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Aye
“打工人”所帶來的流量和熱度,建立在消費我們的情緒之上。
清醒點!你忘記自己是“打工人”了嗎?/《情深深雨濛濛》
即便身爲一個網上沖浪老手,看到一些火熱的梗還是會覺得莫名其妙。比如這句:“早安,打工人!”
當朋友圈一夜之間出現了同樣的詞彙,讓人懷疑自己是不是和世界脫節了。
早安?打工人?仔細一看還挺有意味,短短的五個字包含了社畜們無奈、調侃和自我激勵的複雜情緒,堪稱漢語的博大精深。
雖然身爲“打工人”,但這個“打工人”的梗卻無法讓我共情。因爲這個被玩爛的破梗,是在消費我們的情緒。
現在大家都知道你是打工人了
兩天不上互聯網,足以讓你失去和網友的共同語言。“打工人”的熱度到底有多高?
這三個字,見縫插針般地擠進我們的視野。/微博截圖
微博熱搜的最高閱讀量已經達到了2.5億,隨著熱度的增加,越來越多人在用這個梗,雖然沒幾個人知道它是怎麽火起來的。
據觀察,“打工人”梗最初來源很有可能是因爲這個段子:
我的人生規劃,是在新加坡念高中、英國念本科、美國念研究生、法國念博士、 然後在加拿大沒得病就孤獨終老,得了病就安樂死。
但是因爲成績太差,沒考上高中,美夢全破碎了。
現在在上海電子廠打工。
然而,隨著梗的熱度越來越高,各種文案和表情包在網絡上鋪天蓋地,我們已經很難准確找到梗的出處。
即便你搜網友的帖子,想了解“打工人”的梗到底怎麽火起來的,他們也不能給你答案,只能給你豐富的二次創作産品。
豆瓣帖子《早安,打工人,這個梗是怎麽火起來的,突然之間大家都在用》,已經變成打工人的段子集錦/豆瓣@千紅一窟
貓也逃不了被鏟屎官送去打工的命運/微博@段子樓
無所畏懼的打工人
武林外傳黃豆豆說出了打工人的心聲
“打工人”帶火了“XX人”的句式/微博/百詞斬截圖
在熱搜“打工人語錄大賞”下面,可以看到網友們已經充分掌握“打工人”的文學創作。
打工人,打工魂,打工都是人上人。
隨著打工人的梗席卷網絡,越來越多人善于借助這個梗表達生活中的辛苦。無論是職場人士、學生、明星,乃至寵物、人工智能,只要你的生活存在被迫、不情願地讓渡自我的因素,你就是打工人的同胞。
網傳著名女子組合Blackpink和老板的聊天記錄,明星也只是打工人。
我們都是打工人。
越來越多人以打工人自居,如果你沒聽說過這個梗,或者並不喜歡用梗,對于已經習慣網絡流行語的的人眼裏,你也是一個打工人。
鋪天蓋地的打工人文案和表情包已經在裹脅著我們的情緒,要麽自我認同是一個打工人,要麽成爲別人口中的打工人。
這個極具情緒渲染力的梗,似乎在要求著全網絡的人參與這次狂歡。無論主動或被動,只要你生活在網絡空間就會受到影響。
也許以前你只是默默地工作,但現在,我們都知道你是打工人了。
但“打工人”的梗真的能代表打工人嗎?
