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受到疫情直接刺激的醫療健康領域,醫療行業迎來了一系列的變化,醫療領域創新企業的潛力和價值得到了進一步驗證,我們深刻地認識到,醫療健康産業的創新正在發揮更加不可替代的作用。近日,由冪方資本主辦、AME協辦的“烈火真金 洞見非凡–Med-Fine CEO 論壇暨醫藥投資人大會”隆重召開,在本次論壇上,特邀包括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原醫療器械司長王寶亭,上海創奇健康發展研究院創始人和執行理事長蔡江南、天津市胸科醫院院長郭志剛,同濟大學醫學院腫瘤研究所所長、上海市肺科醫院腫瘤科主任周彩存,興業證券董事總經理、醫藥行業首席研究員徐佳熹等業內重磅嘉賓,以及多位生物醫藥企業創始人、冪方資本背後的知名母基金、上市公司代表等齊聚一堂,圍繞生物醫藥的未來發展趨勢、企業如何進行自主創新、資本方如何選擇投資企業等話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和交流。
避免“內卷”投資策略要更趨理性
在多重因素的利好驅動下,我國生物醫藥産業已邁入快速發展期,市場容量也在穩步上升,有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到2019年,我國生物醫藥市場總體規模從1836億元增加到3172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達20%,預計到2025年,我國生物藥市場總體規模將達到8332億元,尤其是在新冠疫情爆發之後,生物醫藥行業的價值性更加凸顯。
與此同時,生物醫藥創新模式正逐漸從封閉式轉爲開放式,新藥申報由原先的重審批轉向重監管,研發生産也在逐步數字化,由此,資本在生物醫藥領域的投入開始漸趨理性化和多元化。
冪方資本作爲一家專注于醫藥健康與生命科學領域的專業投資機構,更懂得投資策略的理性和長遠性規劃,其管理合夥人周玉建在會上表示:在“萬物皆可卷”的當下,冪方資本並未遇到“內卷”的情況,這得益于公司從一開始的定位就是按照具備持續經營管理能力的專業基金打造,從人才聚集、專業分工、投資決策流程等多個方面做了准備。
周玉建介紹:“做風險投資,尤其要做持續的基金管理,囿于面臨變化的産業、周期、市場等多種因素,會是一件很難的事情,也正是看到了這些難點,冪方資本希望通過在團隊建設、項目立項、盡調實施、投資決策、投後管理各方面努力,提高整體投資管理的標准度與可控性。比如在人才方面,讓最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冪方資本投資團隊人員分工非常細,在藥、器械、檢驗診斷、數字醫療等每個子領域都有專人負責,對于投資決策專門設立的投委會也是按照該人員設置標准,讓最專業的人才履行投委會決策,才能讓整個投資決策變得更科學、合理,投資判斷的成功率也就越高,我們希望做到‘冪方出手,必屬佳品’。”
另據周玉建透露,在過去的2020年,冪方資本參與投資10余起,且冪方資本一期基金投資企業均完成了後續一輪、二輪及多輪融資,有的企業已開始申報IPO,2021年還有5家所投企業將進行IPO申報,截止目前,冪方資本已經完成了包括天廣實生物、扞宇醫療、亦諾微、淩科藥業、贊榮醫藥、求臻醫學、安頌科技、微米生物、澎立生物、禮邦醫藥、烨輝醫藥、中逸安科及中科基因等近50個生物醫藥項目的投資。
