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房改造,是中國當下的熱點,畢竟地價太高,新房太貴,不管是自住,還是商用,利用舊房做設計上的升級,都是最現實的選擇。不過改造老建築,最大的挑戰和最有價值的點,都在于如何保留建築曆史,同時又融入現代美學的設計和創意。
本期Major精選的這10處改造空間,便是保留身份符號又將質感升級的典範。曾經有句很流行的話叫old is new,翻譯成貼合我們這個主題的中文應該就是,老房子更摩登。
【 01 】
Clerkenwell Grind @倫敦
by Biasol
自古紅藍出CP:遺産倉庫→餐廳酒吧
倫敦的Clerkenwell Grind是咖啡連鎖品牌Grind & Co.的第八家店,全店260平米的空間設計由Biasol工作室承擔。這個墨爾本工作室之前也多次參與Grind分店的設計,Clerkenwell的這家運用大理石和天鵝絨元素,將一個19世紀的倉庫改造爲餐廳和酒吧。
用于改造的倉庫可追溯至1870年,目前屬于二級遺産,改造後的空間包括兩層雞尾酒酒吧、用餐區和辦夜場活動的地下酒吧。多元空間、非標准化,是Grind慣有的標簽,Biasol打掉了現有的隔牆,創建兩個互連的空間,酒吧和私人餐廳各占一半的面積,另一側是主餐廳。
主餐廳破舊的木地板、有質感的天鵝絨座椅、光滑的大理石台、黃銅材質的照明燈組合恰當,海軍藍與玫瑰粉的CP顔色組合形成了奇妙的美學對比。地下室的酒吧有著粉色的天花板,吧台的氛圍稍顯女性化。設計師說:“主餐廳開放而優雅,地下室酒吧則更有趣和偏女性化,其中材料、顔色和照明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長長的鏡子、彎曲的黃銅架、五顔六色的雞尾酒瓶,各種各樣的物件陳列其中,爲海軍藍色調的空間增加了溫暖。地下室酒吧的拼花地板銜接雪佛龍的牆,旁邊淺色的瓷磚環繞著酒吧。
設計師說:“在錯綜複雜的圖案磚和紅陶土門背後,我們想造一個多彩而優雅的室內空間,與老建築形成對比的同時也尊重這份建築遺産。”
【 02 】
The Warehouse Hotel @新加坡
by Asylum
精致的混搭風:香料倉庫→文化酒店
The Warehouse Hotel是新加坡知名餐飲集團The Lo & Behold Group的首個精品酒店,酒店位于新加坡河沿岸,臨近羅伯遜碼頭(Robertson Quay)。其前身是一座建于1895年的貨倉,在新加坡香料貿易高峰時期用來儲存香料。
設計公司Asylum以工業曆史和國家文化爲主題,完整保留了整座帶山牆的聯排建築。經白漆粉飾,再打上燈光,很少有人會將它與貨倉聯系在一起,而更少有人會記起它所在的片區,一度是滋生秘密團體、地下交易與非法制酒的溫床。
酒店的室內設計在保留舊有建築風貌的同時,將工業風和複古風混搭得典雅又別致。天花板上的桁架和一側的磚牆,代表著過去的曆史,其余的部分則進行了再設計。懸挂在半空中的黑色車輪與靠牆的黑色鐵梯,有種機械的感覺。兩側的白色牆面用凸起的方格裝飾,內嵌的燈光在四棱錐狀的浮雕上,營造出了柔和優雅的光影效果。中世紀風格的幾排皮質沙發,則彰顯出一種年代感,映襯著酒店建築的悠久曆史。
這種混搭的風格也沿用到了37間客房的設計中。天花板上的黑色桁架仍被保留了下來,搭配大理石牆面和深棕色木地板。家具則在材質上進行了隨性的混搭:支架用的是黃銅,桌面用的是花崗岩,而櫃面用的則是木料。