“打工人”,是真正辛苦的人
在熟練了網絡流行規律的人眼裏,“早安,打工人”或許是一個破梗。但不可否認,“打工人”的流行表明它精准地把握了集體情緒。
伴隨著巨大的生活焦慮,幾乎沒有人可以逃過打工的命運。
與打工同時期火起來的,還有“內卷”一詞。“內卷”原本是一個社會學概念,指一種社會模式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就出現停滯不前的現象。
如今,“內卷”被用來形容當代社會的競爭和內耗。社會學家項飙指出,如今的“內卷”是一種不允許失敗和退出的競爭。明明知道競爭不一定有收獲,但如果不競爭就會被淘汰。
內卷之下,人人尋求出路。
當個人價值被統一的標准固化,工作的意義比起實現自我的價值,更多情況下只是充當崗位上高效的螺絲釘,如果不參與競爭,就可能被其他人替換,于是産生了焦慮。
生活陷入了囚徒困境。即便你不喜歡高強度的工作,但會有其他人能夠承受並獲得更高的報酬,有了競爭心理,你也會選擇回報更高,同時代價更大的工作。
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打工人”火了。
“早安,打工人”豐富的意味體現著人們對語言的改造能力。它是對社畜身份的調侃,用诙諧幽默的語調,傳達著社畜們對生活的無奈。
比起以往的代稱“社畜”的自貶,“早安,打工人”,具有一種身份認同感以及樂觀意味。
一方面,這種自我調侃在心理上短暫地消解了人們的工作焦慮。
另一方面,“早安,打工人”又傳達了微妙的樂觀態度——雖然很辛苦很不情願,但是爲了生活,再難熬也要堅持下去。
樂觀不再面向整個人生,能夠在平凡的每一天鼓起鬥志,已經是很大程度的樂觀。
“奮鬥”的崇高意義被消解了。
客戶三番幾次提出無理要求,你要笑臉相對,因爲你是打工人;老板半夜讓你改PPT,你要負責地接受,因爲你是打工人;昨天晚上失戀,今天還要七點起來趕一個小時地鐵,還是因爲你是打工人……
如今很多人面對工作壓力,已經不再有以往刻苦奮鬥的精神。
“努力學習,勤奮工作,讓青春更加光彩。”這樣的雞湯口號已經不再具有說服力。
“奮鬥”延伸出了“奮鬥逼”,一個貶義詞,來表示人們對“奮鬥過上美好人生”的精神話術的不屑。
打工人前,有奮鬥逼,或許說法不一 ,但本質並無太大差異。/知乎截圖
奮鬥與“內卷”形成了惡性循環,奮鬥的號召就不再具有過去二三十年前的力量。
我們都清楚,無論我們有多努力,也只能做一個被資本剝削的打工仔。
“早安,打工人”,已經是我們最大的樂觀與妥協。
熱鬧的網絡梗,
無法替代真正“打工人”的心聲
“打工人”梗讓各行各業的人感受到了共鳴。無論你在什麽行業,你是什麽年齡,都能感受到這個梗背後強烈的集體情緒。
我們都對“打工人”産生了共情。它說出了我們的心聲,讓我們成爲了情緒共同體。
也許一直以來我們都在默默地工作,獨自消化生活中的各種情緒。但這個梗的出現,以一種诙諧幽默的方式講出了我們的感受。
我們才發現,原來大家都有相似的體驗。人類的悲歡原來是相通的,這時,我們似乎不再孤獨。
但這種共同的情緒卻是短暫的。我們每個人都處在不同的現實生活中。“打工人”梗雖然表達了某些共同的感受,但生活中我們都擁有著獨特的經驗。
梗,只是對生活感受的簡單歸納,正因爲它簡單,才能讓所有人理解且共鳴。
但說到底,這個梗很表面,缺乏一種深入現實生活的力量。
2020是一個艱難的年份/豆瓣截圖
在豆瓣小組“985廢物引進計劃”中,很多年輕人在講述他們的困境。/豆瓣截圖
“打工人”梗給了我們一個共情的假象,但無法承載現實中沉甸甸的痛苦。面對具體的生活,“打工人”梗顯然缺乏說服力。
當它在社交網絡上越來越流行,當它逐漸地影響著我們的表達習慣,甚至代替我們定義自己的生活狀態時,你會不會想說:夠了,很無聊。
沒有人想被破梗定義自己,尤其是這個梗還火得莫名其妙。
2009年,“賈君鵬,你媽喊你回家吃飯”的梗,就是故意營銷的産物。
賈君鵬不存在,賈君鵬的媽媽也不存在,但在商業推手的有心助力下,這個梗迅速成爲網絡流行語,也創造了大量的熱度。
媒體和互聯網在用“梗”講述我們的情緒,同時也在消費著集體情緒。
“梗”創造的是熱點,乃至商機。
“打工人”帶火了奧特曼官微/微博截圖
一個梗的爆火,勢必會帶來營銷的熱度。
無意否定這種正常的商業現象。只是作爲個人,我們需知道,情緒不是用來消費的。而商業對情緒的消費,一定程度左右了我們的自主性。
“打工人”所帶來的流量和熱度,建立在消費我們的情緒之上。
但每個人的生活和情感,都是個人的獨特性所在。不應該被梗簡單地概括,不該被流量利用和消費。
生活是具體而獨特的。而網絡流量的梗,裹脅著我們的表達,卻無法代表真正的生活。
“早安打工人”,真的無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