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炎熱會加快伊蚊的成熟周期,並提高繁殖量,導致伊蚊數量及骨痛熱症病例升高。國家環境局提醒,新加坡全年炎熱潮濕的氣候,有利于埃及伊蚊繁殖,以及骨痛熱症傳播,公衆必須持續清除周遭環境的積水,以減少伊蚊滋生處。
國際研究也顯示,天氣炎熱可能縮短蚊子的成熟周期,從原本的一兩周縮短到10天以下,導致蚊子數量迅速增加。
環境局網站數據顯示,今年8月27日至9月2日之間,每日新增骨痛熱症病例介于38起至116起。截至上星期五(9月2日)下午3時,今年已累計2萬6095起病例,是去年全年5258起的近五倍。
衛生部星期天(9月4日)受詢時透露,雖然這名患者的住所不在骨痛熱症活躍集中區內,當局已在他家附近檢查及噴霧,以清除蚊子滋生處,降低茲卡病毒在本地傳播的可能性。
環境局答複《聯合早報》詢問時解釋,在高溫下,病毒會在蚊子體內複制得更快。感染骨痛熱症病毒的雌蚊終生具有傳染力,快速複制的病毒會延長蚊子的感染期,進而提高骨痛熱症的傳播概率。
環境局也說,雖然炎熱潮濕的天氣會提高骨痛熱症傳播率及確診病例增加的風險,但病例數量和天氣參數之間並沒有明顯關聯。其他影響因素還包括傳播的毒株類型,以及人們對主流毒株的免疫力。
每年6月至10月是本地骨痛熱症傳統高峰期。根據環境局網站,今年7月的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數量仍然很高,加上之前較少見的第三型骨痛熱症病毒(DENV-3)成爲主流,未來數月的骨痛熱症病例預計持高。
我國今年骨痛熱症疫情嚴峻,主要是因爲今年的主流毒株是新加坡人缺乏群體免疫的第三型病毒。本地上一次出現第三型病毒引發的骨痛熱症疫情是在30年前,因此人們對這一型病毒的群體免疫已降低。
茲卡病毒同樣由伊蚊傳播,一般上是自限性(self-limiting)的輕微疾病,症狀在兩到七天內就會緩解。
截至8月29日,我國有194個骨痛熱症活躍集中區,77個因累計至少10起病例而列爲紅色警戒區,其中71個探測到第三型病毒。
病例最多的集中區位于亞曆山大路、女皇鎮美嶺街,以及史德林路(Stirling Road)一帶,共有374起病例。過去兩周出現最多新增病例的是金文泰2道、4道和5道一帶,新增29起病例,累計220起。
缺乏對第三型病毒免疫是疫情嚴峻主因
本地上個月22日通報一起茲卡輸入病例,患者目前已康複,衛生部沒有披露患者的年齡和性別等細節。這是我國自2020年3月以來,首次通報茲卡病例。
2020年是我國有記錄以來,骨痛熱症疫情最嚴重的一年,共有3萬5315起病例,32人死亡。
茲卡病患住家附近 已滅蚊防傳播
當局也提醒民衆保持警惕,采取必要的防範措施,避免家中滋生蚊子。到訪本地骨痛熱症集中區,以及蚊媒傳播疾病流行的國家和地區時,也應在衣服覆蓋不到的皮膚上,塗抹或噴上驅蚊劑,做好個人防護。
每年6月至10月是本地骨痛熱症傳統高峰期。根據環境局網站,今年7月的埃及伊蚊數量仍然很高,加上之前較少見的第三型骨痛熱症病毒成爲主流,未來數月的骨痛熱症病例預計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