在新加坡,這樣的舊貨倉已很罕見。集團創始人黃鼎文(Wee Teng Wen)認爲,這樣一座擁有黑暗叛逆曆史的遺産建築,“周圍的一切都改變了,卻沒有人改變它”,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于是在這個獨特的地點,“爲顧客創造難忘體驗”便成了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 03 】
Dash @都靈
by Fabio Fantolino
工業野獸派:廢棄印刷廠→工業風餐廳
位于都靈市中心的Dash餐廳,原本是San Salvario區一家廢棄的印刷廠,經建築設計師Fabio Fantolino改造設計後重獲新生。改造後的空間體現了工業野獸派與70年代風格巧妙重新诠釋的完美結合。
一組垂直布置的鉻合金管將第一休息室與餐廳分隔開來,這些帶有金屬的光澤的垂直元素搭配黑色長皮革沙發以及華麗天鵝絨、Alcantara以及皮革材質的扶手椅,最後飾以70年代感的 Phanto燈具。
大廳內的通道口爲抛光工業水泥鋪裝,裝飾以rosso levanto大理石,將顧客引向餐廳內更爲親密的區域。明亮的紅絲天鵝絨扶手椅和Fabbian品牌的彩色玻璃Beluga吊燈與黑色的磚牆形成鮮明的對比,Phanto品牌的Tango射燈的光線加強了餐廳的氛圍。
抛光鋼板材質的Dash餐廳標志在餐廳後部光線幽暗的休息室中閃著銀色光澤,與由Phanto出品的Bidone燈一起,營造出溫馨親密的氛圍。由建築師 Fabio Fantolino爲Dash 餐廳特別設計,並由Falegnameria Fiore制作的木構件不僅柔和了建築本身的剛性,同時還溫暖了整個空間,使餐廳達到了感官上的平衡。
Dash餐廳的改造設計體現了工業元素與70年代標識的共存,在一個完美平衡和精致的空間內強烈的融合爲一體。
【 04 】
Tehnikum Bistro @莫斯科
by FORM
懷舊又現代:畫具店→餐廳
Tehnikum餐廳位于莫斯科市中心,是White Rabit Family餐飲公司旗下的新店,其名字來自于原先位于此處的一家畫具店。餐廳氣氛輕松,提供的菜品也充滿創意,由店長Boris Zarkov,主廚Vladimir Mukhin和美食家Mikhail Druyan執掌,共同創造了一個充滿活力的餐飲空間。
餐館室內由不同的設計主題構成,藝術家Dmitry Aske繪制的壁畫富有蘇維埃風情,繁複的馬賽克和壁飾與簡潔實用的空間形成對比,成爲了空間的焦點。
以勒柯布西耶設計的台燈爲代表,家具和燈光的細節反映了這裏曾經是畫具店的曆史。空間中部懸挂的定制吊燈仿照莫斯科六七十年代地鐵中的燈架設計,醞釀出獨特的氛圍。
△ 通往地下層的樓梯和樓梯邊的洗手間
【 05 】
酒文化博物館 @上海
by godolphin
地下神秘世界:軍事防空洞→酒博物館
上海市郊的辰山植物園山腳下,有一個建于80多年前的軍事防空洞,當年主要用于戰爭期間物資的安全保管,由于洞穴內部有淡水湖,所以還被作爲一個戰備地堡。經過一場複古的空間改造,這兒成了一家私人擁有的酒文化博物館。
改造後的空間包括保稅倉、葡萄酒零售店、Rothschild俱樂部、私人酒窖和集中展示1500件藏品的博物館。防空洞被盡可能完好無損地保存下來,空氣陳舊潮濕,腳步聲回音陣陣。在防空洞每走一小段路,牆上的老舊應急燈就點亮一次,可以看出已經被廢棄了很久。
博物館的內部設計獨到且實用,懸空而挂的吊燈照亮了地堡幽長的拱形走廊,在視覺上營造出一種綿延之感。采用多排條板箱、瓶子和橡木桶的元素組合,增加了空間的交錯感,鼓勵著遊人們進一步探索葡萄酒的世界。
