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出品方:普華永道)
1 亞洲食品市場機遇
1.1 亞洲食品 市場挑戰
在2019年的報告《亞洲食品市場 挑戰:收獲未來》中,我們著重關注 了宏觀層面的挑戰——如何爲數以百 萬且仍在不斷增長的人口解決食品供 應問題。然而,食品在很大程度上也 是由需求驅動的。因此,對于農副食 品企業和投資者而言,了解影響消費 者行爲的因素至關重要。 我們的上一期報告顯示,亞洲食 品總支出預計將增加1倍多,從2019 年的4萬億美元增加到2030年的8萬 億美元以上。盡管全世界飽受前所 未有的疫情困擾,但這一增長前景 依然未變。
1.2 亞洲食品 消費快速增長 驅動因素
人口快速增長和糧食價格持續上 漲等宏觀經濟趨勢皆是亞洲食品消 費模式的驅動因素。研究顯示,截 至2030年,亞洲新增的4.4萬億美元 食品消費中將有2萬億美元源自這些 因素。 不過,最強勁的消費驅動力是亞 洲新消費者,其快速發展的食品選 擇值得我們關注和進一步研究。 有大約55%的食品支出增量(2.4 萬億美元)將由消費者意識行爲所 積極推動。未來10年中消費者將購 買更多的食品,而這將進一步帶動 這類食品支出的增長。但最關鍵的 因素是,亞洲消費者將會有意識地 做出決定而願意爲他們所喜歡的食 品支付額外的價值。 消費者會對其消費的産品和服務 提出更高要求 。 他們堅持更健 康、更安全或更可持續的食品選 擇,更方便(如現成的餐飲和在線 食品購買)以及更現代的渠道(如 超市和便利店,而非生鮮市場)。 這一消費者驅動的選擇將是2019 年至2030年亞洲地區食品支出7%複 合年均增長率(CAGR)的最重要貢 獻因素。
1.3 投資缺口
爲了滿足這一由消費者主導的快速增長的支出,我們估計未來10年將需要在目前水平上 再增加7,500億美元4的累計投資。 雖然投資將覆蓋整個産業鏈,但我們預計其中絕大部分(約60%即4,500億美元)將爲産 業鏈下遊投資。 考慮到宏觀經濟和消費者驅動因素,並著眼于整個産業鏈上下遊領域,這將使未來10年 的總增量投資需求超過1.55萬億美元。
2 認識亞洲消費者的多元性
2.1 全球最大的中産階層人群和2.5億新公民帶 來更高的消費
亞洲已成爲全球最大食品市場,市場份額從 2014年的42%增長到2020年的50%。未來10 年,消費者在食品上的支出將增加4.4萬億美元, 這是因爲大規模的人口結構改變和不斷變化的消 費者需求推動了對更大數量和更高質量食品的 需求。
到2030年,亞洲將新增2.5億公民,相當于整 個印度尼西亞的人口。45億亞洲人口將繼續增加 食物消費,且對食物選擇更加挑剔。
亞洲地區的富裕程度亦在增長——10年後,全 球65%的中産階級人口將居住在亞洲6。然而,新 冠疫情對較低收入階層的長期影響目前尚不明 朗。亞洲開發銀行的報告表明,自疫情爆發以 來,亞洲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已有7,500萬至8,000 萬消費者陷入赤貧。
亞洲的城市化速度快于其他任何地區,隨著自 主、受過良好教育且日益成熟的年輕一代移居至 城市,傳統的多代家庭將日趨分散化。家庭規模 逐步縮小,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獨居或與朋友一起 生活,這一點影響著消費者購買和消費食品的方 式。中國家庭人數最近(來自第七次人口普查) 創下曆史新低——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爲2.62 人,而10年前爲3.1人。
