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10月初,我被園區開發公司外派到新加坡分公司工作,時間是兩個月。在這兩個多月的時間裏,我跟隨分公司總經理—新加坡人張永福先生走訪了不少在園區投資的新加坡企業總部,通過電話聯系了許多潛在香港客戶,邀請他們訪問蘇州工業園區。
張永福先生是我職業生涯上的貴人,是他在天弘科技准備到園區投資時,提示我可以考慮加入天弘,讓自己的職業發展上一個台階,也是他向天弘科技大力舉薦我。
在頭條搜索張永福先生,看到《蘇州日報》在2019年2月15日發表的文章—-“張永福:第18次當選“標兵”的新加坡人”,想起與張永福先生一起在新加坡工作的往事,特轉載如下:
CSSD新加坡分公司總經理張永福先生
說起張永福,很多“老”園區人都非常熟悉。現任中新集團招商部副總經理兼新加坡分公司總經理的他,是第一批來到園區“拓荒”的新加坡友人,也是各類“光榮榜”上的常客――細算起來,今年已是他第18次榮獲園區的“標兵”這一稱號了。
“1994年2月兩國簽訂《關于合作開發建設蘇州工業園區的協議》後,新加坡的工作人員陸陸續續進駐園區,我是1995年7月加入園區工作。那年我40歲,我是聽了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要新加坡人走出去的叮咛,帶著使命來到蘇州的。我爲自己有幸參與了蘇州工業園區這個平台,與中國分享新加坡發展的經驗感到榮幸。”
這幾年,只要能加深或者擴大新加坡和蘇州的友誼的事,張永福都會盡力去做。比如,不定期舉辦“老友會”,邀請新加坡政府的高官和在中新集團工作過的老領導參加活動。在華人的節日如中秋節把在新加坡中學和大學讀書的江蘇學生組織起來,讓大家聚在一起認識交流等。
“我是新加坡華人,身爲同文同種,自己也應該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獻出微薄的力量。我一直在盡我的力量,拉近園區和新加坡各界的關系。
今年是園區開發建設25周年,過去25年,園區經曆了一日千裏,龍騰虎躍式的發展,是讓人驚歎的。而園區在過去三年連續榮獲國家級經開區綜合考評第一名的殊榮,也令全程參與園區建設的張永福感到“與有榮焉”。
至于未來的目標,張永福認爲,園區下一步應該逐步通過知識、信息與國際化來替代土地、勞動力和資本,最好能爭取擁有自己的國際機場,把世界的投資者、企業家、各界專家、遊客,以“無間隙”方式,“直航”帶到蘇州來。
多年來,園區管委會有駐新加坡辦事處,中新蘇州工業園區開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也設立了新加坡公司,蘇州中心也有駐新辦事處。張永福表示,自己非常希望新加坡政府機構可以考慮把一些相關的政府駐華機構,設立在園區裏面。這樣才有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象征意義。
具體到自己招商工作中從“招商”到“招才”的轉變,張永福表示,每種企業都有“發展周期”,即有朝陽、夕陽,有陰晴圓缺。招商工作,也有它的周期,需要“騰籠換鳥”,與時俱進。所以面對未來“招商”和“招才”的挑戰,未來園區應該加大力度,從鼓勵年輕人創新創業開始,培養本地中小型企業。
談到中新集團下一步的發展,張永福表示,園區的經驗已經走出蘇州。2009年去了江蘇南通,這是中新集團在中國第一個複制園區模式的城市。2012年中新集團又去了安徽滁州,短短五、六年,蘇滁産業園就做得風生水起。
“未來我們會用蘇州工業園區的品牌、成功的案例,配合中國一帶一路的發展,走進東南亞,這是我們正在探索的道路。新加坡政府很支持一帶一路。有了園區成功的經驗,加上新加坡的發展經驗,中新兩國可以在東盟的城鎮複制新加坡和園區的經驗,幫助東南亞國家發展。這是一個中國、新加坡、東盟國家,三方面都受益的三贏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