同樣在投資領域浸潤多年,且同爲冪方資本的合夥人,梁占超對于機構的投資心得也深有體會,其表示:“國家政策、本土人才的崛起、人口老齡化、資本路徑的打通等因素共同助推生物醫藥領域朝更好的趨勢發展,冪方資本從成立伊始就非常看好生物醫藥的發展前景,尤其是現階段,大部分企業都開始以‘創新爲王’,從此前的仿制藥、原料藥到Me-Too、Me-Better的産品,再到現在的First in class或Best in class産品,創新不僅給企業帶來機會,也爲投資機構帶來了機會。”
梁占超還爲資本投資劃出了重點領域,他認爲:包括細胞治療、基因治療爲代表的創新治療;生物醫藥CRO、CDMO;醫院、科研院所及高校的産業轉化項目;醫療數字化營銷方向;輔助生殖和醫美整形;創新器械和檢驗診斷等領域都是比較好的投資賽道。
有了合適的賽道,還需要找到合適的創業團隊,“如果我們在這個賽道上覺得有前景,但沒有找到合適的團隊,我們也會采取做類孵化的方式,即把創業者請出來,一起做孵化式發展。”梁占超說道。
此外,梁占超還特別提到,冪方資本主要關注早期投資項目,並爲標的企業提供比較完善的投後賦能服務,爲其進行資源對接,搭建産業小生態,“作爲一家生物醫藥投資機構,冪方資本並不是想做簡單的財務投資人,除了給錢,還希望做企業家創業路上的助力者、出資人值得信賴的管理者、爲患者緩解病痛,爲醫護減輕負擔。”
也正是冪方資本在投資策略和管理上的專業性,吸引了衆多專業母基金、引導基金、上市公司、家族辦公室等與其合作,如蘇高新創投、鋇沣投資、豪石投資等。
事實上,上述基金公司作爲資本化運作更強、更講求投資收益回報率的母基金,對于子基金的配置,也更爲審慎。
蘇高新創投總經理董敏就表示:基金的“募投管退”中,募是難度最大的過程,但其實對于母基金的管理人而言,如何選擇好的子基金,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
如何選擇一支好的子基金,基金公司管理層自有一套衡量篩選的標准。
作爲專門投天使階段子基金的母基金公司,蘇州天使母基金總經理朱巍指出:“蘇州天使母基金雖然在本質上是政府引導基金,但在具體運作上會更偏向市場化運作,因此對于子基金的配置更傾向于關注有著良好資質的管理團隊,並能爲蘇州或者是某一個産業能帶來突破性發展的投資項目。”
同爲政府引導基金,安徽省科投總經理馬鑫強表達了類似的觀點:“公司投資的導向就是如何帶推動地方産業經濟的發展,具體到做法上,即借助資本的力量,在每一個項目、每一個單獨的區域板塊都專門設立子基金,撬動整個産業鏈的發展。”
與蘇州天使母基金和安徽省科投相比投資的多元化,大唐元一關注的更加細分,即只關注醫療領域賽道,其董事總經理趙甯遠介紹:“目前公司已投了10余家醫療子基金,覆蓋100多個項目,總體來說,公司更關注天使和早期的醫療子基金,我們給自己的定位是做一個見證者,‘幫忙不添亂’”。
鋇沣投資因爲屬于類似家族辦公室的投資機構,是利用自有資金進行投資,因此在子基金選擇上會更加謹慎,其總經理王曉龍直言:“我們這類性質的基金公司在投資選擇上會比較靈活,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可能對于某一個細分行業不是非常精通,這樣的情況下,對行業的判斷和投資就必須借助于專業投資機構,也就是專業的子基金管理人、管理機構去達到我們的目標,也由此,近幾年我們在市場上篩選了一批符合我們要求的很好的專業投資機構,冪方資本就是其中之一,他們在醫療投資領域的專業性和開放性能很好地達到我們‘行業配置’的目標。”