需要考慮的另一個重要推動因素是女性在工作 場所中的參與率。在東南亞,年齡在25-54歲之間 的女性參加工作的人數穩定或有所增加。然而, 15歲至24歲女性的參與率在過去20年裏卻急劇下 降,主要是由于有越來越多的婦女選擇接受高等 教育。雖然她們將延遲進入勞動力市場,但收入 水平將會提高。因此,有必要考慮越來越多受過 較高教育的年輕女性對消費趨勢的影響。
同時, 加之隨之而來的推遲結婚生育的可能性,將持續 對家庭屬性和消費者態度産生影響。 同時,亞洲日益趨于老齡化,預計到2050年, 中國65歲及以上人口將超過3.5億10——超過美國 總人口數。 在日本,25%的人口已經超過65歲, 到2060年,這一數字將上升到40%。新加坡和泰 國也有類似的情況。
我們的分析顯示,2019年至2030年期間,宏 觀經濟和人口趨勢(即人口增長和同比價格通 脹)將爲亞洲7%的食品支出CAGR貢獻3.3個百 分點。
2.2 消費者的力量
投資者應該更加關注亞洲日益成熟的消費者,他 們將是這7%增長的最大驅動力,占3.7個百分點。
我們的研究顯示,鑒于中國人口總量龐大,預計 由中國消費者主導的食品支出將在2019年至2030 年出現最爲顯著的增長,達到1.2萬億美元,這也算 是在意料之中。
印度是世界人口第二大國,其在消費者驅動型食 品支出增長率方面在亞洲地區保持領先,未來10年 的CAGR將達到5.3個百分點,相當于增加了7,000 億美元。
據預測,2019年至2030年期間,東南亞市場將 以4.7%的CAGR位居第二,超過中國同期3.9%的 增長率。
相比之下,較爲成熟的日本和韓國市場將僅增長 1.4%,總計僅增長1,000億美元。
2.3 從經濟可 承受性到追求 價值
亞洲消費者可能擁有更多的可支 配收入,但他們在消費方式方面也 更加謹慎,繼續抱持新富裕消費者 在購物時只是簡單地在籃子裏堆滿 昂貴産品這一想法是危險的。當今 和未來的消費者對食物的選擇會越 來越精明。
我們的區域調查顯示,作爲購買 標准,每個市場的消費者都將“物 有所值”排在“最便宜的選擇”之 上。簡而言之,只有在認爲産品質 量更高或對健康有額外好處時,消 費者才願意爲這類價格昂貴的産品 買單。(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爲了解推動不同市場食品消費增 長率的因素,我們需要更仔細地觀 察亞洲消費者感知價值和優先事項 是如何變化的,以及這些因素在不 同市場之間的差異。
就中國而言,上個10年,新晉富 裕家庭消費昂貴商品的熱潮已逐漸 褪去,消費者支出有所放緩。如 今,中國消費者對要購買的食品更 爲挑剔。在我們的調研中,近三分 之一的中國受訪者將“新鮮度”列 爲他們的首要關注點。也就是說, 與其他國家的消費者相比,中國人 對價格的敏感度較低,只有4%的受 訪者表示“物有所值”或“最便宜 的選擇”是他們的首要標准。
2.4 更高的標准
隨著亞洲消費者通過高度互聯的生 活方式接受新的食品體驗和種類,他 們的購買標准將變得愈發苛刻。
日益頻繁的旅行和接觸海外生活方 式,伴隨整個地區數字和移動普及率 的指數增長,正在對消費行爲産生巨 大影響。手機在亞洲無處不在——不 論對哪個世代的人群都是如此。與新 聞、社交媒體和全球流媒體內容的接 觸不僅讓他們接觸到新的消費習慣, 也讓其成爲更加精明的消費者。這反 過 來 又 提 高 了 他 們 對 新 的 食 品 體 驗、美食和全年應季農副食品供應的 期望,並讓他們了解到食品安全和負 責任的采購等關鍵問題。
消費者願意爲更高的食品標准、功 能屬性以及嘗味體驗支付額外的價 格,一些食品品牌已經在充分利用這 種意願。例如,一些公司以“可信 任”爲名,供應收取溢價的嬰兒安全 配方奶,也有些公司在中國高檔超市 出售空運鮮魚。
另一個例子是近年來市場上湧現的 多種瓶裝水。過去,消費者可以選購 數種當地品牌的瓶裝水。如今,品牌 提供了豐富的品類,包括天然水、蒸 餾水、氣泡水、調味水、離子水、維 生素水和運動飲料。
