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夜間經濟”發展,廣州又有了實質性舉措。繼本月初廣州市商務局發布《廣州夜間消費地圖》後,19日,廣州正式印發《廣州市推動夜間經濟發展實施方案》,提出到2022年,力爭形成13個全國知名的商圈和一批精品文化項目,全市夜間經濟集聚區達到30個,夜間經濟對全市經濟的貢獻不斷提升,打造國際知名的“廣州之夜”品牌。
實際上,在廣州決定促進“夜間經濟”之前,夜廣州已經是名聲在外,廣州民間自發形成的夜間經濟本來就很發達。由于氣候原因和一直以來的生活習慣,很多北方城市晚上9點街上就已經進入沉寂,而在廣州,這時夜生活才剛剛開始。和很多城市夜間經濟以酒吧、歌舞廳爲主不同,廣州的夜間經濟是多層次的,橫向縱向看都非常豐富。酒吧、KTV、Live House,小商品攤檔,消夜更是多種多樣,有廣式燒烤、海鮮粥,也有牛腩煲、腸粉和糖水,喜歡吃辣或者重口味的人,也可以選這幾年從其他地方紅到廣州的小龍蝦、麻辣火鍋。不僅形式多樣,價格也是豐儉由人,從大排檔到高端的海鮮酒家,總有一款適合你。而且,這些豐富多樣的形態並不只在一個區,而是每個區、每個人心裏都有自己的多層次夜間美食地圖。
當然,這些夜間美食都是自發形成的,它們有著自己獨特的魅力,也有著一些固有的問題,例如,曾經紅火了多年後被取締的西湖夜市就有著消防隱患和衛生難以保障的問題。如此豐富的夜間經濟形式是廣州的財富,在這麽豐厚的基礎上作進一步的發展,自然是省心省力,但也有特別需要注意的地方,尤其是方案中提出要打造的地標性夜間文化聚集區,其中北京路惠福美食花街、環市東餐飲集聚區、上下九曆史文化美食街、賽馬場美食城和珠江琶醍,都已經有十分成熟的商業模式和特色。怎麽在進行規範的同時,保護各自原生的特色,並進一步激發出更多的夜間經濟活力,是一大挑戰。
具體怎樣才能二者兼得需要摸索,但原則是很簡單的,就是政府和運營者都回歸本位,在自己的職責範圍內盡量多做,職責範圍之外不去涉及,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以夜市文化十分發達的新加坡爲例,新加坡也曾經苦于自發夜市和攤販帶來的堵塞、垃圾汙染和衛生問題,但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新加坡對小販中心和夜市的規劃發展,已經讓夜市文化成爲新加坡的一大旅遊亮點。新加坡的經驗在于順應夜間經濟模式本身的特點,例如,夜市就是靈活、成本低、品類豐富,新加坡政府就以補貼促成十分低廉的夜市租金,而且租期很短,租了兩個星期發現不好做就可以不續租,這就保持了夜市本身的靈活性,而政府本身只專注于秩序規範和衛生保障。廣州的特色街區要實行“外擺位”,就可以吸收新加坡經驗。
廣州要發展“消夜模式”,無須從頭來過,只要在現有的夜間經濟模式上順水推舟,以基礎的政府服務和對原生態廣州“消夜模式”的特色發揚,激發更多的夜間經濟活力,“廣州之夜”終將有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