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看了覺得說的有道理,希望您點擊上方的“關注”,謝謝您!
據媒體披露,隨著全國範圍內有序的複工,目前,複工後發生的聚集性疫情有12起,共15人確診,18人傳染,514人以上被隔離 。
被發現以後,這些單位的相關工作人員都被隔離,有些企業還被整體封鎖隔離,停止生産。
其中,最嚴重的一個地方,珠海一小區保安從湖北回來後28天確診,妻子被感染,目前小區住房被隔離,實行封閉,全部住戶強制隔離14天。
這些企業,爲什麽會出現聚集性疫情?原因,是相關的企業主和工作者,思想上有三個誤判。請您閱讀到最後,相信會對您有所啓發!
第一個誤判——太大意
複工潮才是疫情蔓延的最佳時期!
複工,是有序的複工,是做好防控前提下的複工。複工一線,也是抗擊疫情的一線。
在複工時,要加強健康監測和個人防護,嚴格落實好工作場所、食堂、宿舍等區域的防控措施,最大限度減少員工聚集和集體活動。
可是有些單位和工作者,總是認爲疫情離自己很遠,看到確診人數逐漸下降,看到本地確診人數較少,便沒有了“謹慎之心”,思想上大意,行動上潦草,無形之中加大了病毒擴散的風險。
比如,曝光出來的山東濟南銀座商城燕山店,這個地方發現多起關聯病例,沒有按照要求測量員工體溫,每天違規召開晨會,造成人員密集,通風和隔離措施不到位。
更惡劣的是,這個地方連員工的底數都沒掌握清楚,從要求提供人員名單到提供出最終名單經過了近30個小時,且依然存在姓名重複、地址不詳,將幾個月前已離職員工和未上班員工計入等問題,導致市、區兩級將大量時間浪費在人員核實上。
如果在這個地方上班,那對善良的員工們來說,真是一場不幸,領導者對疫情的大意,使全體員工猶如一個個“活靶子”,全部暴露在疫情火力範圍內,讓全體員工爲領導者的錯誤買單。
就像我以前所說,如果面對這樣的企業,這樣的領導人,我們管不住別人,但是可以管好自己,那就是:
對那些防控不到位的企業和個人,勇敢的說“不”!
第二個誤判——太依賴
這些出現“聚集性”疫情的單位領導者,可能會想,這些員工在家的時候,都被當地社區或者農村檢查過了,該隔離的也隔離了,那說明沒問題了,可以不用再嚴格的防控了。
這種領導的想法就是,自己的防控工作沒做好,只要別人能做好就沒問題了。
就像是在戰場上,自己不主動沖鋒陷陣,卻指望“友軍”能夠扛起大旗、獨當一面。
殊不知,“友軍”也有困難啊。
就像北京最大的社區天通苑,號稱“亞洲最大的社區”,占地面積48萬平方米,登記人口就有30多萬人,比一些縣城的人口還要多,指望這樣的社區對每個人都徹底防控好,可能嗎?
自己該承擔的責任不承擔,該做的工作不到位,防控時處處“撒湯漏水”,卻要求別人“嚴絲合縫”,可能嗎?
中央一直強調,疫情防控,是一場總體戰,說白了,就是不能依賴別人,每個人、每個地方、每個單位都要扛起自己的責任,不能自己輕輕松松,卻要求別人“上陣殺敵”,這樣,不但對全局無益,也容易“引火上身”。
因此,要告訴這些單位的領導人,不要依賴社會,不要依賴其他的單位和地區,老老實實做好自己的防控工作是最好。
第三個誤判——太自信
信心是事業的源泉,信心比黃金更重要,“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裏”。
在疫情面前,應該有怎麽樣的信心?
應該是,對成功抗擊疫情有信心,而不是對“單挑”病毒有信心。
也就是常說的那句話,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要尊重這個“敵人”的實力。
疫情有其傳播的規律,那就是主要通過人與人之間傳播。
防控疫情,也有其規律,就是要盡量避免人與人的接觸,做好防控和消毒工作。
什麽叫規律?規律是客觀真理,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不管人們承不承認,規律總是以其“鐵的意志”發揮作用。
不尊重規律,就好比對著天空吐痰,痰還是會落在自己身上;或者是用頭去撞牆,只能是頭破血流。
中央都說“全國疫情發展拐點尚未到來”,可是很多人卻拿“個性”挑戰“規律”,拿身體“單挑”病毒,在疫情面前“逞英雄”,“放飛自我”摘口罩,毫無必要的造成人的聚集和流動,比如,多地出現餐飲、購物的熱潮,一些大型超市甚至排起了長隊,有的景點也出現擁擠。
就像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所說:“這些不屬于複工複産的優先領域,如此的人群聚集風險太高,應當緊急叫停。”
因此,只要不是工作生活必須,就不要參與任何聚集性的活動,要尊重對手,尊重規律,不然就會付出代價。
如果您贊同文章中的觀點,希望您點贊並關注我,轉給您的朋友,後期我會持續對政策和社會熱點進行解讀,也歡迎您在評論區提出您寶貴的意見!謝謝您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