農副食品參與者必須重新審視他們 爲消費者生産、包裝、交付和提供食 品的方式,因爲當今消費者更精通數 字技術,更多地在社交媒體上相互聯 系,對便利性愈加期待,且其消費習 慣亦在不斷演化。
2.5 “口味+”組合
爲了真正吸引亞洲新一代,且更 精明的消費者,投資者和農副食品 企業需要著眼每個市場,打造出正 確結合新鮮、營養和安全等價值元 素的適當産品組合。
口味和價格將始終是選擇食品時 最基本的驅動因素。事實上,沒有 這些,所有其他因素都毫無價值。 對于承受著保持和擴大市場份額壓 力的國內和國際企業來說,了解當 地口味和新近盛行的口味至關重 要。
然而,隨著亞洲利潤豐厚的食品 市場競爭加劇,僅關注口味和價格 還遠遠不夠。農副食品公司和投資 者需要深入挖掘亞洲不同市場在六 大關鍵食品趨勢方面的不同表現方 式,具體請見如下篇章。
3 六大趨勢影響食品市場未來
3.1更健康的飲食
對健康食品的需求正在快速增長。隨著肥胖和糖 尿病發病率不斷增加,亞洲人開始喜歡促進健康生 活方式的食物。
據估計,僅在中國,糖尿病每年造成的醫療費用 和生産力損失就超過1,000億美元11。在東南亞,馬 來西亞是世界上人均糖攝入量最高的國家之一; 泰國的糖攝入量則是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攝入量的 4倍。
各國政府熱衷于爲公民科普優質營養的好處,消 費者因此要求更健康的産品。新加坡有望成爲世界 上第一個禁止高糖包裝飲料廣告的國家,並要求此 類産品貼上“不健康”標簽以提高透明度。
在接受調查的市場中,半數以上的消費者表示, 願意爲被公認爲對其健康有益的食物支付更高的 價格。
3.2 更高營養價值
根據我們的調查,“質量”仍然是消 費者購買食物時最重要的考量因素。人 們對健康的看法各不相同,類似地,整 個亞洲地區內的不同消費者對質量也有 著不同的解釋(因年齡、地理位置和生 活方式而異)。
在澳大利亞和新西蘭,質量往往與口 味相關,而在亞洲,質量通常指新鮮。 三分之一的中國受訪者表示,新鮮是他 們在采購食品雜貨時最重要的標准,這 個比例要高于該地區的其他任何市場。
然而,即使在“新鮮度”這個類別 中,消費者支付溢價的意願也存在差 異,如本報告前一章所述。
在中國,新鮮通常等同于從“農場到 餐桌”的時間最短,因此“農家樂”或 農場餐飲旅遊很受歡迎。在家庭農場, 消費者可以采摘蔬菜、打撈魚類甚至捕 捉家禽,然後立即在廚房烹制成菜肴。 中國消費者普遍認爲冷凍食品不是真正 意義上的“新鮮”,不過各公司正試圖 通過宣傳推廣閃凍食品來改變這一看 法,因其通常更衛生,且能最大程度保 存食材的營養成分。
在越南,當地菜肴的特色是短時間烹 煮或生吃的蔬菜和肉類,新鮮采摘的農 副食品通常被視爲黃金標准。 在新加坡和澳大利亞等市場,消費者 通常願意根據食品雜貨和未經加工的包 裝食品的生産和保質期來確定新鮮度。 3.2 更高營養價值 印度基礎設施相對落後,複雜的供應 鏈和不發達的冷鏈系統引發公衆對生鮮 食品汙染問題的擔憂。
然而今天,當地 生産的農副食品被許多消費者視爲是 “新鮮”的選擇,即使這類産品在沒有 理想冷藏系統的“kiranas”(夫妻店)中 銷售。 零售商正競相改進其供應鏈,讓新鮮 收獲的食品能在原本一半的時間裏擺上 商店貨架,或者直接進入消費者廚房。
3.3 安全可追 溯性
有選擇地爲“新鮮”支付溢價
爲滿足消費者對于新鮮度的質量要 求,我們見證了諸多産品升級的實 例。消費者在挑選其認爲對健康最有 益的食品類別中的個別商品時,會變 得更加精明。 以廣受歡迎的珍珠奶茶爲例,亞洲 消費者正變得更加挑剔,他們會選擇 新鮮烹煮的産品,而不是價格更便 宜、預先調和、含糖量更高的産品。 他們也更願意爲喜茶這類使用新鮮大 塊水果搭配新鮮烹煮茶飲的品牌支付 溢價。