與鋇沣投資一樣,“專業性”是昌科金投資選擇子基金的首要,“我們很看重子基金團隊的專業性,看他們的擅長領域在哪些方面,這種專業性也可以幫母基金公司鏈接到更多的資源,截止目前,公司就已投資了超30支子基金,覆蓋的項目超200個。” 昌科金投資執行總經理陶宇說道。
作爲最早一批和冪方資本達成合作的投資機構,豪石投資與冪方資本合作投資了多個項目,豪石投資總經理潘振宇表示:“從當初的嘗試投資到現今每一期冪方新基金我們都全部複投,冪方資本就是比較好的子基金的典型代表,他們在醫療健康領域非常專業,能給我們提出很多行之有效的建議,近幾年在醫療領域投資方面,我們基本只和冪方資本進行合作。”
“創新”正成爲醫藥企業發展主旋律
也正是冪方資本對于生物醫藥行業的專業洞見,在細分賽道上篩選出了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成長型生物醫藥企業,他們基于自身原有的雄厚的技術積累,在多個疾病治療領域加速前進。在此次投資大會上,這些企業分享了各自最新的發展動態和創新策略,他們在研發管線上的創新也與當前大環境形勢極爲吻合。
在腫瘤免疫雙抗藥物研發領域已深耕多年,並曾履職多家知名跨國藥企的張文軍,深知“創新”對于專注打造腫瘤免疫領域best in class雙特異性抗體(簡稱:雙抗)新藥研發企業的重要性, “雙抗藥物相較于單抗,在國內發展的時間並不長,但在治療效果、副作用等方面要優于單抗,不過研發難點也很多,所以如何做到技術和思路的創新就變得尤爲重要。” 張文軍說道。
據了解,愛思邁生物雖成立才5年的時間,但其已應用國內獨家的IgG雙重改造技術ExMab,將兩個不同的特異性的抗體分子融合在一起,在保證雙特異性功能的前提下,讓IgG結構改造最少,免疫原性降到最低,使其形成穩定的創新藥。在工藝上,愛思邁生物則將Fab、Fc片段都進行了相應的改造升級,並且相關技術已經獲得了美國、日本、韓國及澳大利亞等多個生物醫藥強國專利授權,能夠減少Fab端四鏈錯配問題、提升産量。此外,公司還建立了多種屬來源、超高容量的抗體發現平台,在經過一系列嚴苛的驗證環節後能産生滿足臨床治療應用的候選抗體。
而冪方資本投資的另外一家藥企志道生物則在重點圍繞細胞因子等重組蛋白藥物進行開發,據志道生物董事長張維表示,公司核心的蛋白質定向變複性技術,會根據蛋白自身特性在表達菌株、基因、複性配方、劑型等階段量身定做屬于該蛋白自己的流程和工藝,非常適用于以細胞因子爲代表的多肽和小蛋白類管線開發、及原料蛋白産品的制造及生産,目前已完成多個戰略合作客戶管線的工藝開發及放大,同時,志道生物還逐漸完善了真核表達平台技術體系,利用在真核表達領域的技術不斷革新,開發出了多個工藝難度極大也極具競爭力的細胞因子及酶類藥物品種。
在張維看來,公司能逐步走到今天,靠的正是創新,“創新的核心點應該是走別人沒走過的路,作爲創新者,要敢想敢幹, 要敢于去顛覆,世界上並不缺聰明人,也不缺努力奮鬥的人,創新一定是贏在思路上。”
近年來,諸如CAR-T的過繼性細胞療法顯示出強大的前景,TIL細胞療法也顯示出積極的治療希望,從而吸引了衆多布局者,君賽生物就是其中之一,其董事長金華君堅定地認爲TIL用于治療實體腫瘤是很有前景的。