通過一套重金屬門便能夠進入私人酒窖區,對于擺放于其中葡萄酒而言,這裏就像一個私密的家。位于中間的大理石桌子營造了一種哥特式的氛圍,蠟燭懸挂在浮動玻璃架子上,周圍被高背木制椅所圍繞。木牆板與白色石頭牆的組合爲這個空間增添了一絲柔軟,也增強了整體的排他性。
【 06 】
Kanarie Club @阿姆斯特丹
by Studio Modijefsky
700平米的大車站:電車倉庫→咖啡俱樂部
如果你是電車文化愛好者,一定會喜歡荷蘭阿姆斯特丹西區的 Kanarie Club。這間俱樂部的前身是一處有軌電車倉庫,用于停放及修理有軌電車,改造後的它既用作人們工作或休憩的場所,也可以靈活地轉變爲餐廳、咖啡館和酒吧。
負責設計的Studio Modijefsky團隊由六名女設計師組成的團隊,她們善用各類燈飾點綴空間,在顔色的運用上也非常大膽。俱樂部就像一個大車站,電車元素無處不在。配合地面遺留的電車鐵軌凹槽,設計師特意制作了帶有滾輪的座位,頂端的拱形結構,營造了一種坐在車廂內部的感覺。黃銅仿制的鐵軌裝飾上圓形燈泡,搭在了吧台的頂部,很好地削弱了空間的空曠感。
面積近700平米的倉庫提供了足夠的場地來發揮創意,設計師將方形吧台置于倉庫正中央,圍繞著它來布置不同的功能區。
她們用色澤和品種不同的木材以及漆成不同顔色的鐵板,搭起了高高低低的台子。靠牆的兩側相對靜谧,在白天主要作爲工作區。休憩區和餐飲區被設置在中部,高腳凳、皮沙發、各式木椅及各類綠植放置在其中,給人一種度假的舒適感。
整個區域中海拔最高的區域是另一片天地。沿著木梯往上走,你會發現一個“遊泳池”,裏面像模像樣地扔了幾個“救生圈”。
這片區域主打夏日泳池派對風,水藍色瓷磚、帶水波紋的金屬牆面以及煞有介事的遊泳池設計,的確會給人一種身處清涼夏日的錯覺。顧客可以坐在躺椅或吧台邊,也可走進泳池,坐在救生圈上暢飲一杯。
【 07 】
STOCK Share Office @東京
by 尾行良樹 & 渡濑育馬
貨櫃鐵門後:五層樓倉庫→聯合辦公空間
聯合辦公空間STOCK Share Office位于日本東京,由尾形良樹與渡濑育馬共同設計。原有的五層樓倉庫轉換成多重運用的空間,使得染塵的老倉庫再次充滿生機,吸引了各式食物相關産業公司進駐。
海運貨櫃打造的大門漆上大大的“STOCK”,點出建築原有的背景;門廊仿照停車場的設計,列出空間中的四大功能:活動、倉庫、廚房與辦公空間,簡單明了又不失設計感。
原先的倉庫天花板偏低且沒有窗戶,加上周遭環繞著各種金屬材料,透著一股無人氣的冰冷氛圍。因此設計師首先爲空間帶來了“光”,大面積玻璃與木造窗框正對著街道。
門口的紅杉于斜坡頂端依續向下,成爲這個位于半山腰斜坡的倉庫的地標。小小的巧思,讓使用者從窗戶看出去,便能感受窗外的綠意生機。
負責平面與視覺設計的UMA design farm,趣味地將文件夾圖形運用到空間劃分的識別符號裏;從每個座位的號碼、樓層圖與方向指示,到房間門口的收信夾,皆以一致的文件夾呈現。
STOCK的承租客戶多爲烹饪或食物相關産業公司,空間采用了樂高積木般的家具,每一件都能拆散與重組,滿足不同的活動與工作需求。
【 08 】
辦公“車庫” @北京
by 如恩設計
重溫汽車工業:導彈工廠→辦公室和咖啡館
設計師運用金屬樓梯、網狀籠子和彩繪砌磚等元素,將曾經的北京導彈工廠設計改造成工業風格的汽車服務體驗中心和辦公室。在盡可能多地保留原始建築的基礎上,設計師試圖打破空間類型的傳統定義,爲工業的環境中注入溫暖與沉靜,讓用戶重溫汽車工業曾經的造物魅力。
工廠原有的三面灰色磚牆保持不變,並加入新的暴露在外的黑鋼結構,在其西面延伸創建一個新的樓層。辦公室、咖啡館和汽車電梯參考工業倉儲設施風格,被放置在單獨的鋼筋和網模框中。“項目作爲一個整體被設計成一個車間空間,一部分保持原貌,另一部分則進行精細的新建,將工業革命的能量和精神貫穿其中。”設計師說。