生死攸關的問題
雖然成分和質量十分重要,但 對部分亞洲消費者而言,這些屬性 仍然沒有食品安全重要。他們繼續 受到一些食品恐慌的困擾,例如中 國曾經發生的嬰兒奶粉醜聞,大腸 杆菌和非洲豬瘟,以及假冒産品的 激增,抑或越南商人爲貝類注射凝 膠狀物質以增加其重量和價值。(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根據2020年的一次研究,在整 個亞太地區,近四分之三的受訪者 表示,汙染導致的疾病和死亡是他 們對食品供應鏈風險的最大關注 點。聯合國估計僅在東南亞地區, 每年就有1.5億例與食品有關的疾 病,17.5萬人因此死亡。 不出所料,我們的調查發現, 越南消費者最關心其食品産地,會 將此選爲唯一購買標准,其次是日 本和中國香港。
3.4 環保可持續性
隨著亞洲消費者愈加見多識廣、精明敏銳, 他們也越來越多地意識到其食品消費對環境的 影響。 消費者期望物流提供商、食品雜貨店和制造 商保持較低的碳足迹。他們希望農副食品公司擁 有可持續、可追蹤的供應鏈,並使用環保可回收 包裝。在應對這一挑戰的過程中,我們看到了提 供新型食品的豐富機遇,以及在減少食品損失和 浪費、包裝和物流方面取得實質性進展的機會。 全球食品體系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占世界溫室 氣體排放量的三分之一以上。食品損耗和廢棄 物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源,據估計占全球溫室氣 體排放總量的8-10%,約爲航空業排放量的 4倍。
僅在中國,在涵蓋家庭、倉儲、運輸和加工 的價值鏈中,每年損失的食品就超過350億公斤 ,相當于1億多人(或越南的全部人口)一年 的口糧29。 鑒于中國、日本和韓國等亞洲國家和地區承 諾在2025年至2060年實現碳中和,食品行業必 須在實現這一目標方面發揮作用。例如,中國發 起了一項針對“大胃王”和“浪費食客”的“光 盤行動”。
然而這方面的主要挑戰是,浪費食品的文化 慣例很難打破。許多亞洲社會認爲,食物充盈是 家庭和商業環境中慷慨和富足的象征。
更環保的消費
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表現出改變習 慣的意願,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消費者調查報告 稱,80%東南亞國家和地區受訪者重視可持續 性,且已經改變爲更注重環保的生活方式。這一 比例在富裕的城市受訪者中甚至更高,達到 90%。
我們的調研也證實了亞洲消費者態度的轉 變。受訪者將避免食物浪費、限制包裝和購買本 地生産的食物列爲他們最關注的一些主要可持續 發展趨勢,且可能會在選擇食物時加以踐行。
這爲零售商和食品公司提供了減少碳足迹的 新機會,並通過減少廢物、改善包裝和物流等提 供可持續的選擇。例如,許多餐廳和配送公司正 積極采用可生物降解或可回收的包裝、餐具和吸 管,並要求客戶盡可能使用自己的餐具。 中國消費者似乎是最爲關心可持續發展和環 境的群體,在此次調查中的大多數因子中得分最 高,印尼消費者緊隨其後。
3.5 植物蛋白興起
雖然收入水平的提高可能會推動菲律賓、緬甸和越南等國家和地區的肉類需求增加,但我們 的調查仍顯示,隨著更多亞洲消費者尋求更平衡的飲食,肉類消費明顯有所減少。例如,近半中 國受訪者表示,與三年前相比,他們的紅肉攝入量有所降低,轉爲選擇更多素食。這爲基于植物 或實驗室合成的替代蛋白質産品創造了巨大的機會。
植物性蛋白質的受歡迎程度
