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宇宙物理體系》的寫作過程:
最初對地球繞太陽轉作研究,發現地球離太陽最遠點時,喜瑪拉雅山對著太陽。地球離太陽最近點時,喜瑪拉雅山躲開太陽。由此産生一個判斷,即最遠點地球與太陽之間存在引力,最近點地球與太陽之間存在斥力。至此加大寫《宇宙物理體系》的信心。先設立物質基本性質“慣性,電磁力,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改變性”,寫也寫也,寫了6個月,當歸納“力”的時候,發現歸納不起來,存在矛盾,這意味著6個月白寫,有一種挫敗感。其實是對設立的“電磁力”本質不了解。那要找到一種什麽“力”來解釋呢?經過反複推演,對“作用力與反作用力”進行概念簡代和全局性的表述,建立“彈性”概念及“物質彈性原理”。再由“物質彈性原理”推導出“彈性力”。至此前方的路豁然開朗。最後定案物質四大基本性質“慣性,彈性力,彈性,改變性”。
物質彈性原理: 物質受到作用力時,它會臆想把這個作用力彈回去,這種性質叫彈性。彈回去的這個力叫彈力,也叫斥力,也叫反作用力。彈性也即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彈性大小即反作用力大小。任何物質都具有彈性。
物質彈性原理,是整個《宇宙物理體系》的基石。假如此基石錯,即整個體系坍塌。此基石堅如磐石,即《宇宙物理體系》堅如磐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