“我們雖然布局的是一個相對小衆的方向,但在該領域,我們也有自身創新的核心技術,可以從多種類型的實體腫瘤中,把腫瘤浸潤淋巴細胞很好的地培養起來,比如像一些腦膠質瘤、胰腺癌等,培養成功率都非常不錯,且回輸劑量可以達到百億級別,和我們的對標公司差不多。
現階段,君賽生物已建立了高效簡便的TIL 細胞富集培養技術體系,能從微量的穿刺組織或TIL 細胞豐富度低的冷腫瘤中獲得臨床級的TIL 細胞,不限腫瘤類型,成功率高;可以不依賴健康人PBMC 作爲滋養細胞,擴增臨床級規模的TIL細胞,腫瘤特異性T 細胞、記憶性T 細胞比例高;建立了一套基于非病毒載體的高效、安全、成本低廉的T 細胞離體基因修飾技術體系,可賦予天然TIL 細胞更強大的抗癌活性與體內適應能力。
與君賽生物一樣,和度生物董事長向斌自稱公司目前專注的也是比較“冷門”的領域——基因治療,實則上,該領域並不冷門,且是業界都比較關注的領域。
作爲國內最早從事細菌載體基因治療藥物開發的生物醫藥企業,和度生物正在持續推進多個臨床前研究階段的新藥項目,向斌透露,目前公司的一些研發項目在動物疾病模型中表現出了很積極的數據,這也爲下一步的人體臨床驗證打下了基礎。
向斌還表示,目前和度生物正在艱難地走在一條“原始創新”的道路上,但和度生物會一直堅持,逐步建立起自身的技術壁壘和核心技術。
除了以上這些企業,冪方投資的其他生物醫藥企業也正在創新道路上開足馬力,包括禮邦醫藥、泰勵生物、贊榮醫藥、安銳醫藥、澎立生物、誠益生物等。
其中,禮邦醫藥是國內第一家專注于腎髒病領域新藥開發的企業,據禮邦醫藥CEO夏國堯介紹,經過三年的蟄伏和積累,公司已經建立起了豐富且均衡的産品管線,包括針對慢性腎髒病(CKD)/透析並發症,IgA腎病,糖尿病腎病和常染色體顯性多囊腎病等多個候選産品,研發進度最快的治療高磷血症的産品AP-301,該産品具備best-in-class(同類最佳)潛力,正處于臨床二期階段,並預計于明年啓動三期注冊性臨床研究,在冪方資本等投資機構強有力的資本支持下,禮邦醫藥有望進一步加速該産品及其它管線藥物的研發與臨床開發工作,以及推進生産基地的建設。
夏國堯還特別提到,禮邦醫藥是一家“在中國爲世界”的公司,公司願景是開發出普通民衆也能支付的起“平民藥”,讓自主創新藥能惠及更多腎髒病患者。
同樣是開發創新類新藥,泰勵生物與禮邦醫藥具有一樣的初衷。
泰勵生物雖然成立三年左右的時間,但其團隊立足于合成化學探索新的分子空間的能力,綜合對生物靶點的科學洞見和豐富的藥物研發經驗,已建立起一條獨特的抗腫瘤分子管線, 適應症覆蓋肺癌、結直腸癌、激素驅動腫瘤、以及多種實體瘤。
談及當初爲何要進入該賽道,泰勵生物董事長張彥濤坦言:主要還是考慮到藥物的可及性,其一是靶點可及性,其二更重要的是對于病人的可及性,泰勵生物自成立伊始的企業理念就是要做‘大家都用得起的藥’。我們相信,一個新藥無論如何創新,如果病人要傾家蕩産或在是否治病之間做出選擇,那給患者提供的不是選擇,而是難題,所以我們要給患者開發的是能夠得著的創新藥。” 目前,泰勵生物一款産品正在進行IND申報階段,以及3款創新分子臨床前研究及IND申報預計將在今年下半年進行。
同樣作爲一家涉足癌症領域的企業,贊榮醫藥更加側重的是乳腺癌領域,據贊榮醫藥董事長程子強介紹,目前贊榮醫藥旗下有五條核心管線,其中針對乳腺癌腦轉移搭建的創新藥管線是進展最快的臨床管線,這五條管線立足于藥代動力學(DMPK),從藥物的分布,代謝、和吸收等方面入手,重點發現並解決現有臨床化合物的突出問題,解決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保證立項的差異化。
