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報訊 (記者 江躍中 通訊員 李豔華 駱丹清)今天下午,靜安區召開人力資源服務國際合作峰會,記者從會上獲悉,該區首次發布“全球服務商——人力資源服務專項計劃”,將在蘇河灣區域打造“全球人力資源服務共享中心”。會上,必博人力、海德思哲、合傑人才、科銳國際、力德國際、米高蒲志、前錦衆程、任仕達、仕卿人力和萬寶盛華等10家國際知名人力資源服務機構,被列入“專項計劃”的首批實施企業名錄中。
圖說:靜安區今召開人力資源服務國際合作峰會,首次發布“全球服務商——人力資源服務專項計劃”。李豔華 攝
據悉,作爲全國首家國家級人力資源服務産業園所在地,靜安區人力資源服務行業近年來發展又好又快,引領全國産業發展,並在全球服務方面率先發力,積極響應靜安區“全球服務商計劃”,聯合一批國際知名的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共謀合作、共求發展,以期打造成爲全球人力資源服務産業的“硅谷”,建設成爲中國人力資源服務産業地標性的引領之地。
三年提供10萬平米辦公場地
蘇河灣區域位于上海市中心核心地段,占地4.3平方公裏,是靜安南北協調發展的引擎。早在兩區撤二建一後,該地就確立了分區分片發展、産業主題明確的總體規劃布局,即東部打造金融創新拓展區,中部建設人力資源産業標杆區,西部構築高端商貿集聚區。
圖說:峰會上舉行的交流活動。李豔華 攝
上海蘇河灣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黃靜介紹,“蘇河灣中部地區作爲‘全球人力資源服務共享中心’核心承載區,將聚集全球最具引領性、最具影響力的人力資源公司與組織,助力靜安成爲上海融入全球服務網絡的重要樞紐節點及海外企業登錄中國與本土企業走向國際的重要門戶。”據悉,接下來蘇河灣投資控股公司將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堅持高品質的功能開發,支持重點集聚區樓宇改造、功能升級和環境優化,爲集聚全球人力資源服務機構著力做好載體配套服務,並將重點支持新泰大廈、靜安國際中心成爲主要載體,預計在未來三年達到10萬平方米人力資源服務産業辦公場地。
統計顯示,目前該區域已集聚近300家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並已經逐步形成了覆蓋人力資源招聘、人才尋訪、人才測評、人力資源培訓、人事代理、勞務派遣、職業指導等滿足不同層次人力資源服務需求相對完備的産業鏈。
“全球服務”是必由之路
今年上半年,靜安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對中國上海人力資源服務産業園區的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全球服務能力進行了調研,結果顯示:園區正逐步成爲國際化人才服務樞紐平台,爲上海、長三角乃至國內外的人力資源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園區內外資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共有30家,其中上榜全球人力資源服務機構50強的企業占了1/5。同時,國內本土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業正在邁向國際市場,有在國外設立分子機構,也有直接收購國外領先機構,服務外商營收占了總營收30%-50%。
圖說:全國首家國家級人力資源服務産業園——中國上海人力資源服務産業園區。李豔華 攝
列入此次實施“全球服務商——人力資源服務專項計劃”合作企業名錄的科銳國際,目前已在中國大陸、香港、印度、新加坡、馬來西亞、美國等全球市場擁有100多家分支機構。除設立分支機構外,公司還開啓了海外收購的步伐。2018年收購了英國領先招聘服務供應商Investigo公司52.5%的股權,正式進軍歐洲人力資源市場。收購Investigo使得科銳國際在客戶資源、客戶服務能力、産品研發、管理模式、品牌等方面與之形成優勢互補,並充分發揮協同效應,形成全球範圍內的高效網絡及運營體系,更好服務于國際化進程中的中外企業。
據悉,首批專項計劃發布的10家合作企業表示,國際形勢等外部發展環境壓力雖然不小,但企業開放合作的步子卻越邁越大,將助力人力資源服務成爲推動上海服務業發展的主力軍。
圖說:位于靜安區的上海人才市場。李豔華 攝
先行先試:人力資源服務産業制度的創新高地
作爲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區,靜安牢牢抓住人力資源服務産業,全力以赴發展新動能。早在2017年,靜安區就出台了上海市首個促進人力資源服務産業發展的專項政策,並于2018年完成修訂。連續兩年撥付人力資源服務産業扶持資金均過千萬元,培育和建成了一批在全國乃至國際上具有較大市場影響力的龍頭企業和服務品牌。此外,靜安區還針對人力資源企業開展海外拓展業務給予扶持資金。
靜安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王光榮表示,爲更好地落實“全球服務商——人力資源服務專項計劃”,靜安區人社部門還將出台相關的配套政策,如探索企業入駐、拓展優先提供優質樓宇資源,探索爲來華人才提供優先辦證、爲優秀人才提供優質保障服務,探索對企業海外業務增長、國際合作項目及海外新設分子機構予以獎勵補等,爭取人力資源服務領域的對外開放政策在靜安區先行先試,建設人力資源服務産業制度的創新高地。
依托現有的産業發展優勢,進一步營造人力資源服務産業生態,發揮國內外知名機構溢出效應,激發更大的市場合作空間。今後,靜安區還將與高校、研究機構合作,籌建“梅園學院”,預計在9月開展人力資源服務行業高級研修班,探索專業人才培養新模式,培養一批適應國際化發展的人力資源服務領軍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