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駐香港特約記者 葉藍】香港經濟過去兩年處境艱難,這也令財政司司長陳茂波24日發布的《財政預算案》受到高度關注。
在疫情打擊下,港府“庫房”捉襟見肘。陳茂波24日在《財政預算案》中預計,新一年財政赤字達1016億港元,未來4年均見赤字。他解釋說,赤字的主要原因是政府開支增長較收入增長快,其中尤以經常開支爲甚。政府的經常開支從1997/98年度約1500億港元增加到2020/21年度約4700億港元,增幅超過兩倍;而新一個財政年度的經常開支會進一步上漲9.6%,體現政府刺激經濟、纾解民困的決心。在2021/22年度經常開支預算中,教育、社會福利和衛生共占58%。至于財政儲備,他預計在今年3月31日爲9027億港元,這也讓香港有能力在經濟下行時推出赤字預算,通過逆周期措施支持經濟,纾解民困。
雖然預算案不派錢,但港府仍提出多項惠及民生的措施。陳茂波宣布經詳細考慮,將向每名符合資格的18歲或以上香港永久居民及新來港人士分期發放總額爲5000港元的電子消費券,預計措施可惠及約720萬人,涉及約360億港元。有消息人士透露,消費券會分5個月發放,每次派1000港元,可在本地任何商戶包括網購平台使用。補貼方面包括向每戶提供1000港元電費補貼;多發半個月綜援、高齡津貼、長者生活津貼等;政府爲參加2022年香港中學文憑試的考生代繳考試費,開支爲1.5億港元。房屋方面,未來5年建7萬個公屋單位,預留3.18億港元提升足球場設施,加建或改建12個足球場,同時預留10億港元資助超過3000幢老舊樓宇業主,進行渠管維修或提升工程。
針對疫情,陳茂波在《財政預算案》中的“攜手抗疫”部分表示,政府預留超過84億港元用于采購及接種新冠疫苗。他說,政府的首要工作是遏制疫情,讓工商百業及市民大衆生活恢複正常,目標是在今年爲大部分香港市民免費接種;同時成立“防疫抗疫基金”,爲提升香港應對疫情的能力及向受疫情重創行業和市民提供援助。基金的項目和上一份預算案推出的各項纾困措施,共涉及超過3000億港元,對本地生産總值的支持估計高于5%。此外受疫情嚴重打擊,香港旅遊業陷于停頓,政府會再預留9.34億港元提升旅遊資源,在保障公共衛生的大前提下考慮恢複放寬本地遊旅行團的群組聚集限制,並與和香港有密切經貿關系且疫情相對穩定的地區就“航空旅遊泡泡”進行商討及做出安排。
對于香港的經濟前景,陳茂波相當樂觀。他稱,從産業角度看,香港在金融、創新科技、綠色經濟、空運、供應鏈管理和專業服務等範疇都大有作爲。香港會繼續受惠于內地持續發展及全球經濟重心東移的大趨勢,經濟前景正面,加上世界多個地方已相繼展開疫苗接種計劃,世界經濟有望在下半年起出現比較明顯的改善,預計香港今年經濟實質增長率介于3.5%至5.5%之間。
在預算案內容中,爭議比較大的是特區政府擬增加港股股票印花稅三成,由買賣雙方各支付0.1%提高至0.13%,引起金融界的質疑。港交所表示對這項決定感到失望,但明白該稅項是政府收入的重要來源。星島日報網24日稱,現在投資者轉讓港股,買賣雙方都要繳納相當于交易金額0.1%的股票印花稅,即每宗買賣政府可收取0.2%的稅收,“投資港股成本低,受到國際金融機構青睐”。而在全球主要股市中,並非全部市場都征收股票印花稅,其中美國不收取該項,內地A股僅向賣方收取0.1%的印花稅,新加坡向買方收取0.2%的印花稅,英國則向買方收取0.5%的印花稅。而香港增加股票印花稅後,在全球僅次于英國。
針對預算案, 特首林鄭月娥24日表示,爲社保和在職家庭津貼受助人提供額外津貼、發放電子消費券等措施,“相信在這艱難時期會令社會廣泛受惠,亦有助刺激因疫情而飽受打擊的本地消費”。她說,新冠肺炎疫情帶來前所未見的財政、經濟和社會挑戰,香港正努力走出困境,同時要維持財政穩健,促請立法會議員及市民支持預算案。政務司司長張建宗稱,今年受疫情和中美摩擦等外圍因素影響,經濟受極大沖擊,預算案是在前所未見的艱難環境下制定的,預計可爲本港經濟複蘇打好基礎,平衡民生和公共財政的可持續性需要。
自由黨主席、飲食界立法會議員張宇人稱,歡迎政府向每名符合資格港人發放電子消費券,雖然涉及一定的行政費用,但長遠有助于商鋪轉爲電子支付。他希望政府小心研究細節,包括限制將消費券用于網絡購物,確保本地經濟受益。多個商會都認爲《財政預算案》能夠提振本港經濟。香港總商會認爲預算案響應了一些迫切的議題,中總表示樂見預算案接納不少支持中小企業的建議,爲失業人士提供的借貸相信可協助旅遊、航空、餐飲、零售、文娛和體育界的從業人員緩解燃眉之急。工總表示歡迎政府制定策略及投入資源,讓香港成爲國際創新科技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