亞洲對植物性飲食和蛋白質的需求不斷增長,這主要是受到更年輕、更富裕的消費者的推 動,他們對肉類生産的潛在健康和環境影響越來越挑剔。 我們的調研顯示,中國、澳大利亞和東南亞大部分地區都是替代蛋白質的潛在市場,消費者 爲實現更均衡的飲食而減少了肉類攝入。
3.6 線上購物便利
雖然網上購物在亞洲食品銷售中只占很小的 比例,但新冠疫情給該産業“打了一劑強心 針”。這場疫情推動更多消費者在家做飯,並在 網上訂購食品雜貨、餐包和外賣。隨著科技的進 步,在線購物體驗變得越來越輕松方便,消費者 的這一習慣可能會永久存留下去。 隨著工作時間越來越長、家庭規模越來越小 以及城市化的進一步發展,這些模式很好地滿足 了消費者對便利性的需求,尤其是千禧一代的需 求。 日漸數字化的美食之旅 在線食品雜貨銷售是亞洲地區零售電子商務 領域增長最快的類別,預計2019年至2024年的 CAGR爲30%。
與此同時,東南亞在線食品配送平台的市場 規模預計到2025年將達到200億美元——僅在10 年內就增長了約50倍36,同一期間中國食品配送 市場規模將達到約3,000億美元37。 對這些供應商來說,真正的推動力不是新冠 疫情,而是供應鏈管理創新。這將使參與者能夠 滿足消費者對便利性、速度、選擇和新鮮度的期 望,這些是他們選擇在電商平台還是實體店購買 食品的關鍵決定因素。 東南亞已經出現了幾種“超級應用程序”, 例如提供多元化産品組合的Grab,包括叫車服務 和在線食品配送服務GrabMart、GrabFood和 GrabKitchen。但到目前爲止,尚未有一家供應 商成爲市場主導者。
3.7 新冠疫情的影響
健康飲食和食品安全已成爲消費者和監管機構等 所有利益相關者的關鍵優先事項,新冠疫情亦加速了 全亞洲所有六大關鍵食品趨勢。 在這場疫情期間,人們越來越重視身體健康。 2021年對新加坡居民進行的一次調查表明,四分之 三的人將身體健康視爲重要優先事項,人們開始選擇 更健康的飲食方式並加強鍛煉。此外,44%的受訪 者感覺身體比疫情前更健康。 疫情加快了新加坡在家烹饪的趨勢,尤其是2020 年初該國封鎖期間,食品雜貨購買量的增加讓超市業 務大爲受益。與2019年3月相比,2020年新加坡大型 超市和超市的銷售額同比增長了36%。
疫情也引發了一些對食品安全問題的擔憂,因爲 部分疫情發生與進口冰鮮和冷凍食品有關。這促使中 國政府對冷鏈進口食品實施跟蹤和追蹤系統,北京即 出台了一項數字戰略,允許工作人員和消費者通過二 維碼檢查産品的産地、運輸路線和核酸檢測報告。
同時,一些消費者對肉類與潛在病毒爆發之間的聯系 心存擔憂,促使其對替代肉類來源的興趣增加。 這場疫情暴露出亞洲及世界其他地區全球供應鏈 的種種不足。由于航空、港口和邊境中斷,許多零售 商遭遇缺貨和産品運輸方面的困難。 新冠疫情還推動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加速投資, 以提高國內糧食産量。
新加坡正在采取新措施,以實 現其糧食可持續和安全目標——病毒爆發促使政府加 快其“30×30”目標,即到2030年滿足該國30%的營 養需求,並承諾在2020年至2022年期間的6至24個月 內爲農民提供超過2,000萬美元的緊急捐贈,以增加 雞蛋、葉菜和魚類的産量。
4 投資欲望旺盛
投資步入正軌
農業和食品技術投資以377%的速度增長,預計將從2014年的64億美元增長到2020年的305億美元54。顯 然,即使在新冠疫情期間,投資者也是亞洲食品行業發展的驅動力。 包括私募股權、家族辦公室、風險投資和主權財富基金在內的投資者都在發揮關鍵作用,將知識和專業 知識轉移到整個食品行業,將市場需求轉化爲資本配置,並幫助彌合學術界、企業和政府之間的差距。 他們的定向投資反映出對我們報告中概述的六大食品新趨勢的濃厚興趣。
然則前路漫漫