不同于其他生物醫藥企業,安銳生物更專注于早期研發階段,重點針對自免疫疾病和腫瘤領域,開發變構抑制劑和不可逆共價結合化合物。“公司團隊基本都是來自諾華,我們會以高標准的要求,把公司打造成一家很厲害的Biotech公司,以産品的高質量對標國際的Biotech。” 安銳生物總經理熊文說道。
聚焦于代謝及免疫小分子藥物研發的誠益生物更側重于以疾病生物學、藥物化學及臨床轉化醫學爲基礎,以差異化的研發管線項目來解決代謝和免疫相關疾病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誠益生物董事長周敬業認爲:“無論選擇何種技術領域,創新藥物的終極目標和評價標准是解決未滿足的臨床需求,小分子藥物研發領域依然存在大量的機會,並且有著其他技術手段無法比擬的獨特優勢,這正是誠益生物的核心價值之處。”
有別于上述專注于創新藥研發的藥企,澎立生物雖自己不研發藥物,但這家專注于臨床前藥理學服務的CRO企業,經過十余年的發展,已形成了一系列成熟的動物模型方法、提供一站式臨床前藥理服務,特別是其自主開發建設的非人靈長類動物疾病模型平台和CD34 +人源化小鼠模型獨具優勢,在業內已幫助上百個客戶完成向FDA(美國)和NMPA(中國)提交IND申請,篩選出多個針對各種自身免疫疾病和腫瘤的候選藥物。
澎立生物董事長段繼峰指出:“由于本是做藥出身,更能站在藥企的角度思考問題,藥企想做出的差異化可以表現在靶點的新穎性、數據的可靠性和推進的速度,而我們則旨在‘幫助更多中國生物醫藥早期項目或企業向臨床轉化,解決客戶的難題’,這也是澎立生物較于其他CRO企業的差異化之處。”
未來器械增量市場屬于創新與技術驅動型賽道
創新不僅是醫藥行業發展的核心,也是當下醫療器械行業最關鍵的發展動力,未來國內醫療器械市場的增量市場屬于創新與技術驅動型的器械賽道。與此同時,現階段的醫療器械市場還在不斷擴容中,據統計,2019年,醫療器械行業市場規模達到6337億元,同比增長率爲19.48%,按照此發展趨勢,預計 2021年至2023年我國醫療器械市場容將有望突破萬億元,複合增長率持續保持在15%-20%左右,充滿想象的市場空間,正吸引著布局者的不斷湧入。
在人工心髒研發領域有著近14年的經驗的徐博翎顯然是有備而來,其對市場有著很清晰的判斷: “目前心衰在國內的發病非常高(《中國心血管報告2018》顯示,我國心血管患者數量爲2.9億,其中心力衰竭患者爲450萬),但是在治療器械這塊卻幾乎屬于空白狀態,現有市面的産品也基本被進口産品壟斷,自研産品非常少,隨著人口老齡化以及心血管基礎疾病病程的延長,患者體量還在不斷上升,由此心衰也成爲了心血管板塊少有的超百億市場空間的廣闊賽道,心衰器械治療市場拐點臨近,心擎的戰略布局在心源性休克的治療與預防性使用方面機會巨大。”徐博翎說道。
而讓心擎醫療能夠快速抓住機會的是其體外磁懸浮人工心髒産品,據了解,心擎醫療僅花費三年,便將該款産品推向臨床,成爲國內首個全球第二個進入臨床的體外磁懸浮人工心髒。在該細分領域,目前全球僅有一個上市産品,即雅培旗下的全磁懸浮式血泵産品CentriMag,2019年植入量超3萬例。另據徐博翎透露,目前公司旗下還有款創新産品對標美國醫療器械上市公司Abiomed的最新一代型介入泵産品(也正處于臨床中),用了折疊式的人工心髒技術,目前還處于動物試驗階段。
