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國經濟總評:南北差距拉大,山東、天津掉隊,河北連續下降,東北地區GDP更是可不堪言,新冠疫情的陰霾,遲遲不肯散去。沒人會想到,2020年的第一季度,竟會以這種方式到來。
廣東GDP增速高于全國平均增速,江蘇持平,山東已經低于6%,而且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正式反饋,山東2018年GDP數據修訂爲66649億元,比初步核算數減少9821億元,總量下調12.8%。
gdp增速
萬億GDP城市:北方僅有4城入圍
相比于GDP總量,萬億GDP城市,更能看出區域經濟的含金量。
2019年,佛山GDP破萬億,正式跻身全國萬億GDP俱樂部。至此,我國共有17個城市GDP破萬億。
這17個萬億GDP城市主要集中于南方,而北方僅有4個城市入圍:北京、天津、青島、鄭州。
gdp縮減情況
不難看出,除北京、河南、新疆外,GDP上調的基本都屬南方地區。而除廣西、湖南外,下調的基本都是北方省份。
目前我國的核心城市主要還是以北京、上海、廣州以及深圳爲主,圍繞著京津冀以及珠三角、長三角所輻射的區域範圍並不足以延伸到北方,曾經的沈陽、哈爾濱以及青島等城市在今天已經退後到全國15名開外,自2013年以來我國實現轉型之後,中國南北經濟增長差異逐漸增大,而中國的經濟中心也開始南移。
北方甘肅
我國的北方土地自新中國一來就有著工業的基因,因此在國營經濟的幫助下我國很快便走上了工業化國家的道路,但這也導致了北方民營經濟的市場缺少活力,民營企業家無從入手,最終因爲其簡陋的商業架構而無法適應今天的市場,因此"投資不過山海關"這個說法便開始逐漸流行,相較于北方,南方自古以來就是對外經商的貿易聖地,由于南方家族宗族制度盛行,而世代又以經商爲榮,因此南方居民在改革開放之前就對市場精神以及商業意識略知一二,正如當初中國當初邁向工業化時北方順理成章的成爲了經濟中心一樣,當中國邁向市場開放的時候南方毫無疑問也成爲了經濟中心。
北方城市
再或者北方城市中必有一個國家中心城市,那這個“”國中”會給到哪所城市,從目前國家種種迹象表明‘’國中“”之爭山東已占得先機,爲什麽會這麽認爲呢。
濟南趵突泉
從國家國家中心城市戰略來看,國中必須輻射面積廣,人口多,經濟總量大,這一點山東是符合要求的。唯一牽強的是山東省處于南北交界處,南不靠長江三角洲,北不靠京津冀,有點尴尬。而山東省本身抛出的城市群藍圖也有點尴尬,竟然把山東省17個地市都納進去,還取名山東半島城市群,這不就是山東全省嗎?爲啥叫半島城市群呢?
黃河經濟帶馬上頒布,國家五大區域發展戰略之一,山東就在其中,上中下就是分布著西安鄭州濟南三座國家中心城市,山東省內自己劃算隨便劃,國家根本不重視,跨省份的重大區域戰略才可能誕生國中。
根據文件要求,“到2022年,城市能級大幅提升,輻射引領作用明顯增強,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在諸多表態要爭創國中的後備城市中,官方直接以“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說法發文,濟南還是頭一個。這是否意味著下一個國家中心城市,已經呼之欲出?
沒有合並萊蕪前,濟南一度是排在青島和煙台後面的山東第三城,合並萊蕪,也被廣泛視作做大做強、爭創國家中心城市的重要舉措。
2019年發布的《濟南城市發展戰略規劃(2018-2050年)》中,濟南給自己的沖刺之路定下明確的時間表,“到2025年,濟南將成爲新興的國家中心城市”。對比本次方案的表述,濟南的節奏在明顯加快。
你是否認爲此觀點!