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冬至。
某谷的可愛動圖
北方的冬至飲食習俗
北方有諺語“冬至餃子夏至面”,認爲冬天寒冷而人體耗熱量多故應該多吃有營養的食品補充熱量。可能因此有冬至就有吃餃子和馄饨的習俗,而實際上北方大部分地區現在過什麽節都吃餃子了。
北方人尤其喜愛餃子
南宋陳元靓在《歲時廣記》提及:“京師人家,冬至多食馄饨。” 南宋周密在《武林舊事》提及:“享先則以馄饨。”吃馄饨寓意破陰釋陽,表達冬至的新舊交接宇宙混沌狀態,更意味親自開辟世界。
而吃餃子傳說是爲了紀念藥王張仲景。漢朝藥王張仲景體念家鄉鄉民在寒冬中工作的辛苦,在冬至那天利用羊肉等祛寒的藥材包在面皮中,作成耳朵的樣子,給鄉民們治病補身,這個藥方的名字叫作“祛寒嬌耳湯”,嬌耳就是餃兒。
據《荊楚歲時記》記載,陝西一些地方在冬至會食用紅豆粥,而在山東一些地方則流行冬至喝羊湯的習俗。雖然北方各地食俗也大不不同,但吃水餃和馄饨算是最爲常見的了。
南方的冬至飲食習俗
南方的很多地方有冬至吃湯圓、糍粑等甜食的習俗。
以米或面制成的圓型,象征著團圓。不僅用來吃,還會冬至時祭祖。據說古代祭祀的時候也會用湯圓,湯團有餡料的用作祭祖,無餡料的用作祀神。江浙一帶就會在冬至吃湯圓、桂花酒釀,並祭奠祖先。
新加坡華僑冬至祭祖時的紅白湯團
在某些地區還會有冬至時“曬冬米”的習俗,水洗白米後在的陽光下曝曬,留給日後有病者煮粥食用,這種習俗只有在南方才辦得到,在東北已經是滴水成冰的時節了。而在我國台灣省,那裏的人們繼承了更古老的冬至習俗,稱冬至爲“冬節”,而冬至時的湯圓則稱爲“冬節圓”。湯圓、、面線、酒釀什麽都有,南方各地冬至的飲食習俗十分精彩多樣,也沒有像餃子一樣普遍的節氣美食。
台灣的冬節圓
冬至在農耕時代,代表著新舊的交替,氛圍注重團圓和睦的中國人自然對這樣的時刻都格外重視,無論南方北方,我們賦予飲食習俗的美好願望都是一樣,這種美好可以包在湯圓裏,也可以包在餃子裏,代代相傳,給予我們溫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