雖然整個地區的投資持續加速,但到2030年, 還需 要更多資金投入才能滿足2.4萬億美元的消費驅動型食 品支出。我們的研究表明,本報告中所概述的六大趨勢 塑造和形成了其中大部分的消費行爲。
我們預計,在未來10年間(至2030年),由消費者 驅動的趨勢將需要額外投資7,500億美元以采取應對措 施,這些資金需要以有針對性的方式來爲新一代成熟亞 洲消費者提供服務。(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食品品牌和零售商將面臨消費者對健康、新鮮、安 全、可持續和便利農副食品日益增長的需求。因此,他 們需要投資打造現有食品的更健康版本、冷鏈物流、實 施可追溯的供應鏈基礎設施,以及發展或改善其現有的 全渠道。
創造價值仍是優先事項
無論您是農業企業或食品科技公司的 企業主,還是在亞太食品行業尋找下一 個機會的投資者,觀察和實施這六大關 鍵趨勢對保持和最大化企業和股東價值 都至關重要。 自疫情爆發以來,全球交易活動增加 了兩倍,隨著企業紛紛尋求獲得關鍵能 力,以能力爲導向的並購交易占據了最 前沿。食品雜貨、衛生醫療和健康是 2021年上半年表現最強勁的並購類別之 一,專注于爲消費者和社會提供可持續 和健康産品的品牌活動十分密集。
5 爲新一代亞洲消費者供應食品的策略
5.1 科普教育、研究和 開發
消費者的科普教育對于加強健康習慣培養並向消 費者宣傳減少浪費、選擇可持續食品至關重要。 政府和學術界可以在影響消費習慣和積極的生活 方式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同時制定政策和稅收措 施,減少不健康習慣或食品中的有害成分。 各國政府應繼續改進糧食安全框架,並執行強有 力的監測和執法措施,以建立信任,確保向消費者 安全地提供食品。
放眼未來,推動變革的最重要手段之一也許就是 提供贈款和獎勵,以塑造富于創新的環境。提供更 多獲得資源、專業知識、合作夥伴和資金的機會將 有助于政府解決糧食安全、食品安全和公民福祉等 重大社會問題。 爲了滿足日益精明的消費者的需求,食品生産商 需要在研發方面進行大量投資,以開發更健康的替 代品,同時保留當地口味。他們還需要在生産和運 輸環節找到創新的方法,延長産品保質期,減少食 品損失。
5.2 運營
亞洲農副食品行業努力跟上消費增長的步伐,發 展充分、可持續的運營仍將是企業和國家在未來的 首要任務。亞洲嚴重依賴通過來自美洲、歐洲和非 洲的漫長供應鏈進口的農副食品,因此受到新冠疫 情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的嚴重影響。
未來的重點是以更低廉的成本生産更多的産 品。該地區需要注入投資,從而在更貼近消費者 的地點實現在岸規模經濟。這將有助于解決糧食 安全問題,滿足消費者購買更多本土生産商品的 訴求,並有助于降低植物性肉類等新興食品類別 的價格壁壘。 糧食供應鏈轉型將是未來10年的一個重要投 資主題。食品雜貨零售商必須發展全球尋源和采 購能力,並對倉庫和冷鏈基礎設施等能力進行投 資。他們的目標應是全年提供新鮮、安全、多 樣、優質的産品。
5.3 數字化轉型
零售商和食品公司必須將數字作爲核心能 力——優化現有資産和數字化供應鏈,並提高客 戶參與度。 投資數字銷售渠道,改善現有基礎設施和實 體店自動化體系,這些舉措將幫助企業提高吞吐 量和産能、提高效率並降低成本、減少浪費。 供應 鏈數字化將 實現完全透 明 、 減少 層 數、加快交付速度並改善消費者與食品生産者之 間的信息交流——在此過程中賦能于雙方。
企業還需要對全渠道能力進行深度投資,以 改善客戶體驗,尤其要關注“最後一英裏”交 付。自動化商店和機器人服務器、智能倉庫、自 動駕駛車輛(包括無人機)等新興物流和配送模 式將提高效率並縮短響應時間。品牌應充分利用 來自預訂系統、點評和客戶關系管理(CRM) 系統的數據,從而更有效地跟蹤消費者趨勢並鎖 定客戶。