同樣是布局心髒介入領域,捍宇醫療關注的是心髒瓣膜疾病(其中二尖瓣反流(MR)和主動脈瓣狹窄(AS)是最常見的類型),據了解,捍宇醫療打造的重磅核心産品ValveClamp,是一款針對MR的經導管介入的二尖瓣(TMV)治療器械,其有望成爲首個國內開發經導管二尖瓣(TMV)器械,以及全球首款即將上市的經心尖緣對緣TMV修複(TMVr)器械,該産品已經完成上市場前確證性臨床實驗的入組,在一年的隨訪期結束之後,將有望在2023年初實現商業化落地。
捍宇醫療董事長戴宇峰表示:“公司在歐洲的FI-Mark認證已經啓動,我們的産品從效果、性價比上較于雅培的MitraClip還是有優勢的,所以我們可以很自豪地講,在醫療器械創新,尤其是心血管方面,我們基本做到了與全球的同步,國內有一大批具有創造力的醫生和優秀的工程師團隊,再加上像有冪方資本這樣的資本機構的大力支持,國內醫療器械的創新定會走在世界的前面。”
談到創新,萊恩瑟特董事長張劍坦言:“這確實是一條很艱難的路,每一個步驟的工藝都需要經過上百次的驗證,同時,創新還需要和臨床實際需求,以及國情相結合,雖然道路難走,但是創新不管對于行業還是個體企業而言都是必須要堅持的事情,在大家都在做創新的大時代背景下,公司也會不斷加大投入,持續研發,爭取一年能生‘兩胎’或者‘三胎’”。
據悉,結合臨床研發,萊恩瑟特已打造了一次性使用ERCP電子內窺鏡,該設備通過快速輔助插管,極大地提高了插管效率。此外,胰、膽道可即時分辨,設備也可進入膽囊管,實現保膽治療良性息肉和結石,該産品已獲得CE認證,國內上市審批也在同步跟進中。
同樣作爲公司創始人,對于創新中遇到的坎兒,國內唯一同時掌握氧化锆和氧化鋁2種陶瓷材料生産技術關節的企業安頌科技董事長張紀鋒深有體會:“我們做的是骨科醫療器械,涉及到設計的創新和加工工藝的創新,但是即使設計出來了,做不出來,加工不出來,也毫無意義。”
張紀鋒舉了一個例子,在全球範圍內,只有一家德國公司可以生産陶瓷關節,原來想依樣按照他們的設備配置進行加工,但光是生産設備報價就高達1700萬,嚴重超出了公司的預算,無奈之下,公司團隊硬是啃下了技術上的硬骨頭,對零部件設計進行創新,對國産設備進行改裝,最終把設備成本降到了100萬,並達到了同樣的加工生産效果。“之前我們認爲無法實現的,最終還是成功了,創新開頭難,但只要邁出這一步,就是勇士。”
在奧昇醫療總經理李煥看來,創新是一件“痛苦並快樂”的事情,“創新是很難,但是我們從一開始就要選擇做難的事情,因爲太簡單的事情會很快變成紅海,比如我們做的消融,要做到毫米級的精准消融,雖然複雜程度非常很高,在不斷攻堅克難的過程中,我們還順便把手術導航專科應用的超聲也做出來了,成爲了在這個細分領域的強勢攪局玩家,也覺得挺快樂。”成立僅兩年左右的奧昇醫療,已開發除了泌尿超聲、麻醉超聲等多款産品,並在新加坡設有研發中心,與新加坡國大,南洋理工大學及新加坡科技研究局達成了多項科研合作。
與奧昇醫療一樣,雖成立時間不長,但在細分賽道上不斷狂奔的還有卓道醫療,成立才五年的時間,卓道醫療已經研發出了十余款全球技術領先的康複機器人。其中,外骨骼上肢機器人“Nimbot”有著全球首款實現肩部複合體五自由度設計的機械動力外骨骼結構,在國際上屬于領先標杆産品,卓道醫療董事長王道雨特別提到,卓道醫療把眼動追蹤技術加在了機器人裏,可以大幅提升康複治療效果,此外,今年年初,卓道醫療在認知障礙領域立項了一個全新的産品,將會給該領域治療帶來全新的治療方案。