一個新的黑色金屬鑲板樓梯連接了三層空間,帶著混凝土櫃台的咖啡館和開放式辦公室占據了前兩層的擴展空間。
“咖啡館和汽車車間放到一起,”設計師說,“喝咖啡的顧客可以隱約瞥見汽車和技工們。” 作爲兩個功能迥異的空間,咖啡館和汽車服務體驗區並置,制造出一種超現實的錯覺。空間放置著定制家具的組合,包括咖啡館中黃銅腿的木制桌椅,辦公室的長款木質書桌,以及混凝土材質搭配著黑色皮革坐墊的長椅。
工業風格的金屬制品、灰色油漆的胡桃木料,以及刷銅元素的運用,喚起人們對于古典車制造工藝的回憶。
【 09 】
La Fabrica @巴塞羅那
by Ricardo Bofill
植物與混凝土共生:廢棄水泥廠→工作室、畫廊、花園和住宅
La Fabrica是位于巴塞羅那附近的一個3100平方米的水泥工廠,被西班牙“鬼才”建築師Ricardo Bofill改成了自己的工作室和家。工廠首建于于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隨戰後工業革命進程而不斷翻修。這也使得整間工廠的建築風格非常混亂,光是解構整棟建築,就花了Bofill一年半的時間。
整個建築群裏遍布著花園,處處沉浸于綠植之中。以工業風格爲主調,從野獸派風格到超現實主義,改造後的空間被賦予全新的功能定義,成爲一個集工作室、畫廊、花園和住宅爲一體的地方。
對跨度如此廣的建築群進行改造,第一步便是利用風鑽和炸藥定點進行精准爆破。像發掘一個雕塑的隱藏空間那樣,創造建築不同部分間的新關系,將靠近危險或無用部分的通道截斷,如裝水泥的筒倉。
Bofill的下一步是種植物,在房屋內修建一系列花園,如屋頂綠洲和植物景觀節點。隨著時間推移,這些植物慢慢包圍建築物,模糊自然和建築之間的界限,最後形成新的空間關系,用以修複破舊的混凝土結構。在展示其獨特的結構特征的同時,每個元素都有被重新利用。
最終,La Fabrica成了工業風格、花園和改造空間的結合體,而三者間又有距離地獨立存在。工廠像堡壘般伫立,半隱于植物屏障後,工作室的理念由此此誕生。
△ 拆除工廠主要空間的多面牆壁,將不同空間連接形成視覺通廊。
△ 休息區和藏書區在工廠主要空間的一角,有充足的自然光和長窗簾。
△ 筒倉的樓梯間被稍稍改造並重新塗漆,陽光從新天窗照進,縮短了這一戲劇性空間的深度。
【 10 】
Allmendli遊泳池 @蘇黎世
by Illiz Architektur
空曠而明亮:救援避難所→室內遊泳池
位于Erlenbach校園角落廢棄的救援部隊避難所,這些年一直隱藏于一座雜草叢生的小山坡和運動場當中。外面唯一的標記只有山坡上挖開的兩個入口,改造後的它如今重生爲蘇黎世湖的兒童室內遊泳池。
建築師完整保留了山頂的舊混凝土設施,將遊泳池造在其下方。這使得泳池水面與周圍地形相平,從而能欣賞蘇黎世湖廣闊的景觀視野。
“不去挖掘前坯來適應泳池的巨大體積,而是將池子懸挂于地下空間的現有體塊之上。”與之合作的當地工程師PöyrySchweiz AG說道。
實際的洗浴大廳被設計成充滿陽光的場館,位于新的遊泳池上方,標志著學校的城市盡頭。在一根根混凝土柱之間,銀灰色的地板被用作圍繞泳池的長凳。深綠色調的牆磚向外輻射,讓人不自覺聯想到陰涼清澈的湖泊。更衣室也是類似的風格,儲物櫃與門均爲深綠色。
當一個人浮出水面,並通過狹長的樓梯進入沐浴大廳時,牆面設計變得更加輕盈明亮——水面看起來就像陽光下的海岸,透著銀綠色和精致的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