5.4 合作關系
由投資者、公司、政府和學術界促成的生態系統 合作關系可以支持初創企業將新興品類的創新推向 市場。對投資昂貴的固定制造業資産持謹慎態度的 食品科技初創企業可以尋求與合作制造商進行合 作,以擴大規模並降低成本。 植物性蛋白等新興食品類別應覆蓋整個價值鏈的 合作關系。例如,“濕萃取”和“高水分擠壓”技 術是亞洲的短板,可要求其與全球供應商建立合作 關系。其他替代蛋白質類別中的新型成分也是如 此。
我們甚至有可能看到現有分銷商和合作制造商將 生産線專門用于某些食品科技産品的生産,如替代 蛋白質、發酵培養肉或單細胞蛋白質。 新興品牌也在積極與餐飲業的知名品牌合作,包 括與咖啡館、餐館和便利店推出聯合品牌等形式。 星巴克等連鎖店已經與 Beyond Meat 、 Oatly 和 Omnipork等公司合作,在其菜單中增加了新的植物 性替代品,以順應健康生活的潮流。在中國台灣, 全家便利店與Omnipork推出了聯合品牌即食餐。
6 結論
爲了在未來10年滿足2.4萬億美元的消費 者驅動型食品支出以及彌補7,500億美元的 額外投資缺口,投資者和農副食品公司需要 根據對亞洲多樣化市場和快速變化的食品領 域的深入洞見,制定有針對性的策略。
投資者可以幫助提供必要的增長資本,以 支持初創企業和現有農副食品企業滲透到新 的亞洲市場之中,政府和學術界則可以從爲 消費者提供科普教育、營造以創新爲導向的 環境制定應對這些挑戰的解決方案方面出 發,發揮核心作用。
服務于新的亞洲市場,在數字化時代采用 新的商業模式,並投資于即將出現的新興農 副食品趨勢——將成爲該領域投資者的重要 指引。 農副食品生態系統中的所有參與者都將迎 來重大機遇。企業需要考慮亞洲消費者快速 變化的偏好以優化産品組合,將新産品開發 的重點放在滿足消費者需求、而非産品屬性 方面。
對于企業和企業主來說,能力驅動的 並購或合作關系將使企業通過獲得新技 能、開拓新市場來重新定位,從而滿足不斷 變化的偏好。 新冠疫情無疑加速了這些趨勢,尤其是那 些推動數字化應用和便利性需求的趨勢。盡 管如此,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仍然存在。各 個國家和地區仍然在被持續的經濟活動限 制,受地方封鎖所困擾,且由于經濟複蘇步 調不一,全球增長前景目前看來喜憂參半。 歐洲快速趕上的疫苗接種率使該地區的服務 能夠更快地重新開放,因此2021年至2022年 的歐洲增長預測有所上調。
盡管美國是發達經濟體中恢複到疫情前活 動水平最快的國家之一,但就其複蘇而言, 最近的情況較爲複雜。由于供應鏈問題以及 新冠病例死灰複燃,其全球增長預測略有下 調——可能的原因是各州疫苗接種率存在較 大差異,加之2021年初過快地重新開放。 隨著全球各地廣泛開展疫苗接種計劃,未 來前景更加光明。當然,隨著亞洲更多國家 和地區加快接種計劃進度、放松封鎖限制, 該地區的消費者支出有望上升。
如果企業能充分把握這一轉型時期,重塑 其業務模式、加速變革,就必定能以更強大 的實力擺脫疫情的陰霾。 2030年,爲亞洲45億消費者提供食物仍 是一項艱巨的挑戰,但對于那些能夠發揮創 造性、投資推動亞洲食品未來趨勢的投資者 而言,必定也會從中獲得豐厚的回報。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我們的任何投資建議。如需使用相關信息,請參閱報告原文。)
精選報告來源:【未來智庫】。未來智庫 – 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