不同于其他公司做得是介入性或者大型器械設備,韋拓生物深入的是一個更“隱秘” 領域的創新——輔助生殖,“高值耗材試劑産品有幾個特點,容量小、價格高、效期短、穩定性差,而試劑成分對于患者最終能否懷孕的影響也比較大,且進口試劑單毫升的價格很高,有的需要幾百元,有一些特殊用途的甚至要達到三四千元一毫升,此外,進口産品還存在貨期的問題,訂貨周期比較長,效期就相應縮短。正是看到了這些痛點,韋拓生物想做出更好品質的産品、研發更先進的技術,打破歐美産品在輔助生殖上遊的壟斷。”韋拓生物聯合創始人吳潔表示。目前,韋拓生物的人類胚胎及卵子冷凍/解凍試劑盒已獲得國內注冊證,根據韋拓生物的規劃,未來,公司還將不斷把國際領先實驗室技術轉化爲商業化産品,擴大産品線至全套輔助生殖器械無菌試劑、高端耗材、以及有源專用輔助生殖設備,做全産業鏈條的創新。
如果說器械類企業是以創新産品切入治療空白地帶,而檢測診斷類企業則把治療窗口進行了前移,他們的創新更多的是體現在如何賦能精准醫學。
嘉檢醫學董事長張巍表示:此前,公司還處于把醫院的樣本輸入到實驗室的傳統模式,近兩年,公司做了創新嘗試,把軟硬件和檢測體系輸入到醫院,目前已做了四家樣板醫院的合作,嘉檢醫學現階段趕上了國內遺傳性疾病包括出生缺陷防控的市場轉折點,未來,希望進一步發揮自身的專業優勢和産品優勢,爲各級醫療機構提供更專業的、合理的檢測、診斷、會診及個性化咨詢服務,助力臨床遺傳精准醫學的發展。
專注于感染精准醫學的微岩醫學的創新則是基于超廣譜宏基因組學和超快速微流控芯片兩大技術平台,將病原微生物宏基因組檢測技術(mNGS)技術應用于病原診斷,可一次性完成細菌、真菌、病毒等24000+種病原微生物的檢測。微岩醫學董事長蓋偉認爲:“基于高通量測試的宏基因組病原微生物測序應該算比較革命性的技術,它的革命性就體現在沒有任何一個傳統或者是現有的方法能夠和它達到同樣的性能、高度,因爲該技術的功能性,我們可以從樣本中直接檢測所有的病源微生物,並進行光譜全景式的掃描,這對于精准診斷和精准用藥是非常有利的,微岩醫學作爲國內最早宏基因組病原微生物測序的從業者,也希望一步一步的地把産品做紮實,真正地推向臨床應用。”
在求臻醫學首席醫學官王東亮看來,由于腫瘤類疾病病程較長,臨床需求較多,腫瘤伴隨的精准診斷檢測可以解決其中的很多問題,公司也在通過不斷的技術改進讓檢測變得更爲靈敏,並和全國的頂尖的醫療專家一起做合作研究,以此形成一個良性循環,讓更多符合規範和指南的檢測解決醫生和患者的臨床問題。截至目前,求臻醫學已擁有多個細分領域的原創腫瘤檢測産品,覆蓋腫瘤早篩、靶向藥物伴隨診斷、免疫檢測、動態監測、預後評估及腫瘤生物信息學大數據平台分析等領域,全方位助力腫瘤精准醫學。
基于流式熒光技術平台檢測的指真醫學也有著自己的打算,指真生物董事長馬永波表示:“指真生物的最終目標集成化,即按照一個疾病診斷的路徑形成自有的産品特點,這是公司近幾年一直在潛力專注的事情,並持續深挖臨床需求,根據疾病診斷特點和臨床路徑,研發一系列面向感染診斷、免疫評估等方向的多聯檢、自動化診斷産品。”目前,指真生物已逐步構建了完全自主知識産權的磁性熒光編碼微球平台、蛋白熒光標記技術平台、多光譜流式熒光檢測平台以及全自動磁分離技術平台,形成了針對臨床診斷中多種指標聯合檢測場景的流式熒光免疫産品線和血球感染聯檢産品線.
