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認爲,新加坡目前在亞洲已是中國中産家庭和富裕家庭讓孩子留學的首選國家之一。隨著中國教育政策的改革,如“雙減”政策和中考分流改革,更多家庭也選擇將孩子送往新加坡接受國際化的教育。
教育部說,國際學生錄取比例整體保持平穩,在中小學和初級學院學生中,國際學生占少于5%、自主大學和理工學院有不到一成的外籍學生,在包括國際學校在內的私立教育學府,每兩人中有約一人是國際學生。
在中考分流改革下,中國初中畢業生中約一半的學生有機會讀普通高中,其余只能選擇報讀職業或技術學校。去年落實的“雙減”政策,則要求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
教育部受詢時透露,截至今年7月,本地的學生准證持有者從去年同期的5萬5100人增至約5萬9200人。這些學生准證持有者包括在教育部學校、高等教育學府,以及私校就讀的外籍學生。
中國中産和富裕家庭眼中 我國是亞洲留學首選之一
另外,教育咨詢公司智略國際教育執行合夥人姜晟博說,去年申請到新加坡的國際學生比前年增加近20%,單是中國的學生就增加了兩成。
受訪的國際學校和私立學府反映,新加坡妥善管理疫情的做法受到國際學生的認可,這也是他們赴新求學的首要因素。多數學校整體的收生人數在疫情期間保持平穩,國際學生的申請者不減反增。
受訪的國際學校和私立學府反映,新加坡妥善管理疫情的做法受到國際學生的認可,這也是他們赴新求學的首要因素。多數學校整體的收生人數在疫情期間保持平穩,國際學生的申請者不減反增。
姜晟博說:“這些改革讓一些中國家庭對孩子升學的情況感到更焦慮,擔心他們未來無法進入頂尖學府,所以更早把孩子送來新加坡就讀,避開高競爭的升學壓力……新加坡的教育資源相對較爲平均,還有私立教育學府和國際學校作爲補充,這些父母也負擔得起本地學校的學費。”
隨著我國冠病疫情趨穩和邊境管制措施放寬,從海外到新加坡求學的學生開始回流,不少國際學校和私立學府錄取的國際學生,尤其中國學生的人數有所增加。其中,有不少中國家長因考慮到中國嚴格的邊境管控措施和教育改革可能對孩子造成的壓力,而決定把孩子送出國念書,我國因此成爲留學的熱門地點。
英華國際學校每年錄取1100名學生,其中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占51%至55%。學校招生處主任伍銜毅說,與2018年同期相比,今年的香港學生入學申請數量是2018年同期的兩倍。今年7月,來自中國的申請者也增加了50%。這些申請者的父母向學校反映,他們因爲對中國和香港處理疫情的做法感到擔憂,而選擇到本地求學。
楷博(Kaplan)新加坡總裁邱歆雯博士說,過去三年,每年入學的國際學生人數平均爲約6000人。隨著疫情改善,她認爲整體國際學生人數會繼續增加,而中國學生已有增加的趨勢,其他亞洲國家學生則略微減少。
新加坡管理學院發言人答複《聯合早報》詢問時說,新加坡管理學院全球教育2021年錄取的國際學生比2020年增加超過10%。由于我國能有效管控疫情,以及本地和多個國家的邊境已開放,校方預計今年的國際學生,尤其是來自中國、馬來西亞和印度等亞洲國家的學生將增加5%至10%。
詹姆斯庫克大學新加坡分校去年新生人數比預期多5%,校方共錄取4049名學生,其中79%是海外學生。大學國際教務長陳寶妹教授說:“校方采取多管齊下的方式幫助要到我校留學的學生,例如讓他們在抵達我國參加實體課程前,先上線上課程。我們相信會有更多中國和東南亞的學生加入我校,今明兩年的新生人數將增加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