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兩個醫學研究團隊分別針對冠狀動脈疾病的診斷和風險預測開發出新辦法。一個可更安全地診斷冠狀動脈疾病,一個可更准確地預測亞洲和本地人口患上冠狀動脈疾病的風險,省下不必要的檢測和醫療資源。
研究團隊招募了100名患者,試驗以新型分析法來測量冠脈內的血壓,做法是把患者的非侵入式電腦斷層冠脈造影圖像重構成三維模型,然後分析檢測數據。
鈣化評分測量的是冠脈內的鈣積聚,若鈣化評分越高,就意味著患上心髒病的風險越大。
雖然一些西方國家早已把鈣化評分納入測試前概率評分,但如果把它們的方法用于多元種族的亞洲和本地人口,可能會使患病風險被高估,導致患者接受不必要的檢測和治療。
由新加坡國家心髒研究所首席研究員鍾良副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新型非侵入式分析與計算法,可相當准確地測量冠脈內的血壓。目前這方面的測量用的是侵入式診斷測試。
冠狀動脈疾病是最常見的心髒疾病,本地死亡總數中約兩成與此有關。當冠狀動脈因斑塊積聚而變窄,流向心髒的血液會減少,就有可能導致胸痛,甚至是心髒病發作。
巴斯卡然說,這將有助醫生確認患者是否須接受進一步的測試,也可省卻沒必要的檢測,節省醫療成本和資源。
另一組由國家心髒中心高級顧問醫生巴斯卡然(Lohendran Baskaran)帶領的研究團隊,探討把電腦斷層冠脈鈣化評分(calcium score),納入用來評估胸痛症狀的測試前概率評分(pre-test probability score),以便更好地預測亞洲和本地人口患上阻塞性冠狀動脈疾病的風險。
研究團隊分析超過500名患者的有關評分後發現,把鈣化評分納入CAD Consortium 2(簡稱CAD2)這類測試前概率評分模型,可顯著改善冠狀動脈疾病的風險預測。
一般來說,疑似患上冠狀動脈疾病的患者,須接受幾項診斷測試。其中,被視爲“黃金標准”的侵入式冠脈造影(angiogram)是把造影劑注入患者體內,再通過X光觀察冠脈中的血液流動,以及用侵入式的冠脈血流儲備分數測量冠脈內的血壓。
據鍾良介紹,這種非侵入式的方法對患者比較安全。這個新方法已獲美國當局授予專利,正在做進一步的測試,日後可供臨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