旌准醫療專注的則是爲血液病患者提供更多的精准醫療服務,如今,旌准醫療已圍繞各級醫院血液病分子診斷需求建立了六個技術平台,可覆蓋血液腫瘤、移植、新型分子病理、細胞免疫治療,可以支撐各級醫院院內血液疾病檢測、診斷、療效評估及預後監測全流程檢測需求。這也達到了旌准醫療董事長葉鋒的初步目標,“精准醫療不僅是一個概念,更多是一種實踐,且該實踐針對不同領域、不同疾病、不同公司甚至是不同科室都有不同的策略,就像旌准醫療對不同血液疾病的特點去做針對性的精准醫療。”
在本次論壇上,還有包括來自柯林布瑞、胡桃科技、铨融醫藥、壹博醫院、聚陸醫療的多位企業家,就他們分別專注的領域對于新科技新業態如何賦能醫療服務進行了討論。
其中,專注于醫療大數據整合治理的柯林布瑞聯合創始人秦曉宏介紹:公司直譯的意思是‘臨床大腦’,所以公司從成立伊始的願景就是要做一家領先的數據服務型的公司,爲醫療機構做精細化管理、高質量科研、高標准質控服務,目前已與華西醫院、瑞金醫院、長海醫院等大型三甲醫院展開合作與應用實踐,未來還將面向藥企和保險公司進行數據服務。”
胡桃科技董事長任爲則把公司比喻爲“數字化的艾昆緯”,但也表示和艾昆緯最大的不同,是胡桃科技更深入醫院前端去做一些數據治理的工作,“我們在做醫院數據合夥人,通過這種方式,幫助醫院治理數據,並把它變成一個合規的通道。”
已與多家頭部SMO(臨床試驗現場管理)和CRO(合同研究組織)建立長期深入合作的铨融醫藥正在傾力推動虛擬化臨床試驗,輔助醫院從傳統的His以及EDC的錄入功能延伸到平台服務,幫助醫生在臨床研究的過程中找到新的路徑、方法和新的治療手段,以此建立完整的科研體系。“我們最主要是以‘系統+人’提供整體解決方案,實現各大申請方在臨床試驗漫長過程中的小範圍加速,包括招募加速、數據核查的遠程加速、電子知情的加速等,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我們虛擬臨床試驗方面做了非常多的創新。” 铨融醫藥CEO 楊帆說道。
不同于上述三家公司在數據和臨床方面服務醫院,壹博醫生集團則是以醫療技術輸出、多學科協作形式,破解長期以來臨床上碎片化治療、周期長的現狀,壹博醫院董事長孫成彥介紹,目前醫生集團旗下第一家自建醫院已正式開業,這是一家“大專科、小綜合”性質的醫院,主要發展“壹博”現有的功能神經外科強項,治療以腦癱、偏癱爲代表的肢體傷殘、運動功能障礙性疾病,以及癫痫、頑固性疼痛等疾病,“各病種本身具有延伸服務的屬性,我們將來的目標是通過連鎖方式,加上臨床上較高的技術壁壘,到各地複制這家醫院,從而實現價值的最大化”。
聚焦于心肺康複中心的建設的聚陸醫療則希望依托資本支持及技術突破,進一步推動我國心肺康複事業的發展,讓更多心肺疾病患者受益,聚陸醫療董事長許昌軍表示:公司正在從心肺康複管理數字化系統的打造、托管運營心肺康複中心及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相關醫療設備研發和生産、心肺物理治療師專業化培訓等方向整體推進心肺康複落地建設。
總體而言,在“這個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如何構建企業的創新性,讓産品和技術更好地服務于臨床,解決臨床上未被滿足的需求,是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基石,冪方資本會持續關注這些領域,讓資本發揮價值,爲國人生命健康謀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