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2日,《聯合早報》刊發駐新加坡大使洪小勇署名文章《同心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全文如下:
在聯合國成立75周年系列高級別會議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再次深刻闡述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針對當前全球發展面臨的共同課題和挑戰,給出了中國思考和中國方案。
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球化與科技飛躍給人類社會帶來前所未有的進步,也將人類命運前所未有地緊密聯系在一起。與此同時,國際社會面臨的全球性挑戰前所未有的突出。冠狀病毒疫情再次告誡人們,國與國之間的發展利益深度融合,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全球性問題需要全球性應對,危機面前無法獨善其身,人類命運息息相關。
在聯合國的講壇上,攜手合作、共克時艱是最強音符。但也有個別國家鼓吹單邊主義、本國優先,對本國疫情卸責甩鍋,對別國橫加指責,甚至重操冷戰思維,意圖搞陣營對抗。這讓人類前進的步伐再次停留在何去何從的十字路口。我們必須嚴肅思考,是要開放包容還是封閉孤立?是要合作共贏還是沖突對抗?是要求同存異還是唯我獨尊?
針對這一重大問題,習主席在講話中指出,我們生活在一個互聯互通、休戚與共的地球村裏,各國緊密相連,人類命運與共。我們要樹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意識,跳出小圈子和零和博弈思維,樹立大家庭和合作共贏理念,摒棄意識形態爭論,跨越文明沖突陷阱,相互尊重各國自主選擇的發展道路和模式,讓世界多樣性成爲人類社會進步的不竭動力、人類文明多姿多彩的天然形態。
這是習近平自2015年出席聯合國成立70周年峰會和2017年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演講後,再次在聯合國這一最重要多邊舞台上,向國際社會闡述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這一講話揭示了曆史發展的邏輯,代表了時代前進的潮流,這就是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並未改變,發展中遇到的問題,須要通過合作來解決。
我們必須以對話代替沖突,以協商代替脅迫,以共贏代替零和,把本國利益同各國共同利益結合起來,努力擴大各國共同利益彙合點。我們無意否認我們所面臨的矛盾和問題,我們所要做的是,努力避免競爭演變成沖突,挑戰演變成危機。這是通向光明未來的唯一可行之道。
中國的外交理念貫穿于長期的外交實踐。中國是這麽說的,也是這麽做的。
中國堅定維護地區和世界和平。和平發展是中國的堅定國策。習近平在講話中指出,中國永遠不稱霸,不擴張,不謀求勢力範圍,無意跟任何國家打冷戰熱戰,堅持以對話彌合分歧,以談判化解爭端。
作爲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中國參加了全球30余項維和行動,累計派出維和人員4萬余人次。在常任理事國中,中國派出人員不僅位居首位,也是過去40年中唯一沒有參與過境外戰事的國家。中國積極承擔大國責任,爲解決朝鮮半島、伊朗、阿富汗、緬甸、中東、敘利亞等地區熱點問題發揮了建設性作用。
中國是世界上邊界最長、鄰國最多的國家之一,雖然與部分周邊國家存在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爭議,中國堅持通過談判協商和平解決,已通過談判與14個陸地鄰國中的12個完成了劃界勘界工作。中國同部分東南亞國家以及東南亞國家之間就南中國海問題存在爭議,所有爭議方都致力于對話協商尋求解決辦法,這是南中國海能夠保持穩定的重要原因。這一努力仍在繼續,不會受國際形勢變化的幹擾。中國有信心與有關亞細安國家妥善管控分歧,全面有效落實《南中國海各方行爲宣言》,攜手推進“南中國海行爲准則”(COC)磋商。
中國積極構建新型國際關系。中國已同全世界11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夥伴關系,拓展了遍布全球的夥伴關系網絡。作爲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積極深化與發展中國家關系。中國參與並推進金磚機制、上合組織等合作,與其他成員國攜手維護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共同利益,堅持奉行“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國與國交往原則。
周邊鄰國是中國外交的優先方向。中國高度重視發展同亞細安的關系,支持亞細安在東亞區域合作中的中心地位,與亞細安國家秉持“互信、互諒、互利、互助”的精神,不斷加強務實合作。今年上半年,亞細安首次成爲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使雙方利益紐帶更加牢固。明年是中國—亞細安建立對話關系30周年,雙方關系迎來新的發展契機。
中國始終認爲,健康穩定的中美關系不僅有利于兩國,也有利于世界。中國致力于推進以協調、合作、穩定爲基調的中美關系,但前提必須是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正如習近平在講話中強調,國家之間有分歧是正常的,應該通過對話協商妥善化解。國家之間可以有競爭,但必須是積極和良性的,要守住道德底線和國際規範。任何國家都沒有包攬國際事務、主宰他國命運、壟斷發展優勢的權力,更不能在世界上我行我素,搞霸權、霸淩、霸道。
中國秉承開放發展的全球化理念。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中國的發展也有利于世界。中國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也成爲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源,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率達30%。中國正在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不僅爲中國經濟發展開辟空間,也將爲全球經濟複蘇增添動力。
共建“一帶一路”是中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經濟全球化的重要實踐。七年來,“一帶一路”取得長足發展,138個國家和30個國際組織加入到“一帶一路”朋友圈,“一帶一路”已成爲規模最大的國際合作平台和最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産品。盡管面臨種種幹擾和抹黑,但事實已經證明,“一帶一路”是互利共贏的合作倡議,沒有任何地緣戰略企圖;“一帶一路”帶來了超過800億美元投資、20多億美元稅收和24萬個工作崗位,絕不是所謂的“債務陷阱”。
中國堅定維護多邊主義,支持國際上的事大家商量著辦,反對一家獨大的叢林法則和你輸我贏的零和遊戲。作爲第一個簽署聯合國憲章的國家,中國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爲核心的國際體系,堅持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作爲處理國際關系的根本遵循,反對雙重標准和例外主義,反對歪曲國際法,以法治之名侵害他國正當權益、破壞國際和平穩定。
氣候變化是當前全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需要全人類共同行動、攜手應對,不能爲了一己私利逃避責任。在美國退出《巴黎協定》的情況下,中國始終致力于建設清潔美麗的世界。習近平在會議期間鄭重宣布,中國力爭于2030年前實現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彰顯了中國願爲全球應對氣變做出新貢獻的明確態度。
疫情防控和經濟恢複是當前各國面臨的緊迫課題。習近平宣布向聯合國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全球人道主義應對計劃提供5000萬美元支持、設立規模5000萬美元的第三期中國—聯合國糧農組織南南合作信托基金、中國—聯合國和平與發展基金將在2025年到期後延期五年、設立聯合國全球地理信息知識與創新中心和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國際研究中心等重大舉措,展現了中國支持世界和平發展事業和多邊主義的紮實作爲。
當前全球高度關注冠狀病毒疫苗的研發與分配。習近平作出莊嚴承諾,中國疫苗的研發正在順利推進,一旦完成並投入使用後將作爲全球公共産品,優先向發展中國家提供。這一宣示體現了中國爲保障疫苗在發展中國家的可及性和可負擔性所作出的努力,有力回擊了在疫苗問題上對中國的抹黑炒作。10月8日,中國同全球疫苗免疫聯盟簽署協議,正式加入“冠狀病毒疫苗實施計劃”。這是中國秉持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理念、履行自身承諾推動疫苗成爲全球公共産品的重要舉措。
曆史的滾滾車輪走到今天,人類命運日益交彙,越來越成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體。每個民族、每個國家都緊緊聯系在一起,應該風雨同舟,榮辱與共,努力把我們生于斯、長于斯的這個星球建成一個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成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