPAC首次發售籌集規模至少爲10億港元,這就意味著目標公司的公平市值至少須達到8億港元,其規模依然較傳統IPO更大。
據招股書,深石收購要求目標公司在綠色科技及環保消費品與服務等目標行業具有市場領先地位,在亞太區增長前景“令人矚目、市場巨大”,以及業務模式良好及基本面穩健等。
背後大佬
深石收購將並購目標瞄准脫碳經濟方向,這與發起人王石過去重視的綠色可持續理念一脈相承。
早在1999年,王石就創立萬科建築研究中心,推出建築的綠色和環保理念; 2008年,發起萬科公益基金會,關注環境治理和社區零廢棄;2012至2021年期間,王石爲世界自然基金會理事會成員等。
2017年,從萬科退休的那一年,仍頭頂萬科創始人、董事會名譽主席以及萬科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光環”的王石開始第二次創業,成立了深石管理咨詢(深圳)有限公司,其持股99%。後來,王石還獲任遠大科技集團聯席董事長、華大集團聯席董事長。
王石在其自傳中表示:“在房地産業的黃金時代,有時候是誰敢賭誰賺錢。現在行業成熟之後,反而是專業能力強的人有更多的賺錢機會。但我不想再做房地産業,而想做創新性的、帶有資源整合性質的事情,有挑戰,生命才有意義。”
近些年來,王石公開的商業行爲很少,但經常爲“碳中和”經濟站台,並表示二次創業將致力于“碳中和”事業的決心。
王石任深石收購的董事會主席兼執行董事,負責制定整體戰略方向。
除了“靈魂人物”王石外,深石收購的另一發起人爲亞投資本。截至2022年3月21日,亞投資本的在管資産超過15億美元,在新能源汽車、智能出行、先進制造、機器人、消費品及物流等領域擁有十余個投資項目,包括從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以及可持續發展角度所進行的投資。
亞投資本的掌舵人劉二飛,當前任職深石收購的執行董事兼首席執行官,負責制定公司業務方向和運營管理。
現年63歲的劉二飛擁有逾25年投資銀行及私募股權投資經驗,曾領導新能源汽車、智能出行、先進制造、消費品、物流及其他行業的投資。在2016年成立亞投資本前,劉二飛曾任職高盛、摩根士丹利、所羅門美邦國際、美銀美林等多家金融機構高級管理人員,以及多家上市公司的獨立非執行董事。
投資者往往依賴SPAC發起人的聲譽做出投資決策。國開證券分析師王雯稱,發起人是SPAC的靈魂,能夠募集到足夠的並購資金、能否成功並購、能夠爲投資者帶來收益都取決于發起人的資質、能力和聲望。
中倫律師事務所指出,香港SPAC上市機制對發起人資格判斷采取全方位評估的模式。參考美國SPAC市場現狀,具備投資經驗豐富、聲譽良好的發起人在最終收購完成後的平均回報率遠遠高于其他發起人類型的情形。
兩位發起人爲深石收購搭建了一個陣容強大的管理團隊。如執行董事兼首席財務官張天,曾任職于摩根士丹利,2017年就被王石挖到其剛成立的深石集團。
深石收購的首席投資官則由佘詩穎擔任,她擁有SPAC發行經驗,擔任在美國發起多個SPAC的執行職務。此外,佘詩穎也是另一家3月份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的SPAC的執行董事及首席運營官,這家公司名爲A SPAC (HK) Acquisition Corp.。
此外,深石收購的首席運營官周默曾參與萬科收購普洛斯、萬科物業對戴德梁行的投資等多筆並購案例。同時,搜狐公司創始人張朝陽、萬科獨立董事劉姝威也出現在深石收購的獨立非執行董事的名單中。
後續並購是關鍵
SPAC上市機制主要包括三個重要階段,即上市、尋找目標公司和完成SPAC並購交易,且其中最爲關鍵的一步是SPAC並購交易。聯交所將SPAC並購交易視爲新上市,繼承公司須符合聯交所上市規則的所有新上市規定。
對于完成並購交易的時間,聯交所也是有明確限制的。除股東大會和聯交所批准延期的情況外,若SPAC未能在上市之日起計24個月內刊發有關SPAC並購交易的公告並在上市之日起計36個月內完成並購交易,則聯交所便可將SPAC停牌。SPAC須在停牌後一個月內退回其在首次發售募集的所有資金。
簡單來說,SPAC需要在上市後的24個月內尋找到並購標的,並經過大多數股東批准完成並購,目標公司與SPAC整合爲一體,目標公司代替SPAC取得上市地位,經過股票更名,一家運營實體業務的新上市公司就此誕生。
因此SPAC 上市的最重要任務就是並購,上市並不意味著成功,並購完成後的市場表現才是評價關鍵。
國開證券分析師王雯表示,SPAC的未來命運系于並購,優質並購標的能使SPAC股價大漲,劣質並購標的會使股價大跌。這也決定了投資人的收益率水平。
上世紀80年代誕生在美國的SPAC上市模式,因融資規模小而一直聲名不顯。2020年新冠疫情發生後,在流動性大寬松的背景下,SPAC上市機制成爲疫情影響下供過于求的資金在短時間內接觸投資目標的“快車道”。
對于想上市企業來說,傳統IPO存在不確定性和時間較長等劣勢,而SPAC上市模式則消除了這種不確定性,提升了上市速度,降低了上市難度,也給予其估值溢價的可能性。
SPAC上市模式帶給想上市企業的利益,正是發起人和投資者面對的風險。王雯指出,由于不需要經過監管和市場的審視,信息又不對稱,發起人和投資者容易被蒙蔽,將資金投向不值得的企業和不值得那麽多錢的企業,導致上市後股價表現不如人意。
國內A股市場還未引入SPAC上市機制,短期來看可能性也不大。因此,一些公司會選擇通過SPAC模式在境外上市。
例如,2020年11月,在IPO遇阻之後,優客工場正式完成與特殊目的收購公司Orisun Acquisition Corp.的業務合並,借道SPAC上市模式成功登陸納斯達克。上市首日收盤,優客工場的股價爲8.3美元/股,跌幅4.82%,總市值爲6.18億美元。
盡管是“聯合辦公第一股”,優客工場的股價一直處于下降區間,截至4月8日收盤,股價約爲0.285美元/股,總市值僅剩下約2433.6萬美元。
優質的並購標的其實並不多,而等待並購的SPAC卻不在少數。有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第二季度,美國市場上有超過300家的上市SPAC正在等待並購。在這樣一場SPAC上市浪潮中,很難說不存在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