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海底光纜就像是分布在地球上的密密麻麻的血管,它是全球互聯網的血管,全長90萬公裏,總長度可繞赤道20多圈。海底光纜的高速、超大帶寬、超遠距離傳送特點,滿足了全球通信行業的發展,成爲全球數字化、一體化的重要基礎設施。
國際海底光纜的特點
國際海纜具有跨洋長距離傳輸的特點。多數經過多個大洋或地域。海纜采用密集波分光傳輸技術,具有大容量設計,單波高速率。采取水下鋪設,遠距離供電技術。
國際海底光纜的運營方式
國際海底光纜的運營方式分俱樂部和私營兩種。
俱樂部方式:通常由各國的多家運營商共同出資,共同建設和維護;由多家投資方按股份占比分攤相關費用,並根據出資規模擁有對應的權益。俱樂部是一種非實體性管理機構。
私營方式:通常由多家非運營商企業、銀行或其他機構甚至通信産品供應商建立一個控股公司,共同出資建設海纜系統。
國際海底光纜采用單一機構總體承包的方式。主要承包商有我國的華爲海洋公司、日本NEC、法國ALCATEL公司和美國TE Subcom公司等。
中國聯通投資建設的國際海底光纜
2016年前,中國聯通直接投資了6條海纜分別爲:TSE-1、SMW-3、APCN2、Japan-US、CSCN和TPE。除自己投資建設外,中國聯通還購置了13條海纜的容量,總裝機容量約 4.7T。在2018年前又投資建設完成了4條新海纜分別爲AAE-1、SMW-5、NCP和CBCS)。 下面分別介紹一下。
1、AAE1+SWM5(海上絲綢之路)
亞非歐1號(AAE-1)海纜連接中國香港和法國。自香港起,向西橫跨印度洋至法國,全長約2.3萬公裏。在中國側,由香港將軍澳、緬甸威雙兩地登陸,帶寬容量100G,2017年投産。
南亞-中東-西非-歐洲5號(SMW5)海纜工程從新加坡起,向西跨印度洋一直延伸至法國,全長約1.6萬公裏,2016年底投産。
AAE1+SWM5海上絲綢之路(示意圖)
2、APG(東北亞、東亞、東南亞直達)
亞太直達(APG)主要連接亞太地區國家和地區,接入了台灣、新加坡、越南、馬來西亞、泰國等8個國家或地區。2012年立項,登陸地設置在上海南彙及香港將軍澳,已在16年8月投産。
APG 東北亞、東亞、東南亞直達光纜(示意圖)
3、NCP(跨太平洋、中美直達)
新跨太平洋(NCP)海纜,橫跨整個太平洋,全長約1.3萬公裏,在上海崇明、台灣頭城、韓國釜山、日本丸山、美國波特蘭等七個國家或地區設置登陸地,2018年底投産。
NCP 跨太平洋、中美直達(示意圖)
4、CBCS(跨南大西洋,洲際互聯)
喀麥隆-巴西(CBCS)國際海纜是中國聯通與喀麥隆電信合作建設的。是連接南美洲和非洲的跨南大西洋洲際海纜,全長約5800多公裏。中國聯通負責巴西海纜登陸及運行。這條海纜的建成有效改善了整個南半球的互聯網網絡環境。
CBCS 跨南大西洋,洲際互聯(示意圖)
海底光纜面臨的挑戰
第一個挑戰是故障率明顯增加
隨著各國漁業、石油勘探、海底科考等海洋活動的日益頻繁,海底地震等自然災害影響,國際海纜故障率明顯增加。加之海底光纜維修過程複雜,成本居高不下,導致海纜修複時間長,影響範圍廣。嚴重影響國際網絡安全及跨洲業務開展。
第二個挑戰是國際業務負載不均衡
除亞太地區外,大部分全球流量通過北美方向疏導,路由少。影響電路資源使用效率及網絡運行安全。
第三個挑戰是至非洲、大洋洲的資源少
至中東、中東方向,至非洲、拉美、大洋洲方向直達海纜資源少,影響業務競爭力和通信保障能力。
以上就是國際海底光纜的故事,下次講講中國電信的海底光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